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短剑

✍ dations ◷ 2025-02-22 02:40:31 #马来短剑
马来短剑别译为格里斯剑(印尼语:keris;马来语:keris;他加禄语:Kalis;泰语:กริช),是马来群岛及马来半岛各民族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短剑,主要流行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南部以及菲律宾南部等“马来世界”传统文化圈地区,在日本有类似的蛇行剑。由于它的剑刃是波浪型的,因此也被称为波状刃短剑、波纹剑。“格里斯”一词来源于古代爪哇语中的“ngiris”一词,该词意思是刺或者劈。西方国家常常将该剑的名字拼写作“kris”,然而在东南亚不少国家却称之为“Keris”。值得注意的例外是,菲律宾的摩洛人将该剑拼写作“Kalis”或“Kris”,而在泰国则读作“Kris”。此外,以前的一些欧洲殖民者也曾经将该剑的名字拼写作“cryse”、“crise”、“criss”、“kriss”或“creese”。关于马来短剑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马来短剑是由越南北部东山文化铁制剑、戈传到印尼后发展而成的。今日世界上所确认的最早的马来短剑,其铸造年代为满者伯夷王朝时期的1361年。这是由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对印尼的苏库坎蒂遗址(英语:Candi Sukuh)考察后得出的结论。然而现代学者对在东南亚发现的一些雕像和浮雕进行研究后发现,马来短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在印尼的婆罗浮屠(825年)和巴兰班南坎蒂(850年)的建筑中都有类似于马来短剑的影子。在印尼的爪哇岛,每个家庭中的男性成员都会佩带马来短剑。马来短剑往往会有一个弯曲的剑柄,如此的设计能够加强砍、刺敌人时的剑刃的压力。然而除了剑柄之外,没有对手保护的装置。而且马来短剑的剑刃是弯的难以控制,因此使用马来短剑时如果技术不精,很容易刺伤自己。现在马来短剑一般用于宗教和仪式上,被当作护身符和传家宝,或者庆典的饰物。东南亚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马来短剑的神话传说。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印尼的马来短剑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来短剑主要分为两种不同形式的剑,直长型马来短剑象征“静”,主要作为防守用马来短剑;弯曲型马来短剑象征“动”,主要作为进攻用马来短剑,通常弯曲行马来短剑的弯曲数量为奇数。而一把马来短剑锻造过程十分费工,通常需要反复锻造入火500次,才能锻造出一把基本的马来短剑。

相关

  • 检疫隔离检疫 是风险管理的一种设施。 当人类、动物、植物等,由一个地方进入另一个地方,为防带有传染病等,所以必须进行隔离检疫。本条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ugh (编). Quarant
  •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是一位著名的法国画家,也是印象派发展史上的领导人物之一。其画风承袭彼得·保罗·吕本斯与尚-安
  • 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一哲学沉思集》(副标题为其中论证上帝的存在和灵魂的不灭)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儿所著的一本哲学论文选集,以拉丁语首次出版于1641年。由吕纳公爵(Duc de Luynes)翻译的法
  • 低温电子显微镜低温电子显微技术(英语: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缩写:cryo-EM),是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EM)的其中样品在超低温(通常是液氮温度-196℃)下进行型态研究的一种技术。此种仪器一般称
  • 中国芒中国芒(学名:Miscanthus sinensis)通常和其他类似植物合称为芒草,是一种禾本科植物,源产于亚洲东部,可见于中国大陆、台湾、朝鲜半岛、日本。有许多不同的变种。例如北台湾有可以
  • 3D眼镜三维眼镜(英语:3D glasses),也可称为“立体眼镜”,是一种可以用来看3D影像或图像的特别眼镜。一般的专业立体眼镜也比较贵,所以有些人会自制立体眼镜来用。三维眼镜的一般原理分为
  • 赞颂赞颂(英语:praise)是一种表达对某人的认可的社交互动。在操作制约中,这个可以是正向增强,用来令目标增加更多想要的行为。在学校理境中,老师用称赞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这
  • 西宁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西宁联勤保障中心,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为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驻西部战区地域的联勤保障中心,隶属武汉联勤保障基地1977年,以兰州军区后勤部第1基地兵站作为基
  • 施九缎事件施九缎事件,台湾清治时期后期重大民变事件之一,也是台湾建省以来规模最大的民变事件。事件起因为台湾巡抚刘铭传派淡水县知县李嘉棠前往彰化丈量土地时的官民纠纷,当时士绅施九
  • 行动党行动新西兰(英语:ACT New Zealand)是新西兰的一个主张自由经济及开放市场的政党。新西兰行动党的名称来源于消费者及纳税人协会(Association of Consumers and Taxpayers)的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