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县(闽东语福州话:Bìng-tà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一个海岛县,位于福州市东南部海域,由126个岛屿组成,其中以海坛岛为最大岛。现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实际管理。其行政区域和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重合。县人民政府和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驻扎于潭城组团。
唐为牧马地,宋初设牧监,庆历八年(1048年)编为海坛里,属福清县太平乡。
清嘉庆三年(1798年)置平潭厅,1912年改县。隶属于福州府。
清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县丞署设址此地后,历代县政府机关均设址于此,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民国元年(1912年),成为县治。民国15年属第一区,民国20年设潭城镇全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21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月属四区。
1961年7月设潭城人民公社,1982年9月复称潭城镇。
2009年7月底,成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2010年2月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实验区行政级别升格为正厅级,但基于宪法,平潭不会成为地级市单位,而是实行区县“两套班子”政策,未来仍属于福州市辖区。
2012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定位,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在北京表示,将在岛上实行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双币制”。
“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平潭县”的概念有所区别。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当前平潭县的行政管理机构,直接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级别为正厅级。平潭县人民政府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下辖机构。在行政区划上,平潭仍然是县,没有撤县单独成立地级市,仍属于福州市行政区域范围,所以平潭数据仍然算在福州市。但在管理方面,平潭县已归福建省直属的“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不归福州市管辖。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属于省政府派出机构(级别正厅级),所以平潭地区的最高长官是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而不是党委书记和市长)。但今日平潭县同时还拥有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套班子。
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区县合并进程,截至7月,合并工作尚在进行中
目前,平潭综合实验区辖平潭县;平潭县下辖:
平潭的东庠乡政府
平潭实验区
海坛岛上丽晶酒店一带
平潭实验区都更区域
实验区新农合医疗中心
老渔港区
平潭沙雕节
娘宫码头(2009年)
金井港贸易城一期工地(2011年)
平潭岚城乡全景
小庠岛
矿产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黄铁、铜、高岭土矿等,花岗岩储量约8亿立方米,富有名贵的黑、墨绿、芝麻等品种;石英砂储量10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
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其中海洋鱼类242种,海水虾、蟹类73种,海水软体动物(贝类)有169种,漂游生物266种。
土特产有白沙蝴蝶干、平潭贝雕、平潭对虾、塘屿磹、紫菜等。平潭水仙花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平潭由126个岛屿组成,有名岩礁648个,陆地面积372.9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064平方千米。是全中国第四大天然海岛。福建省第一大岛。平潭四周碧海环托,俗称海山,君山为岛上最高峰,因山顶常有岚气弥漫,又称东岚山,故平潭简称岚。主岛海坛岛中部潭城镇南街有一巨石,其平如坛,因俗谓巨石为磹,后演变作潭,故县名平潭。
平潭县地理坐标范围为北纬25°16'至 25°44',东经119°32' ~ 120°10',最东面是牛山岛。平潭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为离台湾岛最近的大陆海岛,其至台湾新竹市仅1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