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毅(?年-?年),字文坚,广汉梓潼县人。东汉末年蜀地名士,为官清廉且勤政爱民,受到当地人的爱戴,官至益州太守。
年轻时广汉太守丁羽看重他的才干而举他为孝廉,后当朝司徒认为他有能力处理特别棘手的事务,先后委任他为浏阳侯相、高陵令。景毅在任期间十分注重当地的文化教育,并以礼义教育人民。颇受当地人民爱戴,因政绩显著而升至侍御史。
景毅十分敬重东汉名臣李膺,故将其子景顾送到李膺门下拜师学礼。后李膺在党锢之祸时遭宦官杀害,李膺门人也遭受牵连,但宦官掌握的李膺门人名单中唯独漏了景顾,而让景毅、景顾父子幸免于难,但景毅却说:“我本来就是仰慕李膺的贤明,才让儿子拜他为师,岂可以因漏掉自己名字而苟安!”于是自己上表请求免官归乡,此举受到时人称赞。
后景毅被任命为武都令,前益州太守李颙死后益州再次发生叛乱,东汉朝廷只好升迁景毅为益州太守。在景毅即将离开武都时,武都人民依依不舍为景毅的离开而痛哭流涕,甚至700人送他到沮县,300人送他到白水县。景毅就任益州太守时减轻当地人民负担并恢复生产,亦安定当地社会秩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而让三府上表推荐他做议郎,但他有感于东汉朝政腐败而决定辞官。后益州州牧刘焉上任时上表拜其为都尉。景毅生前讨厌淫祠,曾向子孙们训话“我只有希望你们修善做祷告,心存仁义作为祈福,如此而已。”八十一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