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罗兰·特吕福(François Roland Truffaut,1932年2月6日-1984年10月21日),法国导演、影评人,法国新浪潮(电影创作流派)的代表之一,“作者电影”的提倡者,与法国另一名导让·吕克·戈达尔并列,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
特吕福因为逃学,14岁便失学要到工厂工作。少年时他已经热爱电影,曾举办小型电影放映活动导致欠债,16岁时被送进不良少年教养所,后来由安德烈·巴赞保释,并把他领进了影评的园地,巴赞成为他的精神导师,也深深影响他在电影方面的观念。1951年巴赞创办《电影笔记》,其后特吕福加入撰写影评,被认为是巴黎最尖刻的评论人。
1955年拍摄了首部短片《探访》,其后曾任意大利导演罗塞里尼的助手。1957年,特吕福撰文预告了“第一人称”影片的到来。1959年首部长片《四百击》旋即夺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四百击》以安托万·杜瓦内(Antoine Doinel,由尚-比埃·里奥释演)为主角,充满自传性质,连同《二十岁之恋》、《飞吻(法语:Baisers Volés)》、《床地风云》、《爱情逃跑》组成安托万·杜瓦内五部曲。他又擅长实践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故事题材丰富多采、内容各异;尤能拍摄景致怡人、风格清新的法式风格文艺爱情电影,令各国影迷感动回味再三至今。
特吕福1984年罹患脑癌病逝,共有二十一部长片、四部短片导演作传世。
“对我来说,明天的电影比忏悔录或日记等自传体更加私人。年轻的电影制作者将会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并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与电影连系起来:这些也许是他们的初恋故事、或最近的恋爱故事、他们的政治醒觉、他们的旅行故事、他们的病患经历、他们的兵役、他们的婚姻,他们对上一个的假期... 这些将是令人愉快的,因为这是真实又新鲜的... 明天的电影不会由公务导演执导,却是由构造一次美妙和令人兴奋的冒险历程的艺术家执导。明天的电影(的特点)将酷似创造它的人,观众的数量将与导演的朋友的数量成正比。明天的电影将是爱的行动。” — François Truffaut, published in Arts magazine, May 1957 Source: Miami New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