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韩日世界杯
✍ dations ◷ 2025-10-22 14:57:05 #韩日世界杯
200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英语:2002 FIFA World Cup Korea/Japan),于2002年5月31日至6月30日在大韩民国和日本举行。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两个国家联合举办的国际足联世界杯,亦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世界杯。因此,本届比赛也有2支东道主队和卫冕冠军队直接参加决赛阶段比赛,也正是从这届世界杯以后,卫冕冠军需要参加预选赛才能进入世界杯决赛。这也是首次在欧洲和美洲以外的地区举行的世界杯。在最终的决赛中,巴西与德国这两个常胜军展开了他们在世界杯史上的第一次交锋,最后,巴西队以 2–0 战胜德国队,第5次赢得了世界杯冠军。本届世界杯的赛制与1998年的相同:32支球队首先分成8个小组进行循环赛,之后每个小组的前两名将进入淘汰赛,直到决出冠军。由于不少传统劲旅未能适应东亚地区炎热潮湿的夏季气候,很多传统足球强国的队伍表现失准,部分在第一阶段小组赛就被淘汰出局,例如卫冕冠军的法国、葡萄牙和阿根廷,反而一些球队却异军突起,如土耳其、塞内加尔等。另外,两个从未进入过世界杯第二阶段的东道主球队却顺利出线。在淘汰赛中,韩国队先后击败了夺冠热门意大利队和欧洲强队西班牙队,在这些比赛中,裁判多次判决受到争议,韩国被指得到了裁判们的偏袒,使出各种暴力动作,令与韩国队交手的球队不利,例如韩国对意大利的比赛中,意大利队前锋弗朗切斯科·托蒂在一个争议性的判罚中被裁判罚离场,令意大利队在大部分时间少打一人,此前更是将意大利队一个进球判罚无效,而韩国队在比赛进入到加时赛时段依靠一个争议的进球令夺标热门意大利队最终败阵;而西班牙队在与韩国队比赛时,有两个进球被判无效,令韩国队得以迫和西班牙,最后在点球大战球胜出晋级四强。这次世界杯有三支球队首次晋级八强,分别是:土耳其、塞内加尔和韩国,其中土耳其和韩国还首次进入了四强,土耳其在本届世界杯碰上三支亚洲球队皆获胜(而就地理位置而言,土耳其也属亚洲),为国际足球联合会开办世界杯以来前所未有的记录。韩国也成为首支打进世界杯四强的亚洲球队。而首次亮相的球队有:塞内加尔、中国、厄瓜多尔和斯洛文尼亚。决赛中,两支参加决赛次数最多的球队巴西和德国相遇,结果巴西以2比0击败德国,第5次夺得冠军(而斯科拉里亦在决赛后退出国家队)。令人惊奇的是,这两支强队在此之前的世界杯决赛周中从未相遇。罗纳尔多凭借8个进球夺得了世界杯金靴奖。关于本届比赛的重点介绍,参看200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决赛圈赛程纪录。起初,2002年世界杯由墨西哥、韩国和日本三个国家各自争夺主办权。日本与韩国在投票前达成一起举办的协定。比赛正式名称在韩国当局的争取下一反字母顺序而叫“2002 FIFA World Cup Korea/Japan”。其中组别A~D之赛场位于韩国,E~H则位于日本。决赛周期间两国各10个共有20个城市被选为比赛地点,因为有些球场的名字太长或当中含有赞助商的名字,所以部分球场的名字被更改。32队除了主办国日本及韩国、以及上届冠军的法国外,其余29队必须通过预选赛争夺出席决赛圈的名额。本届世界杯共有4队首次参加决赛圈赛事,4队各来自非洲、亚洲、欧洲及南美洲。以下是获得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参赛资格的球队。本组为标准的死亡之组,由上届冠军法国迎战1930年代之夺冠大热乌拉圭、上届同组对手丹麦及首度参赛之塞内加尔。首轮卫冕军法国即出师不利,爆冷以0-1败塞内加尔,而原本被看好之乌拉圭队,同样在首轮不敌丹麦,第二轮及第三轮的赛事,法国队未能挽回98年冠军气势,仅以0-0踢和乌拉圭及遭上届手下败将丹麦队以0-2复仇成功,三场赛事中一球未进。而乌拉圭于末轮赛事也仅能透过点球追平塞内加尔,双方各以2分以下之积分携手出局。法国 v 塞内加尔乌拉圭 v 丹麦丹麦 v 塞内加尔法国 v 乌拉圭丹麦 v 法国塞内加尔 v 乌拉圭本组赛事并未出现太多冷门,西班牙不出意料的以三战全胜之姿出线,而巴拉圭和南非在同样积分为4之情形下,以净胜胜过南非,而首度迎战世界杯之斯洛文尼亚则以三战全败出局。巴拉圭 v 南非西班牙 v 斯洛文尼亚西班牙 v 巴拉圭南非 v 斯洛文尼亚南非 v 西班牙斯洛文尼亚 v 巴拉圭本组最大的亮点,除了足球常胜军巴西外,尚有首度取得资格之土耳其及中国,外界笃定巴西肯定出线。尔后巴西在三场赛事中,全胜晋级。土耳其则以净胜优势击败哥斯达黎加,与巴西共同晋级。而现在被中国球迷所称为“最好一届的国足”的中国国家足球队却小组三战全败丢9球遗憾结束了首届也是目前唯一一次的世界杯征程。巴西 v 土耳其中国 v 哥斯达黎加巴西 v 中国哥斯达黎加 v 土耳其哥斯达黎加 v 巴西土耳其 v 中国本组公认实力相当,出线球队难以预测。东道主之一的大韩民国队在首轮赛事以2比0轻取波兰,而美国队则爆冷以3比2击败素有黄金一代之称的葡萄牙队,第二轮葡国虽以4比0大胜波兰,但在第三轮碰上韩国队,遭遇一连串不公平判罚及黑哨,最后不仅数名明星球员遭举红牌驱逐出场,更以1分之差负于地主韩国,无缘16强。韩国 v 波兰美国 v 葡萄牙韩国 v 美国葡萄牙 v 波兰葡萄牙 v 韩国波兰 v 美国本组赛事大致同各界预估,由德、爱两国携手出线,其中德国以8-0击败沙国成为本届赛事最大差距。爱尔兰 v 喀麦隆德国 v 沙特阿拉伯德国 v 爱尔兰喀麦隆 v 沙特阿拉伯喀麦隆 v 德国沙特阿拉伯 v 爱尔兰开赛前,外界均预估参与82年马岛战争之英、阿两国极可能携手出线,但本届因主办国气候之故,使阿根廷球员难以发挥应有水准。阿国以负英格兰,令上届16强手下败将英格兰队以0-1复仇成功,之后追平瑞典,1球之差险胜老对手尼日利亚,最终仅得积分4分与尼日利亚携手淘汰。阿根廷 v 尼日利亚英格兰 v 瑞典瑞典 v 尼日利亚阿根廷 v 英格兰瑞典 v 阿根廷尼日利亚 v 英格兰本组比赛结果大致不出外界意料,以墨、意两国携手晋级,唯意大利1-2不敌克罗地亚被视为最大冷门。克罗地亚 v 墨西哥意大利 v 厄瓜多尔意大利 v 克罗地亚墨西哥 v 厄瓜多尔墨西哥 v 意大利厄瓜多尔 v 克罗地亚本组实力大致相当。由日本、比利时、俄罗斯、突尼斯组成,开幕战日本以2:2战平比利时,保持东道主首战不败之纪录,后2轮战役,日本重现百年前风华,爆冷击败宿敌俄罗斯,又以2分之差击败突尼斯,以该组最高分晋级。日本 v 比利时俄罗斯 v 突尼斯日本 v 俄罗斯突尼斯 v 比利时突尼斯 v 日本比利时 v 俄罗斯德国 v 巴拉圭丹麦 v 英格兰瑞典 v 塞内加尔西班牙 v 爱尔兰墨西哥 v 美国巴西 v 比利时日本 v 土耳其韩国 v 意大利英格兰 v 巴西德国 v 美国西班牙 v 韩国塞内加尔 v 土耳其德国 v 韩国巴西 v 土耳其韩国 v 土耳其德国 v 巴西本届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包括:本届比赛中裁判的判决多次受到争议,而其中几次重大争议判决被认为是对东道主韩国队有利,例如在韩国对意大利的淘汰赛中,意大利队的一个关键进球被判罚无效,托蒂在加时赛中因争议性“假摔”判决接到了第二面黄牌而被逐离场,随后韩国队依靠一个争议的进球令使意大利队最终败阵;而在西班牙队与韩国队进行八强赛时,西班牙队有两个进球被判无效,令韩国队得以逼和西班牙,最后在点球大战球胜出晋级四强。
相关
-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英语:serotonin–norepinephrine–dopamine reuptake inhibitor,SNDRI),也称作三重再摄取抑制剂(TRI),是多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抑
- 亨利·柏格森亨利·柏格森(法语:Henri Bergson,1859年10月18日-1941年1月4日),法国哲学家,以优美的文笔和具丰富吸引力的思想著称。1928年,获得1927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1859年10月18日出生于巴
- 六甲蜜胺六甲蜜胺(英语:Altretamine)是一种化疗药物,属三聚氰胺(蜜胺)的衍生物。它在1990年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以Hexalen的商品名上市。六甲蜜胺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它不属
-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俄语: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罗马化:Kabardino-Balkarskaya Respublika;卡巴尔达语:Къэбэрдей-
- 手提电脑笔记本电脑(英语:laptop),简称笔记本、笔电,又称手提电脑、便携电脑,是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直译自英语notebook computer一词,而laptop英语本意为膝上电脑。笔记本电脑重
- 奥托·冯·格里克奥托·冯·居里克(Otto von Guericke,1602年11月20日-1686年5月11日)德国物理学家、政治家,曾于1646年至1676年间任马德堡市市长。他于1650年发明了活塞式真空泵,并利用这一发明于
- 中正区坐标:25°01′57″N 121°31′05″E / 25.0324°N 121.518°E / 25.0324; 121.518中正区是台湾台北市的区之一,位于台北市西南侧,其涵盖台北府城大部分区域,为台北市区较早开发
- 勒沙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英语:Le Chatelier principle)或翻译为吕·查德里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其内容为: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
- 欧几里得卫星欧几里得卫星(Euclid)是一个计划中的空间望远镜,该卫星预计于2020年发射,属于欧洲空间局的宇宙愿景2015-2025中的中型计划,并且将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合作进行。该计划的目标是
- 1093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