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3°21′05″N 120°24′56″E / 23.351356°N 120.415648°E / 23.351356; 120.415648
白河区(台湾话:Pe̍h-hô-khu;客家话:Pha̍k-hò-khî,四县腔客拼:pag hoˇ kiˊ),位于台湾台南市东北端,北隔八掌溪与嘉义县水上乡、中埔乡相邻,西邻后壁区,东连嘉义县大埔乡,南接东山区,为全台南市仅次于南化区面积第二大的行政区,亦为市境最高点大冻山的所在地,著名的关子岭温泉及关子岭风景区也位在此区。属于大新营生活圈一部分,同时因邻近嘉义市,亦属于嘉义生活圈的一部分(白河部分地区至嘉义市比至新营区还近)。白河地处嘉南平原东南隅,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自古即有莲花的种植,古地名便有莲潭一庄,白河莲子的产量常年占台湾莲子产量的三分之二,向来是全国最大的莲子产地。
近年来由于观光产业的兴起,莲田的面积大增,使得莲花的副产品产量亦随之增加,但却又伴随着天灾、水源与病虫害的问题而减损农民种植莲花的意愿。在夏季莲花盛开时,白河也会举办莲花节,以农业为基础推广莲花观光产业,与后来也靠营造赏莲景点追上的桃园市观音区并为台湾两大莲乡,有“南白河、北观音”之称。白河以生产食用莲子为主,夏季常可见农家老少剥莲子赚取微薄工资,白河子弟暑假剥莲子的经验是其他地方少有的生活体验。
广义的白河地区还包括东山、后壁,后壁尤指纵贯铁路以东的地区(包含安溪寮、乌树林、后壁寮、上茄苳、下茄苳、土沟、本协庄等),皆以白河市街为城镇中心。在地的地政、警消系统列为白河管辖。
白河位于嘉南平原中部,为平原与山区的交集处,地势较后壁、盐水、新营为高,向为各类山产、农产品之集散地,亦是府城台南往北到嘉义的孔道之一。大排竹、马稠后是白河较早形成的聚落。
白河市区形成肇因于关子岭山区物产运往盐水港交易,古时人民以担挑、推车载运货物,行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区时越过白水溪,有歇脚补给之必要,遂有人于溪畔搭棚经营小店,提供餐饮休息需求,交易情形日渐热络,进而在今市区所在地形成一个聚落,故市区旧称店仔口(台湾话:Tiàm-á-kháo;客家话:Tiam-é-héu,四县腔客拼:diam eˋ heuˋ),大多数时间归嘉义县管辖,清时与日治初期设有店仔口堡、店仔口庄。另外,白河做为嘉南平原与关子岭山麓的产业集散中心,在农业时代占有与足轻重的地位,与盐水、新营、善化、麻豆、佳里、学甲、新化并称为台南县八大镇。
1920年(大正九年)行政区改制,属台南州新营郡。原预订命名为“店口庄”,唯日本政府后来以白水溪流经,成立白河庄,1943年升为白河街,1920年时白河与盐水人口与商业均较新营繁盛,但新营因有纵贯铁路初落成,遂成郡治所在,1945年台南市升格成省辖市后,台南县政府迁设于新营镇,其后并改制为新营市,发展始渐盛其他。战后白河改制为镇,2010年12月25日因台南县市合并升格而改称白河区。今日白河区仍为邻近东山区与后壁区(主要指纵贯铁路以东)的小生活圈中心,但由于人口严重外流与人口都市化集中的结果,功能日益低落。
按1926年“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所做之“台湾在籍汉民族乡贯别调查”,白河居民祖籍以漳州人为主,占93%,潮州占3%,泉州籍数量极少,另有少数客家人因水库兴建移居林子内、部分平埔族大武垅族原住民居住于白水溪、六重溪(六重溪部落)等沿山地带。
2018年进行里邻调整,在4月30日将广安里、莲潭里合并成“广莲里”,诏安里、玉丰里合并成“诏丰里”,甘宅里、草店里合并成“马稠后里”(与崎内里调整里界)。经此调整调整后,白河区下设21里:
白河地区宗教信仰多元,相较于台南市其他行政区,基督教会数量较多,占比亦高出许多,为白河地区的特色之一。
店仔口七大庙:
配祀:观世音菩萨、中坛太子、福德正神、注生娘娘、田都府元帅、虎爷公、关圣帝君狮馆:圣明堂龙凤狮阵(由本区秀祐里举人公庙龙凤狮馆教授传承)庙内会员组织:永安宫圣母会(会长及炉主选拔制度)、永安宫拜师会(漳洲天上三圣母师徒制)、永安宫诵经团
私坛多为一般民家私设神佛堂坛,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