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波德莱尔

✍ dations ◷ 2025-07-18 07:54:56 #夏尔·波德莱尔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诗人,象征派诗歌之先驱,现代派之奠基者,散文诗的鼻祖。代表作包括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及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Le Spleen de Paris)。1821年波德莱尔生于巴黎高叶街十五号,是弗朗索瓦·波德莱尔晚年与第二任妻子唯一的孩子,弗朗索瓦早年服务于神职,后来在参议院任职,他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颇有才能,其在波德莱尔幼年时代就给予了他良好的艺术熏陶。波德莱尔六岁那年,父亲弗朗索瓦去世,次年,母亲改嫁欧比克上校。1831年七月革命,法王复辟后,波德莱尔的继父欧比克调职至里昂驻防,波德莱尔进入当地的一所私立学校德洛姆寄宿学校学习,1832年进里昂皇家中学。1836年,波德莱尔15岁时,回到巴黎进入路易大帝中学就读。开始阅读夏多布里昂和圣伯夫。在这个时期,波德莱尔开始显示出其在诗歌等方面的才能,但他的诗作却不为导师所认同,得到的评价是在这些诗作中显示了一些不属于他年龄的堕落品质。1837年在中学优等生会考中获拉丁诗二等奖。1838年去比利牛斯山旅行,初写田园诗。1839年,由于波德莱尔坚持庇护一名同学而被路易大帝中学开除,通过中学毕业会考。1840年,十九岁的波德莱尔自由地生活在拉丁区,结识文学界的朋友,为一家报纸供稿。次年,被其放荡的生活惹怒的欧比克将继子送去一艘前往印度的船上,并希望艰苦的航行能够改造波德莱尔。1842年2月,波德莱尔于航行的中途乘坐另一艘船返回巴黎,这次通往东方的旅程令波德莱尔产生无数的幻想,并成为其后来一些作品的创作源泉。4月,波德莱尔继承了先父的遗产,开始随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琼浆佳肴、华服美女以及鸦片迷药在波德莱尔的诗歌中画出了一抹奇异的苍白的色彩。1843年,波德莱尔开始写作后来收录在《恶之花》中部分的诗歌。由于他不节制的挥霍,他的家人于1844年指定了一名监护人管理波德莱尔的财产,按月拨给他200法郎。次年,波德莱尔企图自杀。1846年,波德莱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文论和翻译,其中大部分的诗歌于1857年首次结集为《恶之花》出版。这个时期诗人的创作仍不稳定,太多的幻象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像四处滚落的水珠仍未汇聚成流1848年至1851年,诗人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在革命与起义中,从现有的资料记载中不难看出,波德莱尔在政治方面十分稚嫩。令波德莱尔最初闻名于巴黎文坛的并不是他的诗歌,而是他的文学评论:《一八四五年的沙龙》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龙》。1848年,法国巴黎工人学生及市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波德莱尔在期间十分积极,并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份革命刊物,但是这份刊物仅维持了两天,6月23日,波德莱尔参与了六月起义的巷战。在波德莱尔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深的作家是爱伦·坡,借由翻译爱伦·坡的作品,启发了波德莱尔诗歌创作的丰富想像力;自1848年7月一直到其逝世的十七年间,波德莱尔持续翻译坡的作品。《恶之花》出版后不久,因为“有伤风化”(outrage aux bonnes mœurs)的罪名,法庭处以波德莱尔三百法郎的罚款,并勒令从诗集中删除六首主要的诗,当时的法国文坛对此事件的看法一分为二,只有少部分人站在波德莱尔一边,伟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写信给波德莱尔赞扬《恶之花》。1861年,《恶之花》再版,除去那6首诗外,并加入新诗35首。同年12月,波德莱尔被提名为法兰西院士候选人,波德莱尔于次年2月拒绝。波德莱尔另一散文作品《巴黎的忧郁》,创作题材和风格与《恶之花》十分近似。按照作家的本意,他想写的是“一种诗意的散文,没有节奏和韵脚的音乐”。1862年,诗人首次发病,三年后病情恶化,1866年在比利时参观教堂时突然出现失语症及半身不遂等症状,回巴黎后住进迪瓦尔博士的疗养院,翌年病逝,得年46岁。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然而美的定义千差万别,波德莱尔认为,美不应该受到束缚,善并不等于美,美同样存在于恶与丑之中。两个世纪前,当波德莱尔将自己所创造的美展现给世人的时候,评论界惊恐的称呼他为“恶魔诗人”。当时正处于浪漫主义末期,一些公认的主题在创作上已显疲乏,大多数诗人在那块拥挤的土地上死守阵地,鲜有大胆创新者出现,而在众人之外坚持培育那朵“恶之花”的波德莱尔不啻是那个时代的革命者。在他死后四年,兰波在信中称赞他是“诗人中的国王,真的上帝”。在1895年,马拉美出版了十四行诗以纪念波德莱尔。在一篇1922年出版的文章中,普鲁斯特称他与阿尔弗雷·德·维尼一道,是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相关

  • 黄病毒科见内文黄病毒科(学名:Flaviviridae)的病毒主要感染哺乳类动物,遗传物质为单股线型的RNA,长度约9.6-12.3kb,5'端帽带有甲基化的核苷酸。病毒颗粒具有外套膜,直径约40-60nm。黄病毒科
  • 心脏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心脏病学(英语:cardiology)亦称心脏学,为
  • 胞吞作用内吞作用(Endocytosis)是大分子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或其他细胞(如细菌)进入细胞内部的方式。它区别于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氨基酸等)进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或主动
  • 籀文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三苯甲烷三苯甲烷,也称三苯基甲烷,是一种芳香烃,化学式为(C6H5)3CH。这种无色固体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三苯甲烷是许多人工合成染料的基础,这些染料被称为三芳基甲烷染料,其
  • 软脑膜软脑膜(pia mater、pia)是脑被膜的最内层,可以渗透水和少量溶质。呈网状的软脑膜是一层几乎覆盖了整个大脑表面的半透明薄膜,并且仅在脑室、脑室正中孔(英语:Median aperture)和外
  • 阿拉斯加阿拉斯加州(英语:Alaska,i/əˈlæskə/)是美国位于北美洲最西北端的联邦州。州以东与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省和育空地区相邻,最西端位于阿图岛,并与俄罗斯在白令海峡以西有一海上
  • 地中海联盟地中海联盟(法语:Union pour la Méditerranée,但通称为Union méditerranéenne)是由法国总统萨尔科齐主导成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该组织由欧盟成员国和地中海沿岸的非欧盟成员
  • 威廉·海达德·皮克林威廉·海达德·皮克林(英语:William Hayward Pickering, ONZ, KBE,1910年12月24日-2004年3月15日),美国航天先驱,前任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皮克林1910年出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1929年
  • 染色体配对联会是指在生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为了让子代基因多样性,两条同源染色体侧向连接并排配对的过程。配对时会发生染色体互换并造成同源重组。 在联会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形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