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

✍ dations ◷ 2024-07-01 05:18:1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英语: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缩写:SD),或永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前瞻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这个术语使用由布伦特兰委员会创造已成为最经常被引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发展模式。”长期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导致环境的破坏,各种环境危机浮现,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受环境承载力制约。可持续发展源于1980年代的“绿色运动”,由于1960年代发达国家在非洲及南美大量收购农地种植咖啡和甘蔗,并用所得的金钱购买粮食,以供应给当地居民。然而,由于土地发展过度,且缺乏规划,令咖啡和糖的期货在短时间内贬值。南美各国经济顿时崩溃,加上水土流失、滥用农药及过度消费行为持续扩大,令土地贫瘠,甚至沙漠化,引致饥荒。“可持续发展”的出现,就是要纠正过去的错误,避免其他国家重蹈覆辙。“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体系内的发展必须环环相扣,并得以自给自足。目前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公认概念,其定义源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于1987年由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并于联合国第四十二届大会公布。其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不简单的等同于生态化或者环境保护,一般认为它由三方面内容构成。可持续发展强调三要素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总体进步,避免一方面的受益以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和社会总体受益为代价。由于人口和财富的激增,地球自然资源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须禁止那种不顾子孙后代而任意糟蹋自然资源的行为,并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具备以下特征:

相关

  • 细胞激素细胞因子(英语:cytokine,又称细胞介素、细胞激素、细胞素、细胞活素),是一组蛋白质及多肽,在生物中用作信号蛋白。这些类似激素或神经递质的蛋白用作细胞间沟通的信号。细胞因子多
  • 嗜酸性球嗜酸性粒细胞(英语:Eosinophil, Eosinocyte 或 Acidophil,全稱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是粒细胞中含有嗜酸性颗粒的一种,其他两种是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吞噬能力不如
  • 头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脑、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撑着各种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些非常低等的动物可能没有头部,但多数两侧
  • 内质网内质网(英语: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由膜围成的隧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实际上内质网是膜被折叠成一个扁囊或细管状构造,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
  • 巴特氏症候群2巴特氏症候群(Bartter syndrome)是一群肾小管病变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症状为低血钾、低血氯、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血中肾素浓度过高,但血压同时为正常。此症候群为肾小管上的数个离子
  • 脑动静脉血管畸形脑动静脉血管畸形(英文: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简称cAVM)是一种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造成脑部出现动静脉血管直接连接的先天性畸形,主要病征是脑部血管不正常
  • 粘质沙雷氏菌黏质沙雷菌(学名:Serratia marcescens)又称灵杆菌,属于耶尔森菌科(英语:Yersiniaceae)沙雷菌属(英语:Serrati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性杆菌,亦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于1819年在意大利
  • 磺胺磺胺(Sulfanilamide),即对氨基苯磺酰胺,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有机物,最早在1908年由奥地利化学家保罗·雅各布·约瑟夫·杰尔莫(Paul Josef Jakob Gelmo)合成,并在1909年获得专利权
  • 小核糖核酸病毒Enterovirus Rhinovirus Hepatovirus Cardiovirus Apthovirus Parechovirus Erbovirus Kobuvirus Teschovirus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是没有套膜、正股RNA、正20
  • 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