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技术师

✍ dations ◷ 2025-07-12 16:41:32 #牙体技术师
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牙体技术师(英语:Certified Dental Technician ,简称DT.;或CDT)世界各地的牙体技术学教育训练与执业途径都不同。牙科医疗用的牙冠、牙桥、嵌体、矫正装置、义齿制作、修理或加工的牙体技术服务。在英国与美国先进国家、牙体技术师可以直接帮病患提供牙体技术服务、前提是以病患无伤口为原则、并以活动义齿为主要服务项目。例如、一名病患已经经由牙医师前段治疗、例如:拔牙治疗、在牙医师确认伤口已经愈合、无伤口情形下、牙体技术师可以从事后段服务、直接帮病患进行口腔内取模、然后制作活动义齿、直接交与病患成品、此后段服务不再需要经过牙医师、亦不违背医疗相关法令。<在台湾牙体技术师是不能从事任何病患口腔内作业的。>以上的情况在台湾较常见是截肢病患、因故需要截肢之病患在经由外科医师前段治疗、在确认伤口已经愈合、无伤口情形下、即可由义肢制作员从事后段服务、直接帮病患进行肢体取模、然后制作活动义肢、直接交与病患成品、此后段服务不再需要经过外科医师、亦不违背医疗相关法令。按照世界各国不同的地区和大学,入门的牙体技术学教育只在该国高等教育进行。 副学士牙体技术学位一般上需费时二年来完成。学士牙体技术学位需费时四年来完成,而一般牙体技术师医学教育通常费时五年。 因此,获得一个基础的牙体技术师学位可能需花四至五年的时间,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大学而定。 在入门训练完成之后,刚毕业的牙体技术师在被赋予完全的注册以前经常需要经过一至两年的时间在被监视下实行牙体技术业务。这可能被称为实习或者有条件的注册。 牙体技术师持有在他毕业的专科或大学赋予的牙体技术学位。这个学位使牙体技术师在特定的国家(如澳洲)有资格被授权或注册,可能无需要特定的实习期(如澳洲)。中华民国的牙体技术师培育过程如下:在大部分国家,牙体技术师都要有国家许可才能执业,这就是牙体技术师执照;而在某些国家,牙体技术师是由国家支持的牙体技术师公会自行管理,像英国就是如此。职业节日 “牙体技术师法”于中华民国98年1月23日业经总统公告实施,牙体技术人员正式进入法制化的新时代。故自订每年1月23日为牙体技术师节。19世纪的牙体技术师台北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台北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技术学系

相关

  • 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又分作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是肺部中型支气管的炎症。急性支气管炎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可以持续数天或数周。急性支气管炎是肺部支气管(中至大的大小
  • 寄生虫寄生虫(英语:parasitic worm)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生物体内,且会危害被居住的生物体的生理机能,被寄居的生物则称为宿主或寄主。寄生虫会在宿主或寄主体
  • 绿脓杆菌绿脓杆菌,又称铜绿假单胞菌(学名: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好氧、呈长棒形的细菌,只有单向的运动性。它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细菌,且对植物亦是机会性感染的。与其
  •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医学上简称URTI或URI),是指发生在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位置可以在鼻腔、鼻窦、咽头和喉咙。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扁桃腺炎及喉炎等。感
  • 电解质电解质(英语:electrolyte)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可以产生自由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通常指在溶液中导电的物质,而固态可导电的物质不算电解质。这包括大多数可溶性盐、酸和碱。
  • 放线菌放线菌(Actinobacter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可栖息于水中或陆地上,虽然一开始被认定为土壤菌,但淡水中的种类可能比陆地上的更丰富,它们具有分支的纤维和孢子,依靠孢子繁殖,表面上
  • 贫血贫血(英语:anemia, anaemia,拉丁语:anæmia)通常定义为血液中红血球或血红素总数量下降的情形;也可以被定义为血液携带氧气能力下降的情况。当贫血慢性发作时,其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
  • MM00-M25 关节病M30-M36 全身性结缔组织疾患M40-M54 背部病M60-M79 软组织疾患M80-M94 骨病和软骨病M95-M99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的其他疾患
  • 义膜性喉炎哮吼(Croup),又称咽喉气管支气管炎(laryngotracheobronchitis)为一种呼吸道感染症,通常是由病毒感染所诱发。感染会引致气管内肿胀,并影响正常呼吸,而导致咳嗽会类似狗吠声,其他症状
  • 方式关系方式关系(英语:troponymy)指的是词位之间因“方式”的联系而存在的关系。这个概念由克里斯蒂安妮·费尔巴姆(英语:Christiane Fellbaum)和乔治·A·米勒首次提出。例如,咕哝、嘟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