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巴耳末

✍ dations ◷ 2025-08-16 06:38:12 #1825年出生,1898年逝世,瑞士数学家,瑞士物理学家,卡尔斯鲁厄大学校友,柏林洪堡大学校友,巴塞尔大学校友,光谱学家

约翰·雅各布·巴耳末(Johann Jakob Balmer,1825年5月1日-1898年3月12日),又译巴尔末,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是建立了氢原子光谱波长的经验公式——巴耳末公式。

巴耳末1825年诞生在瑞士巴塞尔乡村的劳森,是家中的长子。大学时期曾留学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数学,1846年回到瑞士,担任中学时期的母校巴塞尔中学的工程制图教师。1849年巴耳末以关于摆线的论文在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59年起在瑞士巴塞尔女子中学担任数学教师,1865年到1890年期间兼任瑞士巴塞尔大学讲师。1868年和克里斯蒂娜(Christine Pauline Rinck)结婚,先后生育了6个孩子。1887年巴耳末出版了一本专著《投影几何学教程》。1898年在巴塞尔逝世,终年73岁。

巴耳末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巴赫(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当时氢光谱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格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巴耳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耳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耳末公式。

其中λ是谱线的波长,B=3.6546×10-7m。

巴耳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塞尔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耳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

巴耳末原为一名默默无闻的数学教师,直到年届60岁才取得重要的成就,被视为“大器晚成”的代表。他的事迹也因此为人们所称道。巴耳末对于原子光谱的工作,特别是巴耳末公式的建立,对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纪念巴耳末,人们把氢光谱中符合巴耳末公式的谱线系命名为巴耳末系。月球表面的一个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巴耳末环形山。

相关

  • 微小纺锤形噬菌体科微小纺锤形噬菌体科(Fuselloviridae)是双链DNA病毒中的一个科,该类病毒外观呈纺锤状,主要感染于古细菌。下有一属:代表种:
  • 官能基官能团(英语:Functional group),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和原子团。根据所含π键的不同,不同的烃基官能团具有不同的性质。卤代烃中含有碳-卤素键,键能随卤素不同而有变
  • 湖广填四川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元朝末年到明代洪武年间和清代顺治到乾隆年间的两次大规模的湖广省(今湖北与湖南全境、广东北部等)的居民迁居到四川各地拓垦的移民潮。根据考证表明,江西
  • 心学四配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朝鲜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李穑李滉 · 王仁 · 李齐贤 
  • 三一第八第十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又称第二次阿契美尼德时期、第二次埃及总督时期,是古埃及晚期的一个历史时期,自前343年至前332年为止,仅仅持续了十一年。这一时期古埃及,是波斯阿契美
  • 四大四大可以指:
  • GizmodoGizmodo是一个报道消费电子产品相关消息的流行科技网志,是由尼克·丹顿营运的Gawker Media网络的一部分。Gizmodo于2002年开办,最初由Peter Rojas负责编辑,但他后来受雇于Weblo
  • 菊头蝠科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属哺乳纲翼手目小蝙蝠亚目下的一科,这一科下的蝙蝠被称为菊头蝠。菊头蝠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的菊头蝠冬季会进行冬眠。菊头蝠科
  • 住棚节四样植物住棚节四样植物 (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
  • 呼吸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 呼吸医学为探讨呼吸器官疾病之一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