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智利大地震发生在智利中南部马乌莱大区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UTC 6时34分),震级最初报道为矩震级(Mw)8.3至8.5,后修正为8.8,是当地自1960年智利9.5大地震后震级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震源深度35千米,震中位于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赛普西翁东北偏北方向115千米、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方向325千米处。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和阿根廷部分城市有震感。地震持续了约10至90秒。
智利西部沿海处于纳斯卡板块(Nasca Plate)和南美板块(South American Plate)之间的破坏性板块边界(Destructive Plate Boundary)之上。相对于稳定的南美版块,纳斯卡板块每年向东移动约8公分左右。其中超过一半左右的板块位移集中累积于板块交界浅部,使该区的板块边界发生缓慢于持续的地壳弹性变形。当所累积的地壳弹性变形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强度时,南美版块即会沿板块交界面产生回弹作用,并引发地震。事实上有纪录以来最强的地震便是在这板块边界上发生。
地震导致包括首都圣地亚哥在内的智利大部分地区水电、通讯及交通中断。根据美联社相关影像,圣地亚哥有房屋倒塌。地震造成525人丧生。
智利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引发了南极洲的冰原地震,使得冰原发生断裂。
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先向智利和秘鲁发出海啸警报,后来警报范围扩大到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南极洲、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再扩大至环太平洋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沿岸地区。曾经产生过最少十次海啸,威力不明,浪高最高达9英尺(约合2.7432米),西太平洋法劳群岛受严重破坏,海啸波及整个中美洲以及太平洋地区,远至台湾、菲律宾等地都受影响。随后在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沿岸地区潮汐观测站记录到80厘米的异常增水,但并未造成破坏性影响。而据日本气象厅的监测报告显示:北海道根室沿岸出现11英尺高的大浪。在附近离岸地区已经引发轻微水浸。
首次余震发生在主震后18分钟,达到6.2级,第二次余震达到6.0级,发生在主震后38分钟。美国地质调查局说,预计会有大量强烈的余震发生。截至27日22时(UTC),已发生59次5级以上余震,其中至少6次超过6级,最强一次达6.9级。
28日4时29分(UTC),在阿根廷门多萨省发生5.0级地震,暂未确定是否为此次地震的余震。
地震发生前后1天内在全球多个地震带上均发生了多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达7.0级。
这次属于浅源性地震,由于这次地震震级比较大,震源比较浅,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可能比较大。美国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称:“这种规模的地震有可能引发毁灭性的海啸,会在几分钟内波及位于震中附近的沿海地区,并在数小时内波及更遥远的海岸地区。”虽然曾于震后三小时取消海啸警告,但在稍后对环太平洋除美国阿拉斯加、不列颠哥伦比亚和加利福尼亚之外的所有沿岸地区发出海啸预警。并再次于UTC 2月28日正午12时前后解除所有国家的海啸警报。智利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受海啸波及以致全岛过半地区被水淹没,而当中有部分岛屿几乎被淹没。
本次地震的矩震级达Mw 8.8,其释放的能量要比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要大500倍左右,亦比汶川大地震强约16倍。
历史上,在此次地震震源200千米范围内发生多次大地震:
2010年智利大地震引發海嘯模擬動畫Chile Earthquake Tsunami Simulat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