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蔑称
✍ dations ◷ 2025-07-12 17:04:12 #蔑称
歧视语是语言中出于贬低、嘲讽、歧视或侮辱等目的(主要是“侮辱”),对具有某些特征的人或人群(如民族、阶级、国籍、体型、性别有差异者,残障人士及某些特定疾病的罹患者,特定职业者等等)所使用的俚语、俗语和脏话。歧视语在某些情况下也会用于戏谑、自我解嘲等目的。歧视语根据程度不同,可分别与同汉语中“嘲讽”、“蔑称”、“差别用语”、或“歧视性用语”相近似。由于这些用语大多只在特定的语境中(具个人主观因素、受地域差异及时代差异影响)才会产生歧视性意义,所以并没有明确的基准可以判定某一用语是否为歧视语。歧视语一般具有时代性、地域性,一些用语可能起先并不具有歧视性,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歧视性用语。如日语的“支那”(原自佛教对中国的称呼,又称支那斯坦或震旦,但“震旦”并非歧视语),亦如缠头(称呼维吾尔族为蔑称,蒙古族的穆斯林则不反感)。情感中性的词语在某些情境中,也可能被赋予贬义的、歧视性的或者侮辱性的情感。使用歧视语一般被认为是失礼且不可取的,因为那样可能会激化矛盾,造成冲突。一般歧视语所针对特征可能源于信仰、宗教、意识形态、国籍、地域、人种、民族、阶级、阶层、经济文化水准、性别、性取向、姓名、行为举止、年龄、外貌特征、口音、个人爱好、卫生习惯、职业、身份认同、疾病等方面的差异。现代汉语此类词汇不多,大多翻译自外来语。不同族群之间常常因为信仰、文化、生活方式等原因,产生排外心理,通常排外越严重的族群,其语言中对其他族群的歧视语越多。不同族群之间的歧视语,根据使用目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憎称、蔑称、戏称等。产生原因常为自我优越感、历史因素等。由于各地汉语差异不大,仅有的差别用语常常出现在生活习惯、经济文化水平与周边迥异的部分地方,或因为政治、历史因素与周边产生隔阂感的地方。由于互联网日渐普及,很多仅限某一地区(特别是上海、广东、港澳台等语言强势地区)使用的差别用语也可能会渐渐被华人网民使用。中国语言中仍存在少许对外国及外族人、外国人的蔑称,且一般承继自对曾经的侵略者及其附庸的蔑称。这些用语也常常会成为戏谑语。甚至有时会成为中国人之间戏谑的称谓。对障碍者使用歧视语是极其不礼貌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身体有缺陷的人一般会使用“……不方便的人”等。
而像残障、瘸子、聋子、哑巴、瞎子、残废、智障、启智等也会被认为属歧视语。对于与特定个人或组织相关的歧视语,很难判断那些具有歧视性意味,所要表达的情感完全在于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与听话者所理解的是什么。一般根据所传达的感情不同,分为:昵称、别号、绰号等。一般来说,针对个人的蔑称是基于大众对某个名人(政界、娱乐圈等)在其特征、爱好或者影响力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称呼。这些称呼并不一定带有蔑视的意味,但却不约而同地被广泛的使用。由于各自文化、历史的不同,世界上的各个民族、族群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歧视语系统。
相关
- 枪支政策枪支管制的相关政策一直是美国政治中的争议议题。持枪权的支持者和枪支管制的支持者(不等同反对持枪权)在该问题上分歧很大,经常在枪支管制、枪支造成和预防犯罪、公共安全等问
- 瞳孔瞳孔(英语:Pupil)又称瞳神,是眼球血管膜的前部虹膜中心的圆孔。沿瞳孔环形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括约肌,收缩时使瞳孔缩小,沿瞳孔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放大肌,松弛时使瞳孔放大,调
- 海葵海葵目(学名:Actiniaria,英语:sea anemones),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虽然海葵目动物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有些海葵本身是透明的,产生黄褐色乃至红、绿等的色彩是靠共生藻
- 民科民间科学家(英语:crank),又称民科、妄人科学家、科妄,具有偏执倾向,在缺乏科研素养的同时,运用大规模宣传、向有所属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寄送电子邮件、求见权威科研工作者等方法强行
- 暗箱暗箱(英语:Camera obscura),又称暗盒,是一种光学仪器,可以把影像投在屏幕上。暗箱的概念早在公元前已经出现。自15世纪开始,被艺术家用作绘画的辅助工具。至18世纪未,一些摄影先驱用
- 甲烯在化学中,甲烯(英语:methylene)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又称亚甲基或甲烯基,其化学式为CH2。在自然状态下,不会存在甲烯,除非是在低温、低压的特殊状态下,才可能有此
- 鲁道夫·卡尔曼鲁道夫·埃米尔·卡尔曼(匈牙利语:Kálmán Rudolf Emil,1930年5月19日-2016年7月2日),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发明了卡尔曼滤波。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953年于麻省理工
- .gf.gf为法国海外属地法属圭亚那国家及地区顶级域(ccTLD)的域名。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b .bd .be .bf .bg .b
- 锦纶尼龙(英语:Nylon),又译为奈纶、耐纶、尼纶、锦纶,是一种人造聚合物、纤维、塑料,发明于1935年2月28日,发明者为美国威尔明顿杜邦公司的华莱士·卡罗瑟斯。1938年尼龙正式上市,最早的
- 等体等容过程(也叫等体过程)是体积不变的热力学过程。如果使用理想气体,且气体的质量不变,则能量的增加与温度和体积的增加成正比。例如加热密封、坚固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和温度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