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知录
✍ dations ◷ 2025-09-03 04:46:43 #日知录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1613年—1682年)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杂家类。《日知录》始撰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顾炎武绝意仕途,并以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录》的《目录题辞》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 其有不合,时有改定”,一开始有三项设计,即经义(新义诠释古经)、治道(分析社会经济情况)、博闻(一般知识)。《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19条(不包括黄侃《校记》增加的2条),临终前仍未完成,顾炎武生前,只有八卷本行世,称为符山堂本,仅收录140条,顾氏对此表示“三十卷已行其八,而尚未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其弟子潘耒从其家取出书稿,再三校勘,删改了犯忌的字眼,把内容大体划为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等八类,《四库全书总目》则分作十五类,即经义、政事(卷八至十二)、世风(卷十三)、礼制、科举(卷十六至十七)、艺文、名义、古事真妄、史法、注书、杂事、兵及外国事、天象术数、地理、杂考证。《日知录》属札记性质,字数不定,如《苏松二府田赋之重》最长,全条分八个段,有5000余字,《召杀》只有“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9字。潘耒在《日知录》原序曰:“当代文人才子甚多,然语学问者,必敛衽推顾先生”,并谓此书“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阎若璩《潜邱札记》有《日知录补正》,补正此书50余条,其他学者如李光地、惠栋、江永、顾栋高、戴震、庄存与、全祖望、钱大昕、王鸣盛、赵翼、邵晋涵、方苞、姚鼐等均曾为此书作注。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写道:“尝谓此三十二卷中,直括得一部《文献通考》,而俱能自出于《通考》之外”。顾炎武曾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他说:“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现在“采铜于山”一词正说明历史研究要重视第一手资料,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清代道光年间有黄汝成,以遂初堂三十二卷本为底本撰成《日知录集释》,其叙曰:“凡关家国之制,皆洞悉其所由盛衰利弊,而慨然著其化裁通变之道,词尤切至明白”。梁启超说:“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人。”《日知录》的思想也超越了当时大多数学者,其中尤以区分“保国”与“保天下”为最。所谓“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世称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也有明显的失误。例如《日知录》卷二十九称回回教为回纥之摩尼教。
相关
- 瓦莱塔瓦莱塔(Valletta)是地中海岛国马耳他共和国的首都,位于马耳他本岛东部沿岸。面积仅0.55平方公里,2000年估计人口7,048人。1565年的马耳他大围攻之中,统治马耳他的医院骑士团击退
- 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传说中的君主。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在夏朝之前。其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及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0
- 重氮试剂重氮盐有时也称“重氮化合物”, 是一类通式为R-N2+X−的有机化合物,R指有机基团(如烷基或芳基),X指任何阴离子,通常为卤素离子。重氮盐是无色结晶固体,爆炸性很强,干燥情况下不稳定,
- 葡萄酒之路德国葡萄酒之路(德语:Deutsche Weinstraße)是德国第一条旅游路线,1935年开放,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全长85公里。这条路线的标志是黄色背景上的一串十个葡萄和路线的名称。为了
- 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约翰·查尔斯·菲尔兹(英语:John Charles Fields,1863年5月14日-1932年8月9日),加拿大数学家。他设立了菲尔兹奖,颁给成就杰出的数学家。菲尔兹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哈密顿市一皮革店
- 造血造血作用(英语:Haematopoiesis,其它拼法为haemopoiesis或hemopoiesis,在美式英语中也被拼作hematopoiesis;源自古希腊语中意为“血液”的词汇αἷμα以及意为“创造”的词汇πο
- 纽曼式投影纽曼投影式(英语:Newman projection),简称纽曼式,是表示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一种方法,由美国化学家梅尔文·斯宾塞·纽曼于1952年命名。它是沿碳-碳键的键轴的投影,以交叉的三根键
- 含孕激素宫内节育器1990年(曼月乐) 1976年(黄体酮节育器,2001年停用)含孕激素宫内节育器(英语:Intrauterine device with progestogen),商品名为曼月乐(Mirena)等,是一种可以释放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其
- 奥托·施特恩奥托·施特恩(Otto Stern,1888年2月17日-1969年8月17日),德国裔美国核物理学家及实验物理学家。他发展了核物理研究中的分子束方法并发现了质子磁矩,获得了194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
- 太监太监是中国古代官名,文言文书写时亦可写作大监。最早出现于北魏,为女官称号。唐代时为外朝官职大监的别称。宋代为高级女官职称,辽代是政府高级职位的名称。至明朝时,由于太监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