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表面张力
✍ dations ◷ 2025-09-17 01:49:10 #表面张力
在物理上,表面张力(英语:Surface Tension),狭义的定义是指液体试图获得最小表面位能的倾向;广义地说,所有两种不同物态的物质之间界面上的张力被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因次是
M
⋅
Θ
−
2
{displaystyle Mcdot Theta ^{-2}}
,常见单位是
N
m
{displaystyle {frac {N}{m}}}
或
J
m
2
{displaystyle {frac {J}{m^{2}}}}
,亦即,单位长度的力或单位面积的能。表面张力最常见的例子发生在液体与其他物质的接触面。以水为例,水的表面张力来自于由凡得瓦力所造成的内聚力。当固体,如水黾,跑到水上时,表面张力会尽可能将水面维持平整的状态,以达到最小表面位能。如果水黾的重量维持在限度以内,那么水面将只会有少许凹陷,这就是水黾能够在水面上活动的原理。表面张力会随液体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科普实验是在一盆水中滴入一些密度低于水的界面活性剂,再把一艘小船放在界面活性剂与水面的交界处。因为界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小于水的表面张力,所以水的表面张力会把小船推向界面活性剂的方向或拉往水的方向。在材料科学里,表面张力也称为表面应力和表面自由能。热力学对表面张力系数的广义定义为:表面张力系数σ是在温度T和压力p不变的情况下吉布斯自由能G对面积A的偏导数:吉布斯自由能的单位是能量单位,因此表面张力系数的单位是能量/面积。表面张力是一个位于表面内的力,而不是一个施加于表面上的力。表面张力不一定垂直于表面。一般来说一个物态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在稳定的状态下即受到吸引力又受到互相之间的排斥力。两种力平衡。在这种状态下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大致相同。在模型中为了简略起见没有提到排斥力,但假如缺乏排斥力的话,那么原子或分子就会被吸引力加速而更加紧密。由于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受到的界面对面的排斥力比较小,因此界面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距离比内部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距离大,这里的原子或分子的密度比较小,相对于物态内部而言其原子或分子的能量比较高,而这个能量的增高就是表面张力的原因。表面张力是一个内力,即使在平衡的状态下表面张力也存在。比如一个物质的气态和液态同时平衡存在的情况下,则两态之间的边界不变动,也就是说,在界面上垂直于界面的净力为零。表面张力促使液体缩小其表面面积,来减少未满足的化学式。由于球面是同样体积下面积最小的面(体),因此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比如在失重状态下),液体在平衡状态下总是呈球状。在液体滴(比如水滴)中,或在液体内的气泡里,由于表面张力界面上的压力比液体内部的压力高。出于同理在肥皂泡内部的压力比外部高。描写这个压力差的公式是杨-拉普拉斯公式。使用环、片、张力表或毛细现象可以测量表面张力。人们也可以对悬着的液滴进行光学分析和测量来确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下面列举了一些测量方法:以下数据是液体在20℃时的测量数据:相对而言水的表面张力相当高,只有汞的表面张力要高得多。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T变化的经验近似方程为: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这个效应可以描写为一个相对于表面张力相反的平行压π。不过π并不是真的压力,它的单位与表面张力相同。液面附近的空气中的液体蒸汽压已达到饱和,假如有其它蒸汽渗入的话表面张力会改变很大。一般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临界点其值下降到0。描写这个关系的是约特弗斯公式。用分子力解释:液体的内聚力是形成表面张力的原因。在液体内部,每个分子都在每个方向都受到邻近分子的吸引力(也包括排斥力),因此,液体内部分子受到的分子力合力为零。然而,在液体与气体的分界面上的液体分子在各个方向受到的引力是不均衡的(见图解),造成表面层中的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吸引力,并且有一些分子被“拉”到液体内部。因此,液体会有缩小液面面积的趋势,在宏观上的表现即为表面张力现象。用分子势能解释:液体内部分子周围有大量分子,因此,内部分子的分子势能较低。然而,表面层中的分子周围的分子明显小于液体内部分子的,所以,表面层的分子有较高的分子势能。为了达到低能量的稳定状态,表面层中的分子有向液体内部移动的趋势,从而导致表面层中的分子数量减少,宏观表现为液体表面积减小。一些昆虫如水黾可以利用表面张力在水面上爬行,非常扁的物体如铝质或镍质的钱币、刮胡刀片或铝膜也可以通过表面张力浮在水面上。在表面张力高的情况下水不易浸湿物体,还会从物体表面反弹。洗衣粉的作用之一就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生活中其他表面张力的例子:1629年表面张力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托马斯·杨在1805年、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在1806年、西莫恩·德尼·泊松在1830年及约瑟夫·普拉泰奥从1842年到1868年对表面张力的理论做出巨大贡献。
相关
- 主要死因之一下表所示为2002年全年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类死亡及致死原因的统计,由上而下,按各致死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排列。如该表所计,该年份世界死亡人口总数约为57,0
-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英语:malnutrition)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由不平衡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产生热量的蛋白质、脂质与糖类,还有不产生热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英语:monobactam)、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基本上
- 290–319这是ICD码290–319列表:精神疾病。出处为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九版(ICD-9, 1977)。本列表基于1975年第九次修改会议作出的建议和第二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的认可。Te
- 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从广义上而言,是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与原料。同时其也为微生物培养提供其他所必须的条件。发酵培养基的基本作用在于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产
- 止痛剂镇痛药(Analgesic)是指能缓解痛的一类药物。该词起源于希腊语中的"an"(意即“没有”)和"algos"(意即“痛”)。镇痛药通过不同的机理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对痛觉中枢有选择性抑
-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英语:gastrointestinal bleed (GI bleed)、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口腔至直肠之间任何部位的消化道出血。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时,可能导致的症状包含呕血、吐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英语: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缩写为 英语:PVNS)也称为关节内的腱鞘巨细胞瘤(英语:intra-articular giant-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是
- 运铁蛋白饱和度运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 (TFS 或 TfS))一般会以百分比表示,是医学检验的数据之一。是血清铁(英语:serum iron)相对于总铁结合能的比例。配合运铁蛋白(血液中主要和
- 内耳性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症(Ménière's disease)是内耳的疾病,其症状是会突然眩晕、耳鸣、听力减损,而且耳朵有肿胀感。最典型的症状是一开始只有单侧耳朵有症状,不过后来可能双耳都受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