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刺尾鱼毒素
✍ dations ◷ 2025-02-23 03:24:30 #刺尾鱼毒素
刺尾鱼毒素(英语:Maitotoxin,简称MTX)是一种由甲藻门中的岗比甲藻(Gambierdiscus toxicus)产生的剧毒物质。这种化合物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类毒素:对小鼠的LD50仅为50ng/kg,只需0.13µg/kg的腹膜注射便可致死。 刺尾鱼毒素常与西加鱼毒素一同存在,并共同引起西加鱼毒中毒。 刺尾鱼毒素最早被分离于一种能引起西加鱼毒中毒的刺尾鱼科鱼类栉齿刺尾鱼;这种鱼在塔希提语被称为“maito”,因此该毒素得名“maitotoxin”。后来人们则发现它实际上是由岗比甲藻产生的,经食物链蓄积于各种不同品种的鱼类体内都有此毒素存在。刺尾鱼毒素激活Ca2+通透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钙通道),使得Ca2+内流,细胞内浓度急剧上升。通常认为刺尾鱼毒素会在这些离子通道上形成孔道。这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作用(如细胞膜去极化),并最终激活细胞死亡级联反应,导致质膜发泡并最后使细胞溶解。 刺尾鱼毒素还激活细胞质基质中由钙激活型蛋白酶钙激活酶-1与钙激活酶-2,从而导致细胞坏死。 此外,有研究显示刺尾鱼毒素也能引起许多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效应,因此它的毒性很有可能还有其他未知的作用机理。刺尾鱼毒素的分子为32个环组成的稠环结构,具有32个含氧杂环(环醚)、22个甲基、28个羟基和两个硫酸酯基,其中硫酸酯基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对其毒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是由生物产生的非蛋白,非多糖分子中最大的,最复杂的之一。刺尾鱼毒素的分子结构是由东北大学、哈佛大学和东京大学通过核磁共振及辅助的质谱和化学合成确定的。然而,近年来Gallimore与Spencer等人在参照生物合成原理及水生生物聚醚的合成模型后认为目前的结构中的一个环形结(J-K环形结)有问题,因而怀疑整个结构的准确性。 Nicolaou和Frederick则认为即使考虑到生物合成原理,目前的结构模型仍是正确的。 与此有关的争议至今仍未解决。刺尾鱼毒素的生物合成的核心通过的是聚酮合酶路径。
相关
- 人类菌群人类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某些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无害的一类细菌。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虽然
- 同种型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是指免疫球蛋白类型或亚型的重链遗传变化或差异。人类有九种同种型: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可以改变重链的类型,但不会改变轻链。表位(线性、构象)抗体(单株抗体、
- 情感障碍情感障碍,亦称情绪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疾患,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IV TR) 中,对于诊断患疾的归类。此类患疾的特点在于人心情上的混乱不安。在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
- 间质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又称为膀胱疼痛综合症(Bladder pain syndrome, BP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膀胱疾病,症状是频尿(通常每10分钟一次)、尿急、骨盆或是膀胱感到极大
- 七宗罪七宗罪(拉丁语:septem peccata mortalia;英语:seven deadly sins),天主教称七罪宗,或称七大罪或七原罪,属于天主教教义中对人类恶行的分类。归入这一类别的,能够直接形成其他不道德的
-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英语:ecosystem services)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人类直接或间接谋取的所有福利。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衣服材料、洁净的空气和食水等,但人类取得该服务的同时,可
- 奥特朗托奥特朗托(意大利语:Otranto)是位于意大利东南部普利亚大区莱切省的一个城市。人口约有5000人,ISTAT代码为075057。奥特朗托海峡以该市命名。隔海与阿尔巴尼亚相望。位处意大利的
- 维博瓦伦蒂亚维博瓦伦蒂亚(意大利语:Vibo Valentia),是意大利维博瓦伦蒂亚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46.34平方公里,人口33813人,人口密度729.7人/平方公里(2009年)。
- 嗝气嗝气(又称作饱嗝,中医学上称为嗳气或噫气)指气体经由上消化道(经由食道和胃)往上并从口腔排出。通常伴随着特有的声音,偶尔带有气味。中文语词使用上,“嗝气”经常与“打嗝”混淆,后
- 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英语: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MPDs)或称骨髓增殖性肿瘤(英语: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s),是一类骨髓增生过多细胞而形成的疾病。此类疾病与骨髓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