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奎宁
✍ dations ◷ 2025-02-23 02:41:53 #奎宁
奎宁(法语:quinine),又称金鸡纳霜,化学上称为金鸡纳碱,分子式C20H24N2O2,是一种用于治疗与预防疟疾且可治疗焦虫症(拉丁语:Babesiosis)的药物。在治疗恶性疟原虫时,如果病原体对于氯喹和青蒿素皆产生抗药性时,即会使用奎宁治疗,不过不建议用来治疗睡眠脚动症。可以用口服或是静脉注射来给药。世界上有些地区已出现对奎宁有抗药性的疟疾。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有头痛、耳鸣、视觉障碍以及盗汗。更严重的可能会有失聪、血小板过少还有心律失常。奎宁或许会让使用者更容易有晒伤的情形。目前对于怀孕中的妇女使用奎宁,对胎儿是否会造成有害的影响还不确定,但十分推荐用于治疗患疟疾的孕妇。然而,其作用机转尚未完全明朗。1632年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树皮的萃取物可以治疗疟疾。1820年时,佩尔蒂埃(法语:Pierre Joseph Pelletier)和卡芳杜(法语:Joseph Bienaimé Caventou)首次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萃取出奎宁。奎宁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上的药物,也是基础医疗中极重要的药品。每一次的治疗,它的量贩价格大约介于1.7美元到3.4美元中间。在美国,单次疗程的花费大约是250美元。医疗上应用它的几种盐类,作为解热与及防治各种疟疾,但愈后容易复发。副作用不少,主要为耳鸣、重听、头昏、恶心、呕吐等,统称金鸡纳反应。硫酸奎宁和盐酸奎宁均是味道极苦的白色结晶,前者微溶于水,供口服,后者易溶于水,供注射用。优奎宁(Euquininum)是奎宁的乙基碳酸酯,几乎无味的白色晶体,可供儿童口服用。奎宁也是通宁水的原料。关于奎宁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说,1638年当时秘鲁总督的夫人金琼(Condessa de Chinchon)染上间日疟,由统治安地斯地区的西班牙省长带来了一些金鸡纳树树皮磨成的粉。据当地的原住民告诉省长,这种树皮可以退烧,结果真的有效。后来女伯爵把这帖药带回故乡西班牙,当时疟疾在欧洲大陆肆虐,这种树皮粉就成为欧洲人首次能有效治疗疟疾的药品。但经历史研究发现,可能根本无此事,总督夫人没得过疟疾。奎宁治疗疟疾的最有效的形式被发现于1737年,1820年二位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埃(Pelletier)与卡芳杜(Caventou),从规那(quina)的树皮中单离出来,将之称为奎宁或金鸡纳霜(quinine),名称来自印加土语的树名quina-quina。185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使用。1693年,法国传教士洪若翰曾用金鸡纳霜治愈康熙帝的疟疾。后来,曹雪芹的祖父金陵织造曹寅因患疟,曾向康熙帝索要金鸡纳霜。苏州织造李煦上奏云:“寅向臣言,医生用药,不能见效,必得主子圣药救我。”康熙知道后特地“赐驿马星夜赶去”,还一再吩咐“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万嘱万嘱。”在药物赶到之前,曹寅去世。二战期间美国的Sterling Winthrop公司以此为引导,合成了氯奎宁(chloroquine),药效良好。氯奎宁在战后成为抗疟最重要的药物。通宁水含有微量奎宁,约是药用量之百分之一。奎宁抗疟药理不明。在疟疾早期和中期往往无效,而在晚期(久疟)效果较好。对疟原虫的红细胞前期、红细胞外期(红外期)及(恶性疟的)配子体期无作用(故不能中断传播链),对疟疾的传播、复发、病因性预防无效。不能根治良性虐(非恶性疟),长疗程可根治恶性疟。广泛接受的假说认为类似于氯奎(英语:chloroquine)的药理模型,涉及血基质解毒路径(Heme Detoxification pathway)的疟原虫色素(英语:hemozoin)生物结晶(英语:biocrystallization)的抑制,其中利用了细胞毒性血基质的聚集在疟原虫上导致其死亡。
相关
- 外寄生虫感染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巴龙霉素巴龙霉素(英语:Paromomycin),是一种抗菌剂(英语:Antimicrobial),用来治疗一些寄生虫感染,像是阿米巴症、梨形鞭毛虫病、利什曼病和绦虫纲等。对怀孕的患者,用作阿米巴症和梨形鞭毛虫病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剑桥大学出版社(英语: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隶属于英国剑桥大学,成立于1534年,是世界上仅次于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第二大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为世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学出
-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创伤后压力综合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又称创伤后遗症)是指人在经历过情感、战争、交通事故等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会出现不愉快的想法、
- 韦格纳肉芽肿肉芽肿并多发性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缩写为GPA),旧称韦格纳肉芽肿(英语:Wegener's granulomatosis,缩写为 WG),又译为华格纳氏肉芽肿,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发生原因不
- 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学名: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造成
- CD4细胞1CDH, 1CDI, 1CDJ, 1CDU, 1CDY, 1G9M, 1G9N, 1GC1, 1JL4, 1Q68, 1RZJ, 1RZK, 1WBR, 1WIO, 1WIP, 1WIQ, 2B4C, 2JKR, 2JKT, 2KLU, 2NXY, 2NXZ, 2NY0, 2NY1, 2NY2, 2NY3, 2NY4
- 维尼维尼可以指:
- 血管造影术血管摄影,或称动脉摄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用x光照射人体内部,观察血管分布的情形,包括动脉、静脉或心房室。 葡萄牙籍医师兼神经学家Egas Moniz(1949年诺贝尔奖的得主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英语: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缩写“IM”,别名mono、glandular fever、Pfeiffer's disease、Filatov's disease)是一种由EB病毒造成的传染病。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