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努尔哈赤翼龙
✍ dations ◷ 2025-01-22 23:47:20 #努尔哈赤翼龙
努尔哈赤翼龙属(属名:Nurhachius,意为“努尔哈赤的”)属于翼龙目翼手龙亚目,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的义县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巴列姆阶到阿普第阶。在2005年,汪筱林、亚历山大·克尔纳(Alexander Kellner)等人将这些化石叙述、命名。模式种是布氏努尔哈赤翼龙(N. ignaciobritoi),属名是以后金开国者努尔哈赤为名,他的崛起处接近辽宁省朝阳市。种名则是以已逝世的巴西古生物学家Ignácio Aureliano Machado Brito为名。努尔哈赤翼龙的正模标本(标号IVPP V-13288)是一个部分头颅骨与骨骸。头颅骨相当延长,长31.5公分,估计生前的完整长度约33公分。鼻眶前孔(Nasoantorbital fenestra)非常大,大约占了头颅骨长度的58%。下颌长度为29.1公分。它们的头颅骨非常类似帆翼龙的头颅骨,尤其是侧向扁平的牙齿、长的鼻眶前孔;帆翼龙生存于约同一时代的英格兰。努尔哈赤翼龙与帆翼龙的差异在于数个细部特征,包含:较低矮的头颅骨、不同形状的颧骨、牙齿紧密地排列、下颌的上缘稍为弯曲。努尔哈赤翼龙的每颗牙齿大幅向后弯曲、有三个齿根、牙齿粗壮。牙齿仅限于嘴部前段,上颌有28颗牙齿、下颌有26颗牙齿,总共有54颗牙齿。努尔哈赤翼龙的翼展估计为2.4到2.5米。目前已发现身体骨骼的大部分部位,除了部分颈椎、肋骨、尾巴、两个手指还没有被发现。在2005年的命名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努尔哈赤翼龙有许多翼手龙亚目的特征(汪筱林等人使用定义:包含无齿翼龙、帆翼龙、古魔翼龙科在内的最小演化支)。努尔哈赤翼龙的肱骨三角嵴(Deltopectoral crest)形状扭曲,是帆翼龙、古魔翼龙科所独有的特征。根据汪筱林等人的亲缘分支分类法分析,努尔哈赤翼龙属于准噶尔翼龙超科的帆翼龙科。努尔哈赤翼龙的分类位置非常接近帆翼龙,吕君昌的2006年研究也支持这个论点。在2008年,吕君昌提出努尔哈赤翼龙是辽宁翼龙的次异名。
相关
- 甲状腺炎甲状腺炎(Thyroiditis)是发生在甲状腺的炎症,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机能低下症,是内分泌学疾病的一种。 甲状腺位于颈部的前方、喉结以下,负责生产控制生陈代谢的荷尔蒙。
- 弗朗西斯一世弗朗索瓦一世 (法语:François I,1494年9月12日-1547年3月31日),即位前通常称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François de Angoulême),又称大鼻子弗朗索瓦(François au Grand Nez),骑士国王(le Ro
- 仞丈及仞,为东亚尺贯法长度单位。中国市制定1尺(市尺)=(1/3)米,1丈(市丈)约等于3.33米。日本尺贯法定1尺=(10/33)米,1丈约等于3.03米;台湾的“台丈”亦沿用。米(m) · 尧米(Ym) · 泽米(Zm) ·
- 伏特加伏特加(俄语:водка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
- 豪斯费尔德高弗雷·纽博尔德·豪斯费尔德爵士,CBE,FRS(英语:Sir Godfrey Newbold Hounsfield,1919年8月28日-2004年8月12日),英国电机工程师 ,因为研究X射线断层成像与相关技术与发明,而与阿兰·
- 比利时狮“比利时雄狮”(拉丁原文“Belgic Lion”)是在欧洲纹章和地图系统中常见的雄狮形状,一般用来标志西欧的低地国家,也就是今天的荷兰,卢森堡以及比利时。“比利时”一词是从拉丁语
- 因果关系 (法律)客体 ·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 因果关系 · 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心神丧失
- 对氨基苯胂酸对氨基苯胂酸,俗称对阿散酸、阿散酸(Arsanilic acid),一种有机砷化合物,是苯胂酸苯环4-位被氨基取代形成的化合物。无色或白色针状晶体。几乎无臭。有毒。不溶于稀无机酸、丙酮、
- span class=nowrapYbClsub3/sub/span三氯化镱(化学式:YbCl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镱(Ytterbium),一种镧系元素,1878年由 Marignac 发现,并以瑞典小镇(Ytterby)命名。在文献记载中,直到1946年才由Hoogschagen首次合成YbCl3。
- 作揖揖礼是中国、朝鲜、越南、琉球的传统礼仪手势,又称作揖、拱手,是把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四指并拢,一掌抚托另一掌背交叉或平叠,掌心朝内,左右拇指相扣,两手合抱,拱手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