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监
✍ dations ◷ 2025-02-23 14:23:18 #太监
太监是中国古代官名,文言文书写时亦可写作大监。最早出现于北魏,为女官称号。唐代时为外朝官职大监的别称。宋代为高级女官职称,辽代是政府高级职位的名称。至明朝时,由于太监职位常由宦官担任,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到清朝时,宦官统称为太监,成了宦官统称。1912年清朝覆灭后太监才开始消失。太监一名始见于北魏,孝文帝置女官管理内事,其中有大监一职,在作司之下,女侍中之上,而古人常把“大”、“太”混用,故“大监”可能即为太监,如北齐时,宫女出身的穆黄花(字舍利)为北齐后主高纬临幸后被称为“舍利太监”。唐代外朝官职中有大监,也作太监。“太监”作为正式官名的记载始见于宋代,孙逢吉《职官分纪》载,宋太宗在内廷置内官(女官),有尚宫及太监,同负责内省事务,又改内省为尚书内省,尚书、太监并号尚书。这里的太监为高级女官职称,亦作大监。亦有其他官署设有太监官职。辽代时,太监为南面官中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将作监、都水监等官署的主官,下有少监、监丞。元代时,太监为艺文监、典用监、典医监、典牧监、甄用监、太府监、度支监、利用监、中尚监、章佩监、经正监、秘书监等官署皆设有太监官职,位次于各监的卿或太卿。明代宫中设二十四衙门,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各专设掌印太监一人提领。及其他机构主官,其中十二监中的内官监、御用监、四司、八局、内府供用库、提督东厂等,各设掌印太监一人。部分机构如司礼监除掌印太监外,还有提督太监、秉笔太监、随堂太监;提督京营除掌印太监外还有坐营太监。由于这些太监常由宦官出任,于是后来“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但明代并无规定太监职位必须由宦官出任。清朝时,宦官统称为太监,太监一词才完全与宦官同义。1912年宣统退位后,便停止新招太监入宫,但直到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驱逐逊清小朝廷后,所有太监才返乡,据称在二次大战时的满洲国内部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太监,但随着日本投降和苏联入侵满洲,太监从此彻底从中国官场中消失。
相关
- 石墨慢化反应堆石墨慢化反应堆简称石墨反应堆或石墨堆,是一类利用核石墨作为中子慢化剂的核反应堆。石墨慢化反应堆技术已被用于商业发电。石墨慢化反应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942年,恩里科
- 下颔骨骨折下颔骨骨折(Mandibular fracture),或称为下巴骨折(fracture of the jaw),是指下颔骨(英语:Mandible)发生折断、断裂的情形,约有60%的病例会断成两截 。此症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将嘴巴充
- 尊称尊称,或称敬称,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谓,属于敬语的一种。一般可分为接尾词型、接头词型、代名词型。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往往使用不同的尊称。
- 梭状回梭状回(Fusiform gyrus)是颞叶与枕叶一部分,在布罗德曼分区系统为37区。也被称作“枕颞内侧回”(discontinuous occipitotemporal gyrus)。位于颞下回与海马旁回之间。 梭状回的
- 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法(英语: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缩写 HPLC),又译高效液相层析法,以前曾指高压液相层析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是一种色谱分析技术,用
- d̠ɹ̠˔浊齿龈后无咝塞擦音是一个辅音,被用于一些口语中。国际音标写作或。此音通常作为同位异音使用。浊齿龈后无咝塞擦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
- 海獭海獭(学名:Enhydra lutris)是食肉目动物中最适应海中生活的物种,很少在陆地或冰上觅食,大半的时间都待在水里,连生产与育幼也都在水中进行。大部分时间里,海獭不是仰躺着浮在水面上
- 地台地台,又称为陆台(Platform),是大陆地壳的构造单元,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直径可达数百至数千千米,是由地槽旋回转化形成的,基本由两层结构组成,下层为褶皱基底,由强烈褶皱和广泛变质
- 1610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伽摩伽摩(Kamadeva),印度神话中爱神。意译“欲”。相当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伽摩面貌俊秀,有着绿色皮肤,天女围绕,以鹦鹉为座骑,手持弓和箭,他的弓是由甘蔗所造,弦是由蜜蜂肠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