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短剑

✍ dations ◷ 2025-04-25 18:51:49 #马来短剑
马来短剑别译为格里斯剑(印尼语:keris;马来语:keris;他加禄语:Kalis;泰语:กริช),是马来群岛及马来半岛各民族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短剑,主要流行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南部以及菲律宾南部等“马来世界”传统文化圈地区,在日本有类似的蛇行剑。由于它的剑刃是波浪型的,因此也被称为波状刃短剑、波纹剑。“格里斯”一词来源于古代爪哇语中的“ngiris”一词,该词意思是刺或者劈。西方国家常常将该剑的名字拼写作“kris”,然而在东南亚不少国家却称之为“Keris”。值得注意的例外是,菲律宾的摩洛人将该剑拼写作“Kalis”或“Kris”,而在泰国则读作“Kris”。此外,以前的一些欧洲殖民者也曾经将该剑的名字拼写作“cryse”、“crise”、“criss”、“kriss”或“creese”。关于马来短剑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马来短剑是由越南北部东山文化铁制剑、戈传到印尼后发展而成的。今日世界上所确认的最早的马来短剑,其铸造年代为满者伯夷王朝时期的1361年。这是由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对印尼的苏库坎蒂遗址(英语:Candi Sukuh)考察后得出的结论。然而现代学者对在东南亚发现的一些雕像和浮雕进行研究后发现,马来短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在印尼的婆罗浮屠(825年)和巴兰班南坎蒂(850年)的建筑中都有类似于马来短剑的影子。在印尼的爪哇岛,每个家庭中的男性成员都会佩带马来短剑。马来短剑往往会有一个弯曲的剑柄,如此的设计能够加强砍、刺敌人时的剑刃的压力。然而除了剑柄之外,没有对手保护的装置。而且马来短剑的剑刃是弯的难以控制,因此使用马来短剑时如果技术不精,很容易刺伤自己。现在马来短剑一般用于宗教和仪式上,被当作护身符和传家宝,或者庆典的饰物。东南亚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马来短剑的神话传说。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印尼的马来短剑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来短剑主要分为两种不同形式的剑,直长型马来短剑象征“静”,主要作为防守用马来短剑;弯曲型马来短剑象征“动”,主要作为进攻用马来短剑,通常弯曲行马来短剑的弯曲数量为奇数。而一把马来短剑锻造过程十分费工,通常需要反复锻造入火500次,才能锻造出一把基本的马来短剑。

相关

  • GFR气冷快中子反应堆(英语:Gas-cooled fast reactor),是一种研究中的快中子反应堆,属于第四代反应堆。这种反应堆使用增殖性材料,并以氦气或二氧化碳等气体做为冷却用。这种反应堆用
  • 性交体位行房姿势、性姿势、性体位或性交体位,泛指参与性行为者所采行的姿势。《红楼梦》第23回中贾琏要求王熙凤改变一些新奇的姿势,“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是要改个样儿,你就扭手扭脚的
  • 物理光学物理光学(英语:physical optics),又称波动光学(wave optics)是光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关于干涉、衍射、偏振与其它在几何光学里射线近似不成立的种种现象。假设光波的波长超小于仪
  • 瘴气瘴气,亦称瘴毒、瘴疠,中文中瘴气为中医名词,疾病地理学之概念,是指中国南方山林间湿热环境下因某种原因(如动植物腐败等)而产生的一种能致病的有毒气体。由瘴气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瘴
  • 维生素缺乏病维生素缺乏症(英文:Avitaminosis)是由维生素缺乏或者代谢转化(例如色氨酸转烟酸过程)缺损所引起的一系列慢性或长期的疾病,这类疾病根据与其有关的维生素的字母进行定名。与此相反
  • 新竹br /次都会区新竹都会区就总人口数而言,其规模次于台北都会区、台中彰化都会区、高雄都会区、桃园中坜都会区和台南都会区,为台湾排名第六的都会区,其规模仅大于嘉义次都会区,在世界人口组织
  • 两西大乱两西大乱,亦作洪景来之乱,发生于朝鲜时代纯祖十一年(1811年)阴历十二月十八到次年四月十九。事件起因于平安道洪景来与禹君则,以嘉山多福洞为根据地,起兵反叛,首先杀郡守郑蓍明, 第
  • 加利福尼亚海岸大学坐标:33°46′44.93″N 117°52′15.39″W / 33.7791472°N 117.8709417°W / 33.7791472; -117.8709417加利福尼亚海岸大学(California Coast University,缩写:CCU)是位于美国加
  • 海德拉巴海得拉巴(Hyderabad)可以指:
  • 列星顿和康科德战役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英语:Battles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是英国陆军与北美民兵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发生于1775年4月19日。虽然美国参议院在1908年通过决议,将邓莫尔伯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