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刺尾鱼毒素
✍ dations ◷ 2025-09-17 20:35:24 #刺尾鱼毒素
刺尾鱼毒素(英语:Maitotoxin,简称MTX)是一种由甲藻门中的岗比甲藻(Gambierdiscus toxicus)产生的剧毒物质。这种化合物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类毒素:对小鼠的LD50仅为50ng/kg,只需0.13µg/kg的腹膜注射便可致死。 刺尾鱼毒素常与西加鱼毒素一同存在,并共同引起西加鱼毒中毒。 刺尾鱼毒素最早被分离于一种能引起西加鱼毒中毒的刺尾鱼科鱼类栉齿刺尾鱼;这种鱼在塔希提语被称为“maito”,因此该毒素得名“maitotoxin”。后来人们则发现它实际上是由岗比甲藻产生的,经食物链蓄积于各种不同品种的鱼类体内都有此毒素存在。刺尾鱼毒素激活Ca2+通透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钙通道),使得Ca2+内流,细胞内浓度急剧上升。通常认为刺尾鱼毒素会在这些离子通道上形成孔道。这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作用(如细胞膜去极化),并最终激活细胞死亡级联反应,导致质膜发泡并最后使细胞溶解。 刺尾鱼毒素还激活细胞质基质中由钙激活型蛋白酶钙激活酶-1与钙激活酶-2,从而导致细胞坏死。 此外,有研究显示刺尾鱼毒素也能引起许多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效应,因此它的毒性很有可能还有其他未知的作用机理。刺尾鱼毒素的分子为32个环组成的稠环结构,具有32个含氧杂环(环醚)、22个甲基、28个羟基和两个硫酸酯基,其中硫酸酯基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对其毒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是由生物产生的非蛋白,非多糖分子中最大的,最复杂的之一。刺尾鱼毒素的分子结构是由东北大学、哈佛大学和东京大学通过核磁共振及辅助的质谱和化学合成确定的。然而,近年来Gallimore与Spencer等人在参照生物合成原理及水生生物聚醚的合成模型后认为目前的结构中的一个环形结(J-K环形结)有问题,因而怀疑整个结构的准确性。 Nicolaou和Frederick则认为即使考虑到生物合成原理,目前的结构模型仍是正确的。 与此有关的争议至今仍未解决。刺尾鱼毒素的生物合成的核心通过的是聚酮合酶路径。
相关
- 頭头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脑、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撑着各种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些非常低等的动物可能没有头部,但多数两侧
- 计算生物学计算生物学(Computational 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的定义,它是指开发和应用数据分析及理论的方法、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用于生物学、行为
- 芽孢杆菌纲芽孢杆菌纲(学名:Bacilli)是厚壁菌门的一纲,包含有芽孢杆菌目和乳杆菌目两目,其下包含有芽孢杆菌属和其他如李斯特菌属等革兰氏阳性菌。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
- 胞吞内吞作用(Endocytosis)是大分子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或其他细胞(如细菌)进入细胞内部的方式。它区别于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氨基酸等)进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或主动
- 磷酸磷酸(英语:phosphoric acid)或称为正磷酸(orthophosphoric acid),化学式H3P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不易挥发,不易分解,几乎没有氧化性。具有酸的通性,是三元弱酸,其酸性比盐酸、硫酸、硝
- 前庭大腺囊肿前庭大腺囊肿(英语:Bartholin's cyst、巴氏腺囊肿),是一种妇科外阴前庭大腺出现的囊肿疾病,它是由于腺管外口阻塞,使腺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形成的囊肿。它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
- 卡马西平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简称CBZ),商品名得理多(Tegretol)是一种治疗癫痫病和神经性疼痛(英语:neuropathic pain)的药物。同样能治疗癫痫病的还有苯妥英及丙戊酸等等,但对失神性发作(英
- 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控制是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手段,包括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两个主要方面。技术一般由企业或科研机构去研发,按照市场机制运行,主要以配合污染控制政策为
- 迪纳厄斯第纳里乌斯(拉丁语:denarius,复数形式: denarii),又译第纳里、第纳留斯、狄纳留斯、第纳尔斯, 在古罗马货币系统中,是从公元前211年开始铸造的小银币。它是流通中最常见的硬币,它逐
- 胎盘瘤绒毛膜癌(英语:Choriocarcinoma)是一种恶性的、位于滋养层的癌症,通常见于胎盘。它属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癌症晚期情况,也属于生殖细胞瘤,并且病发于睾丸或卵巢中。主要特征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