努尔哈赤翼龙

✍ dations ◷ 2025-04-03 21:53:30 #努尔哈赤翼龙
努尔哈赤翼龙属(属名:Nurhachius,意为“努尔哈赤的”)属于翼龙目翼手龙亚目,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的义县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巴列姆阶到阿普第阶。在2005年,汪筱林、亚历山大·克尔纳(Alexander Kellner)等人将这些化石叙述、命名。模式种是布氏努尔哈赤翼龙(N. ignaciobritoi),属名是以后金开国者努尔哈赤为名,他的崛起处接近辽宁省朝阳市。种名则是以已逝世的巴西古生物学家Ignácio Aureliano Machado Brito为名。努尔哈赤翼龙的正模标本(标号IVPP V-13288)是一个部分头颅骨与骨骸。头颅骨相当延长,长31.5公分,估计生前的完整长度约33公分。鼻眶前孔(Nasoantorbital fenestra)非常大,大约占了头颅骨长度的58%。下颌长度为29.1公分。它们的头颅骨非常类似帆翼龙的头颅骨,尤其是侧向扁平的牙齿、长的鼻眶前孔;帆翼龙生存于约同一时代的英格兰。努尔哈赤翼龙与帆翼龙的差异在于数个细部特征,包含:较低矮的头颅骨、不同形状的颧骨、牙齿紧密地排列、下颌的上缘稍为弯曲。努尔哈赤翼龙的每颗牙齿大幅向后弯曲、有三个齿根、牙齿粗壮。牙齿仅限于嘴部前段,上颌有28颗牙齿、下颌有26颗牙齿,总共有54颗牙齿。努尔哈赤翼龙的翼展估计为2.4到2.5米。目前已发现身体骨骼的大部分部位,除了部分颈椎、肋骨、尾巴、两个手指还没有被发现。在2005年的命名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努尔哈赤翼龙有许多翼手龙亚目的特征(汪筱林等人使用定义:包含无齿翼龙、帆翼龙、古魔翼龙科在内的最小演化支)。努尔哈赤翼龙的肱骨三角嵴(Deltopectoral crest)形状扭曲,是帆翼龙、古魔翼龙科所独有的特征。根据汪筱林等人的亲缘分支分类法分析,努尔哈赤翼龙属于准噶尔翼龙超科的帆翼龙科。努尔哈赤翼龙的分类位置非常接近帆翼龙,吕君昌的2006年研究也支持这个论点。在2008年,吕君昌提出努尔哈赤翼龙是辽宁翼龙的次异名。

相关

  • 贝赛特氏症贝赛特氏症(Behçet / Behçet's disease),或称贝歇氏病 (Behçet's syndrome)、白赛病 (Morbus Behçet)、贝赛特氏症候群 (Behçet-Adamantiades syndrome),或贝赛特氏综合症,
  • msup2/sup平方米,又称为“平方公尺”(符号为m2)是面积的公制单位,其定义是“在一平面上,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之面积”。中国大陆在表示房间面积等时又常简称为“平米”或“平”。(1km²=1000
  • 波兹南plac Kolegiacki 17 61-841 Poznań波兹南(波兰语:Poznań,官方全名:波兹南首府城市;拉丁语:Posnania;德语:Posen,中译为波森;意第绪语:פּױזן Poyzn、卡舒比语:Pòznóń)是波兰中
  • 约翰·丁达尔约翰·廷得耳 FRS(John Tyndall;1820年8月2日-1893年12月4日)是一位19世纪爱尔兰物理学家。1850年代从事反磁性研究而获得了些许科学界的声望,后来以对红外线和空气的研究出名。
  • 喀拉拉喀拉拉邦(马拉雅拉姆语:കേരളം,印地语:केरल,拉丁字母转写:Kerala),印度西南部的一个邦,濒临阿拉伯海,全邦面积为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184多万。首府为特里凡得琅,官方语言为马
  • 研磨研磨是一种将固体物质化为较小颗粒的单元操作。为了研磨不同物质,人类会使用各种研磨器,包括手动的臼、由动物、风力或水力推动的磨坊、以及由电力驱动的电磨等。在研磨作用下
  • 陈国强陈国强(1963年9月-),湖南攸县人,医学病理生理学家,从事肿瘤特别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命运决定和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的科研工作。1985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今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
  • 循环性精神病循环性情感症(Cyclothymia)是情感障碍之一、躁郁症的一种形式。在极性病谱中有定义此症。具体而言,此疾患属于较轻微形式的第二型双极性疾患,伴随着时常在欢欣鼓舞与低落沮丧之
  • 台湾演义《台湾演义》(英语:Taiwan History),为自2007年8月19日起在民视新闻台播出,是回顾台湾历史的专题新闻节目。
  • 乱中日记《乱中日记》是朝鲜王朝将领李舜臣从1592年1月1日至1598年11月17日期间的日记,记载了壬辰倭乱期间的事情。整部史料共9卷,其中日记7册、书柬帖1册、壬辰状草1册。1962年12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