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爪龙下目

✍ dations ◷ 2025-01-12 18:47:09 #恐爪龙下目,白垩纪灭绝,1969年描述的分类群

恐爪龙下目(Deinonychosauria)是兽脚亚目虚骨龙类的演化支,存活于晚侏罗纪到白垩纪。恐爪龙类是群肉食性或杂食性恐龙,因为它们的第二脚趾类似弹簧刀而著名。这个演化支还可进一步分为两科:驰龙科、伤齿龙科。其中最大的物种可能是犹他盗龙,身长约7米;而其中最小的是近鸟龙,身长估计为34公分。恐爪龙类、鸟类是近亲,两者有最近共同祖先。

恐爪龙下目是群二足恐龙,以后肢行走、跑动。大部分兽脚类的后肢以三脚趾接触地面;而足迹化石显示,当恐爪龙类行走时,大部分恐爪龙类的第二脚趾向上后缩,只有第三、第四脚趾接处地面、呈单身体重量。因此它们在生理机能上也是二趾型动物。第二脚趾具有大型、弯曲、镰刀状趾爪。伤齿龙科的第二趾爪并未如驰龙科的那样大型、弯曲。真驰龙类的体型较大,它们的第二趾爪也更大、更为扁平。第一趾爪已演化成小型后趾,朝向身体内侧;而现代鸟类的后趾已朝向身体后方。真驰龙类的其中一属,巴拉乌尔龙()的第一趾、第二趾都朝向脚掌前方,这两趾都向上后缩,都具有大型、镰刀状趾爪。

恐爪龙类的牙齿弯曲、边缘呈锯齿状,某些进阶型物种的牙齿呈镰刀状,例如阿尔伯塔驰龙。恐爪龙类的牙齿前侧有小型锯齿边缘,后侧则有大型、钩状锯齿状边缘。恐爪龙类通常修长的手臂与手掌,外形弯曲如弓,具有三个大型、弯曲指爪,某些伤齿龙科的前肢较小。

大部分恐爪龙类是掠食动物,某些小型物种可能是杂食性动物,尤其是小型伤齿龙科。

恐爪龙类的最著名特征,是后脚第二脚趾有大型、大幅弯曲的镰刀状趾爪,当它们行走、跑动时,第二脚趾往上后缩、不接处地面。真驰龙类的跖骨变短,这是对应大型趾爪的演化特征。自从发现恐爪龙类化石后,关于第二趾爪的功能,目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最初理论认为第二趾爪是类似刀片的砍伤用武器,恐爪龙类能使用强壮的第二趾爪来挖开猎物的身体;而恐爪龙的大腿较短,可能有大型肌肉、肌腱,可作出强壮动作,将趾爪刺入、划开猎物的身体。近年研究认为第二趾爪的外部包覆角质,边缘并不锐利,很难刺穿、划开猎物的身体。另一种理论是,第二趾爪可协助攀爬树干、大型猎物的身体。菲利普·曼宁(Phillip Manning)曾以现代鸟类与哺乳类作为对照组,研究恐爪龙类的第二趾爪弯曲程度。根据研究结果,趾爪的弯曲程度,与该动物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趾爪大幅弯曲的动物,通常擅于攀爬;趾爪较笔直的动物,通常是在地面生存、活动的动物。研究认为恐爪龙类的第二趾爪弯曲程度,弯曲程度属于攀爬动物的范围。

在2011年的一项恐爪龙类趾爪研究,也认为第二趾爪无法作出有效的刺穿、划开猎物身体的动作,并提出第二趾爪有固定猎物功能的理论。这些研究比对不同恐爪龙类、现代鸟类的脚掌结构、趾爪形状。研究发现,许多掠食性现代鸟类也有大型第二趾爪,当它们猎食小型猎物时,会使用脚掌、趾爪将猎物固定在地面上,用体重施压于猎物,再用鸟喙吞食这些猎物。不只是掠食性鸟类,其他掠食动物猎食时,也会用趾爪紧握、固定小型猎物。研究发现恐爪龙的脚掌、脚趾应有大型肌腱,第一趾(后趾)偏向后方,这些特征很符合固定猎物功能的特征。研究推测,当恐爪龙等进阶型物种猎食时,可能会用第二趾爪攻击、固定猎物到地面上,然后头低下撕咬、吞食猎物,而尾巴具有平衡身体的功能。它们的牙齿后侧才有大型、钩状边缘,比较适合拔出猎物的肉体,而非撕裂。前肢有大型指爪。以上特征也支持固定猎物功能的理论。

某些原始驰龙科、以及伤齿龙科的第二趾爪,还没有演化成后期恐爪龙类的大型、镰刀状趾爪。它们的脚趾关节允许作出更灵活的动作,而后期恐爪龙类的第二脚趾趾能作出向上后缩、向下的动作。这有可能是它们以更小型动物为食,因此不用演化出大型趾爪、强壮脚掌以固定猎物。

驰龙科是个高度多样化的演化支,包含某些著名的白垩纪掠食动物,例如:恐爪龙、伶盗龙、犹它盗龙、以及名称来源的驰龙,此外还有小型、可滑翔飞行的物种,例如小盗龙。驰龙科演化出不同演化支:长口鼻部的半鸟亚科、体型小的小盗龙亚科、体型较修长的伶盗龙亚科、以及体型健壮的驰龙亚科。驰龙科与伤齿龙科的差异在于,头颅骨与颌部关节等特征、第二趾爪较大、尾巴结构较不灵活。有理论认为,驰龙科的第二趾爪较大、大腿较短,显示它们有不同于伤齿龙科的生态位,它们可能是伏击式略食动物。某些驰龙类的足迹化石呈平行排列,显示它们可能以小群体集体行动。

伤齿龙科生存于晚白垩纪,体型比较小。自从被发现以来,伤齿龙科的演化关系有多次变动,目前被认为是驰龙科的姊妹分类单元。伤齿龙科的知名度比较小,其中最著名的是伤齿龙、蜥鸟龙、化石呈睡眠状态的寐龙、第一个确定羽毛颜色的恐龙近鸟龙(近鸟龙有可能属于始祖鸟科)。伤齿龙科与驰龙科的差异在于,伤齿龙科的脑壳较大,可能有较大部分容纳视觉、听觉器官,而视觉、听觉较佳。牙齿的锯齿状边缘较不明显,耻骨朝前,腿部较长,第二趾爪较小、向上后缩程度较小,中跖骨较扁。有理论认为,伤齿龙科的第二趾爪较小、大腿较长,显示它们可能是善于行走的动物,生态位不同于驰龙科。

Ichthyornis dispar

相关

  • BaS硫化钡(化学式:BaS)是钡的硫化物,室温下为白色等轴晶系晶体,不纯时为浅灰色、黄绿色、浅棕色或黑色的粉末。它是第一个制得的磷光体材料,性质和制备都因此而被广泛研究过。用适量
  • 盐芥盐芥(学名:Thellungiella salsuginea)为十字花科盐芥属下的一个种。
  • Stephen Jay Gould史蒂芬·杰伊·古尔德(英语:Stephen Jay Gould,1941年9月10日-2002年5月20日)是一名美国古生物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与科普作家,职业生涯中大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曾在
  • 热电偶热电偶(英语:Thermocouple)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温度传感器,也被用来将热势差转换为电势差。热电偶价格低廉、易于更换,测量时不需要外加电源,有标准接口,且具有很大的温度量程。主要
  • 汉斯·施蒂勒汉斯·施蒂勒(1876 - 1967),德国地质学家。1899年毕业于格丁根大学地质学专业,其毕业论文是关于条顿堡森林山体构造的研究。后曾任教于莱比锡大学、格丁根大学、柏林大学,并曾任
  • 唐纳德·赫尔姆奎斯特唐纳德·李·赫尔姆奎斯特(Donald Lee Holmquest,1939年4月7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
  • BPEL4PeopleBPEL4People的全称是WS-BPEL Extension for People,是BPEL在人工活动方面的扩展。2005年7月,IBM和SAP在一个联合白皮书中提出BPEL4People。2007年6月,Active Endpoints, Adobe,
  • 恩平学宫恩平学宫,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恩平一中,为旧恩平县学和文庙的总称。1984年,列入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恩平学宫建于恩平县治西。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 大瀬钦哉大瀬 钦哉(日语:大瀬 欽哉/おおせ きんや、1891年-1991年),日本历史学家。鹤冈市立图书馆馆长、(社)庄内文化财保存会理事、山形县地域史研究协议会副会长、荣典称谓为勲六等单光旭
  • 黄登云黄登云,字明珠,直隶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唐邱乡南马庄村人。清末军事将领。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三甲第六十名武进士。以卫所守备用。民间传说黄登云自幼力大无穷,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