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克隆

✍ dations ◷ 2025-11-28 00:28:36 #亚克隆

亚克隆(英语:Subcloning)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旨在将目的片段(基因、启动子等)导入目标载体中,以进行进一步研究。

目前,亚克隆的传统方法主要基于两项技术:PCR技术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酶切。除此以外,一项较新的亚克隆技术也已出现,即Infusion。该技术相比基于PCR和酶切的传统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可以实现传统方法难以做到的亚克隆。

首先,使用限制酶将目的基因切下。切下来的目的基因需经过纯化(常用手法是胶回收(英语:Gel extraction))。之后,可以通过PCR来制造一定数量的该目的基因的拷贝。

同时,需要用切割目的基因的那种限制酶切割载体,以让载体产生与目的基因互补的黏性末端,以使得它们能在后续步骤中被DNA连接酶连接。磷酸酯酶(通常是小牛肠道碱性磷酸酶(英语:Calf-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CIAP))在该过程中也必不可少,因为它能去除DNA链5'端的磷酸基团,防止载体的自身黏合。形成的目的载体带有两个缺口,在转化入感受态细菌后能被感受态细菌自行修复。之后,再对目标载体进行分离/纯化。

接下来,将目的基因与载体混合,并添加DNA连接酶。通常,目的基因和载体的分子数之比设定为5比1或10比1(也有文献认为应为3比1)。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数量过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另外,目的基因也不应过长。超过10kb(千碱基对)的话,目的基因将难以和载体有效结合。一般操作人员会把反应容器放在冰上,让反应进行一整晚。

利用亚克隆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目标载体中,进行进一步研究。比如,如果想要研究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作用,就可以将该载体导入成熟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如pUC9),便于后续研究的进行。如果想要研究某启动子的控制作用,也可以将之插入特定的载体中,再进行进一步研究:237-239。

相关

  • 叛国叛国,在法律上,指一个人对其所属于的国家不忠诚;违背其效忠宣言或与其国家的敌人合作的人会被称为叛徒。《法律词典》(Oran's Dictionary of the Law)(1983年版)对叛国的定义是:“一
  • 蝙蝠侠蝙蝠侠(英语:Batman)是一名出现于DC漫画的虚构超级英雄角色,它由鲍勃·凯恩和比尔·芬格创作,角色首次登场于《侦探漫画》第27期(1939年5月)。最初被称为“蝙蝠人”,后来还有“黑暗
  • 西班牙油条吉拿棒(西班牙语:Churros),亦有作译作吉拿棒、巧罗丝或是裘若,是一种源于西班牙的条状面食,但亦在拉丁美洲、法国、葡萄牙、美国及加勒比海多个以拉美裔人口为主的岛屿盛行,是当地
  • 铃木启久铃木启久(日语:鈴木 啓久/すずき ひらく ,1890年9月20日-1982年),大日本帝国陆军军人,福岛县人。最终军衔陆军中将。参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长期在中国作战,1945年在中国东北被苏联军
  • 敢死组织(少数派)敢死组织(少数派)(波斯语:سازمان فدائیان (اقليت)‎)是伊朗的一个非法的共产主义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87年,分裂自伊朗人民敢死游击队组织(少数派)。由于该组织被
  • 索菲娅·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索菲娅·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俄语:Софи́я Асгатовна Губайду́лина;鞑靼语:София Әсгать кызы Гобәйдуллина,Sofia
  • 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芙娜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Михайловна,1827年8月28日-1894年5月12日),俄罗斯沙皇保罗一世的孙女、米哈伊尔·巴甫洛维奇大公的第三子。1851年,
  • 埃韦尔·巴内加埃韦尔·巴内加(Éver Banega,1988年6月29日-)是一位阿根廷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中场,现效力于沙特职业足球联赛俱乐部利雅得青年人,此前效力西甲球队塞维利亚。巴内加来自阿根廷豪门球队博卡青年,2007年开始为博卡青年效力。能攻善守的他帮助球队获得了南美解放者杯冠军。另外,在2007年,巴内加还作为阿根廷主力球员参加了U20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并和队友们一起为阿根廷赢得了冠军。在博卡青年和阿根廷U20队,巴内加展示了极为出众的个人才华,这使他受到了众多欧洲豪门球队的青睐,包括AC米兰、尤文图斯
  • 正规化均方根误差正规化均方根误差(英语:normalized root-mean-square error,缩写为NRMSE)是将均方根误差正规化后所得的统计数值。正规化均方根误差经常被被使用于量测两个信号,如图像、影片,及声音信号等之间的相似度。在图像处理中,给定两个单色图像 x {\displaystyle x} 和 y {\displaystyle y}
  • 非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又称非生物压力,是非生物因素对特定环境中生物体的负面影响。非生物变量必须对环境产生超出其正常变化范围的影响,从而以显着方式对生物体的种群表现或个体生理产生不利影响。生物胁迫包括真菌或有害昆虫等生活干扰,非生物胁迫因素或压力源是自然发生的,通常是无形的和无生命的因素,如强烈的阳光、温度或风,可能对受影响地区的植物和动物造成伤害。非生物胁迫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非生物胁迫会影响动物,但植物尤其依赖于环境因素,如果不是完全依赖的话,因此它尤其受到限制。非生物胁迫是影响全球农作物生长和生产力的最有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