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国

✍ dations ◷ 2025-05-15 20:24:27 #叛国
叛国,在法律上,指一个人对其所属于的国家不忠诚;违背其效忠宣言或与其国家的敌人合作的人会被称为叛徒。《法律词典》(Oran's Dictionary of the Law)(1983年版)对叛国的定义是:“一个公民协助外国政府推翻或严重侵害他所属的国家,或怂恿外国对他所属的国家宣战。”站在本国执政者(尤属长期执政的独裁者)的立场上来看,叛国的相似词是革命,因为革命几乎会利用国内外一切可用势力来从事推翻原政府政权的行为,叛国与革命的认定则由观点立场的不同而有差异,进行革命的人通常会被原始政府视为叛国或密谋颠覆等,被捕后通常会以前述之罪名予以处决、监禁或是驱逐出境(有外国势力介入者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二者可从受支持的普遍程度上来划分。在一些奉行民族主义的专制政权,“叛国”经常被用作消弭改革派或异见分子的借口,被指控叛国的人未必会被提上法庭上,根据客观的案情证据接受公平审议。这些国家会将不同程度的异见人士动辄标签为叛国、“卖国贼”,而被国家秘密警察私下缉拿,或动用舆论压力以达至政治迫害、噤声等巩固政权的效果。古中国叛国的刑罚非常重。车裂、凌迟等极刑都是用来处死叛逆者的(一般的形式是斩首或绞刑),而且很有可能牵连亲人,导致灭族;也是十恶之一。元朝正式将“凌迟”明定为刑法的一种死刑,并视为对汉人宣扬威权的工具,元朝法律和南宋末年一样,将凌迟予以合法化。主要用来惩罚三大类的犯罪:根据大清律例,举凡叛国、谋反、制造内乱、制造内乱起事者之子、谋杀皇帝、奸淫多名幼女、抢劫、杀人、革命之徒,最高刑罚为凌迟处死,最低刑罚是处以监禁直到清朝灭亡才得以释放。《中华民国刑法》中有制定内乱罪(第100条至第102条)、外患罪(第103条至第115条)以及妨害国交罪(第116条至第119条),其中刑法第一百条已修改为限以暴力胁迫者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有几项罪名均与叛国罪相类,如反革命罪(1997年废除)、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间谍罪等。这些罪行的刑罚由有期徒刑至死刑不等。英国在1350年开始把叛国和其他轻叛逆罪分开处理。“轻叛逆罪”指某人谋杀一个在法律上地位比该人为高的人,例如妻子杀死丈夫、奴隶杀害主人等。叛国罪则指任何能威胁国家稳定或存续的行为,如杀害国王、制作伪币以资助反对国家的战争等。一项在18世纪的条文界定四种叛国的类型:叛国罪的处罚常常是长而且残忍的死亡(挂拉分)。英国政府曾以该法律对付异议分子至19世纪。1945年英国以叛国罪将“哈哈勋爵”威廉·乔伊斯判处死刑,并于1946年把该犯人绞死,这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以叛国罪处死犯人。此后英国理论上仍可判处叛国者死刑,直至1998年修例后把有关最高刑罚改为终身监禁。在法国大革命时,很多人动辄被定叛国罪而送上断头台,包括路易十六在内。但至20世纪,叛国罪的死刑以枪决而非断头台执行。维奇法国的领导人贝当将军最初便是判枪决的,后来新政府的戴高乐表示因他年老(贝当被审判时已届90岁高龄)而改判终身监禁。法国在1981年废除一般死刑时,并没有废除叛国罪的死刑(叛国罪的死囚是被枪决的,而不是以断头台斩首)。为了避免英国的相关法律被滥用,美国是在宪法中定义叛国罪的相关条文。它的宪法第三条定义叛国为“发动反对美国的战争,或拥护美国的敌人、并给予他们任何形式的援助”。另外,法例亦规定需要至少两名证人目击被告在进行叛国行为,且两人所目击的行为必须相同,或被告在法庭认罪方能判被告罪名成立。另一方面,美国国会是可以定义一些类似叛国的罪名(如暴动、藏有对国家不利的武器等)。这些罪名毋需至少两名证人以令被告罪名成立,而罪名包括的范围亦比宪法第三条的叛国广得多。一些间谍便被定“间谍活动”罪而非叛国罪。根据美国法律,叛国的刑罚可以高至死刑,但也有较轻的罚则,如“判5年或以上有期徒刑、罚款至少10,000美元,且终身不得在美国担任任何公职”。在美国,由于避免政治逼害,叛国的指控不易入罪。自其开国至今,有关叛国的起诉不超过40宗。前美国副总统阿龙·伯尔是因为这个罪名被托马斯·杰斐逊起诉而结束了政治生涯。

相关

  • 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是缺乏维生素D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病症。这种疾病可能是由于人体摄入的维生素D不足,并且没有接受足够多的阳光照射(准确地说是阳光中的中波紫外线B光)导致的,也有可
  • 隐球菌病隐球菌病(英语:Cryptococcosis、Cryptococcal disease)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真菌疾病,由一或二种真菌造成: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与Cryptococcus gattii,两者原本都被认为
  • 酒精滥用酗酒(英语:alcoholism),又称酒精使用疾患(alcohol use disorder, AUD)或酒精依赖症候群(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其为饮用酒精所致相关问题的广义用语,过去将之分成酒精滥用(英语
  • 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噻二唑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methizol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约为3-8小时,在大鼠体内的LD50(半致死量
  •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乔治·韦尔斯·比德尔(英语:George Wells Beadle,1903年10月22日-1989年6月9日),美国遗传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第7任校长。 他与爱德华·劳里·塔特姆发现基因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
  • 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afferent arterioles)是人体的小动脉,是肾动脉的分支,供应肾脏中肾元的养份,进入鲍氏囊后再分支而形成一团微血管网,即为肾丝球,肾丝球会将血液过滤生成原尿。肾小体
  • 萨洛萨洛(乌克兰语:сало)是东欧及中欧的传统食物,类似腊肉,主要由猪的肥肉部分腌制而成。各地制作方法不尽相同,例如东欧用盐腌制,中欧则会再加些辣椒等调味料,而南欧则多用烟熏。和
  • 频率频率(英语:Frequency)是单位时间内某事件重复发生的次数,在物理学中通常以符号 f {\displaystyle f} 或 ν
  • 甘薯甘薯可以指:
  • 蛋白质二级结构二级结构(英语:Secondary structure)在生物化学及结构生物学中,是指一个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及核酸(DNA或RNA),局部区段的三维通式。然而它并不描述任何特定的原子位置(在三级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