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

✍ dations ◷ 2025-11-17 11:56:12 #唾液
唾液(亦称口涎、口水)是动物口腔内唾液腺分泌的无色且稀薄的液体,其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唾液主要由腮腺(英语:parotid gland)(英语:parotid gland)、颌下腺(英语:submandibular gland)(submandibular gland)和舌下腺(英语:sublingual gland)(sublingual gland)这三对唾液腺共同分泌出来;唾液的分泌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也会受到饮食、环境、年龄以及情绪或唾液腺病变等影响。人每日分泌1,000—1,500毫升的唾液为正常现象,而婴儿分泌的唾液比成人多。另外,唾液中会带有少量卡路里。一些动物的唾液除了参与消化之外还有其他的作用。例如燕科鸟类会使用唾液来帮助筑巢;雨燕科的雨燕和金丝燕的巢即俗称的燕窝。唾液可以润湿食物并帮助形成食团,使得食物更容易吞咽。此外,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糖。因此对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唾液还能起到保护性的作用,可以防止细菌残留在牙上,亦可冲走附着在牙上的食物残渣。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唾液里含有天然的消毒成分,因此人们相信在受伤后舔舐伤口对复原有帮助。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老鼠的唾液中含有一种名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蛋白质。涂上NGF的伤口要比不做处理的伤口恢复快两倍;因此某些物种的唾液确实有帮助伤口恢复的功效。人类的唾液中目前仍未发现有NGF存在;不过研究者在人类唾液中发现了一些抗菌剂,如IgA、乳铁蛋白、溶菌酶以及过氧化物酶。虽然至今仍未有证据显示舔舐伤口可以消毒,不过在舔舐的过程中一些较大的污染物如灰尘以及病原体可被唾液直接冲走。因此在没有水或其他消毒剂的情况下舔舐仍不失为清洁伤口的好方法。动物的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其中一些是致病菌。一些疾病如疱疹能够通过口腔传播。被动物(包括人类)咬伤一般要用抗生素处理,否则可能会发生败血症。一些近期的研究显示使用鸟类的唾液来检测禽流感要比粪便样本更多。唾液中含的味多肽据认为与味蕾的生长有关。由于女性在排卵期雌性激素分泌会增多,雌激素在唾液中又会与某些盐结合产生盐的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唾液会显示羊齿状结晶,从而可以准确检测排卵期,非排卵期只有泡状点点。唾液有防雾的功能。潜水员通常会在潜水镜上抹一层薄薄的唾液以防止起雾。唾液也是艺术品修复中常用的一种清洗剂,沾上唾液的棉签可用于去除艺术品表面的尘土。唾液产生于唾液腺。唾液的98%都是水,不过其中还含有许多重要物质,包括电解质、黏液、抗菌物质以及多种酶。唾液中一般含有:唾液的分泌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学界对健康人每日的唾液分泌量仍存争议;每日分泌量的估计值从0.75升到1.5升有多种说法,不过学界一致认为睡眠时唾液分泌量会降到极低的水平。对于人类来说,颚下腺分泌的唾液最多,约占总量的70-75%;其次则是腮腺,分泌量约占唾液总量的20-25%,其他唾液腺的分泌量较少。唾液虽然在古代雅称为“金津玉液”,在近代却向来给人有不洁不雅之感,因而出现“唾骂”一词,表示对人的羞辱。

相关

  • 病原体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环氧酶环氧合酶(拉丁语:Cyclooxygenase,简称COX)是一种酶(又名酵素),负责合成重要的生物激素——前列腺素家族的导介物质。当身体组织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会激活环氧合酶,使花生四
  • 环利尿剂环利尿剂(英语:Loop diuretics),又称袢利尿剂,是利尿剂的一类。此类药物作用在肾脏中亨利氏环(英语:Loop of Henle)的上行支(thick ascending limb, TAL)。
  • 心内膜炎心内膜炎(英语:Endocarditis)是心脏的心内膜(心腔中的最深层的组织)引发的炎症,通常和心脏瓣膜有关。此外,心内膜炎也可能与室间隔(英语:interventricular septum)、腱索(英语:chordae t
  • BMIBMI可能指的是以下几种:
  • 海藻糖海藻糖(Trehalose)是自然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双糖,它是由2个葡萄糖通过 α,α-1,1-糖苷键所形成的非还原性糖,按其化学结构可写成 α-D-吡喃葡萄糖基-(1→1)-α-
  • 菌丝菌丝(英语:hypha pl: hyphae)是丝状真菌(英语:filamentous fungus)或称霉菌(英语:mold)中的一种长、支链丝状结构,它是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而部分原核生物如放线菌同样存在菌丝
  •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K-Pg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俗称恐龙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后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
  • 分裂情感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Schizoaffective disorders),为一组分裂性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存在并突出,但不能归类于某一类的(分裂性或情感性)精神障碍。在分裂症状时,伴随症状为幻觉、妄想及思维
  •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英语:DNA virus),又称D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DNA。一般为正链DNA病毒。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