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对照试验

✍ dations ◷ 2024-07-03 09:14:05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英语: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是一种对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某种疗法或药物的效果进行检测的手段,特别常用于医学、药学、护理学研究中,在司法、教育、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也有所应用。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方法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在这种严格的条件下对照效果的不同。在研究对象数量足够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抵消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对各组的影响。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 randomization)又称成组设计,是用随机化的方式来控制误差变异,认为经过随机化处理后,样本间的变异在各个处理水平上随机分布,这样就可将实验结果的差异归于不同处理的影响。这种设计假设通过随机化能平衡被试间的差异,但实际上在实验结果当中常常会包括个体差异。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些个体差异排除,实验结果才会更加精确。随机区组设计(Block randomization)又称配伍设计、配伍组设计,通常是将受试对象(样本)按性质(如病人的年龄、性别、血压、体重等非实验因素)相同或相近者分成若干组(配伍组),每个组中的受试对象(样本)分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中去。随机区组设计这种设计方法利用区组方法分离出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异,在同一组中均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法实际是配对设计的扩展形式。其要点是要做到区组内尽量同质,使得实验结果的差异更好地归于不同处理的影响。随机区组设计缺点是要求区组内受试对象数与处理数相等,实验结果中若有数据缺失,统计分析较麻烦。分层随机法(Stratified Randomisation), 相较于简易的区组随机法而言。简易的区组随机法是面向所有受试对象进行分组,只能保证将受试对象按照总体样本大小分成两组,不能保证每组对象有相近的 生理因素(Prognostic Factors) 如性别,年龄等(一般不多于三个)。分组随机法可以实现平衡两组受试对象的生理特征。具体操作即先将全体受试者按照指定因素分组或'分层',而后针对每组进行区组随机法操作。分组随机法相较于一般的区组随机法会比较麻烦,但是平衡了两组的生理特征,避免因为非试验因素而产生误差。

相关

  •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Respiratory Diseases)。 是指局限于呼吸系统的疾病。从生理上分为两类:阻塞性肺病和限制性肺疾病。 从解剖学上可分为: 上呼吸道疾病,下呼吸道疾病,肺间质疾病和
  • 真核域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
  • 温跃层温跃层(英语:thermocline),又译温度跃层、斜温层、温度突变层等,是指在海洋或湖沼等大型水体内部,水温在沿垂线方向急剧变化的水层。海洋分层中,温跃层是分布在混合层之下。随着季
  • 尿素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与尿同音)。其化学式为 CON2H4、(NH2)2CO 或 CN2H4O,分子质量60,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 Carbamide(碳酰胺)。外观是无色晶体或粉末,
  • 糖耐力测试糖耐力测试(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是一种测试血糖在人体内代谢水平的医学实验。具体步骤是,要求被测试对象在空腹情况下喝下75克无水葡萄糖或82.5克含一分子水的
  • 原杉藻原杉藻(学名:Prototaxites)为一属陆生的真菌,生存于志留纪晚期至泥盆纪晚期(4亿3千万年前 - 3亿6千万年前),其子实体形成类似树干的结构,直径达1米(3英尺),高度则可达8.8米(29英尺),由直径
  • 蛙壶菌蛙壶菌(学名: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是一种壶菌门真菌,可以引起两栖类的壶菌病。它们最初是于1998年发现,在其后的十年内,造成了大量两栖类的死亡,引发多个物种灭绝,是为全
  • 阴虱Pediculus pubis Linnaeus, 1758阴虱(Pthirus pubis)是一种寄生于人体毛发的寄生虫,长约1至3毫米,无翼。因常见于阴部,故称阴虱。另外,由于阴虱身体扁平,远看如同皮屑,细看则如同小
  • 蛔虫病蛔虫病(英语:ascariasis),是一种经线虫动物门的寄生虫蛔虫所导致的疾病。超过85%的感染病例─尤其是蛔虫数目非常少的情况下─是没有症状的。随着蛔虫数目的增加,便可能会出现症
  • 蓖麻毒蛋白结构 / ECOD结构 / ECOD蓖麻毒蛋白(英语:Ricin)是从蓖麻籽中所萃取出来的一种毒性蛋白质,几乎对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蓖麻毒蛋白的纯品是一种白色粉末或结晶体,无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