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尾鱼毒素

✍ dations ◷ 2024-07-03 05:11:02 #刺尾鱼毒素
刺尾鱼毒素(英语:Maitotoxin,简称MTX)是一种由甲藻门中的岗比甲藻(Gambierdiscus toxicus)产生的剧毒物质。这种化合物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类毒素:对小鼠的LD50仅为50ng/kg,只需0.13µg/kg的腹膜注射便可致死。 刺尾鱼毒素常与西加鱼毒素一同存在,并共同引起西加鱼毒中毒。 刺尾鱼毒素最早被分离于一种能引起西加鱼毒中毒的刺尾鱼科鱼类栉齿刺尾鱼;这种鱼在塔希提语被称为“maito”,因此该毒素得名“maitotoxin”。后来人们则发现它实际上是由岗比甲藻产生的,经食物链蓄积于各种不同品种的鱼类体内都有此毒素存在。刺尾鱼毒素激活Ca2+通透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钙通道),使得Ca2+内流,细胞内浓度急剧上升。通常认为刺尾鱼毒素会在这些离子通道上形成孔道。这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作用(如细胞膜去极化),并最终激活细胞死亡级联反应,导致质膜发泡并最后使细胞溶解。 刺尾鱼毒素还激活细胞质基质中由钙激活型蛋白酶钙激活酶-1与钙激活酶-2,从而导致细胞坏死。 此外,有研究显示刺尾鱼毒素也能引起许多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效应,因此它的毒性很有可能还有其他未知的作用机理。刺尾鱼毒素的分子为32个环组成的稠环结构,具有32个含氧杂环(环醚)、22个甲基、28个羟基和两个硫酸酯基,其中硫酸酯基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对其毒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是由生物产生的非蛋白,非多糖分子中最大的,最复杂的之一。刺尾鱼毒素的分子结构是由东北大学、哈佛大学和东京大学通过核磁共振及辅助的质谱和化学合成确定的。然而,近年来Gallimore与Spencer等人在参照生物合成原理及水生生物聚醚的合成模型后认为目前的结构中的一个环形结(J-K环形结)有问题,因而怀疑整个结构的准确性。 Nicolaou和Frederick则认为即使考虑到生物合成原理,目前的结构模型仍是正确的。 与此有关的争议至今仍未解决。刺尾鱼毒素的生物合成的核心通过的是聚酮合酶路径。

相关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或多重抗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ple-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独特菌株,
  • 遗传遗传(英语:Heredity),俗称随根,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遗传学是研究此一现象的学科,目前已知地球上现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
  • 垂体脑下垂体(法语、德语: Hypophyse,英语:pituitary gland,亦称为脑垂体)位于脑底部的中央位置,在蝶骨中的蝶鞍内,它的上方有视神经经过,两侧被海绵静脉窦所包围,它的底部为蝶窦及鼻咽。
  • Blood values血液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范围(英语:Reference ranges for blood tests),指的是医疗保健专家从血液样品中选取的一组用来描述医疗检验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血液检验的测量值在临床中
  • 伪阴性第一型及第二型错误(英语:Type I error & Type II error)或型一错误及型二错误为统计学中推论统计学的名词。在假设检验中,有一种假设称为“零假设(虚无假设)”;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利
  • 心脏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心脏病学(英语:cardiology)亦称心脏学,为
  •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大致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即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扩展至欧洲各国。其辞源为意大利语“Rinascimento”,由ri
  • Bi4f14 5d10 6s2 6p32, 8, 18, 32, 18, 5蒸气压第一:703 kJ·mol−1 第二:1610 kJ·mol−1 第三:2466 kJ·mol−1 (主条目:铋的同位素铋(Bismuth)是一种元素,化学符号是Bi,原子序是83
  • 萨摩亚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2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萨
  • 刚果红刚果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当pH低于3.0时呈蓝色,高于5.2时呈红色。化学式为C32H22N6Na2O6S2;分子量696.66 g/mol。在生物学上可用刚果红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原理如下:刚果红可与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