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光度
✍ dations ◷ 2025-10-21 00:25:57 #感光度
感光度,又称为ISO值,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由敏感度测量学及测量数个数值来决定,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为ISO 6。对于光较不敏感的底片,需要曝光更长的时间以达到跟较敏感底片相同的成像,因此通常被称为慢速底片。高度敏感的底片因而称为快速底片。以外和感光度密切相关的一个ISO系统是用来测量数位影像系统的敏感度。无论是数位或是底片摄影,为了减少曝光时间相对使用较高敏感度通常会导致影像品质降低(由于较粗的底片颗粒或是较高的影像噪声或其他因素)。基本上,使用较高的感光度,照片的品质较差。底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叫做胶卷的感光度。未经曝光的胶卷遇到光线,胶片上会起化学反应,根据进入光线的多少而在胶片的不同位置产生深浅不一的变化,从而在胶片上留下影像。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更换胶卷较为麻烦,但在实际拍摄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时采用高感光度胶卷会成为必须的选择。体育摄影师就常常使用较高感光度的胶卷,因为如果不采用,他们将不得不放慢快门速度以增加进光量,这样会导致照片模糊而失去利用价值。数码相机并不存在底片及底片上的化学反应,其感光度是一种类似于胶片感光度的一种指标,是一种等效感光度。实际上,数码相机的ISO是通过调整感光元件对光线的灵敏程度或者合并感光点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是通过提升感光元件的光线敏感度或者合并几个相邻的像素点来达到提升ISO的目的。当从对数式DIN感光值S°转换至运算式ASA感光值S,由以下方程式计算:算出的结果舍入至最接近整数。把以上方程式作重新排列,逆向转换的方程式如下:同样算出的结果舍入至最接近整数。在这里log的底数为10。以下的表格展出各种不同感光标度的比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ASA和DIN的转换与今不同,图示1952年的标度转换,例如DIN21对应ASA80,而非ASA100。感光速度越高,数值越大。除了缩短曝光时间之外,另外在画质上也会有影响。
一般来说,低感光度时的画质较为细腻,色彩也较为忠实。高感光度时则会出现噪声及颗粒的问题,使得照片比较禁不起放大。无论是传统的底片,或是现今流行的数码相机,此一现象都是成立的。
尤其数码相机在使用高感光度时,由CMOS或CCD所产生的严重噪讯,更是令传统摄影师难以忍受。这也是到今日仍有不少摄影师依旧选用底片相机来拍摄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关
-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也称为芒图试验、PPD试验)是一种诊断结核的工具。它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多种穿刺试验,如蒂内测试(Tine test)。 直到2005年, 英
- 珊瑚礁鱼毒素西加鱼毒中毒(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CFP),又称肌肉毒鱼类中毒,是指由西加鱼毒素、刺尾鱼毒素和岩沙海葵毒素等中毒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中最主要的是西加鱼毒素(雪卡毒素),是
- 黄体酮孕酮(英语:progesterone,亦被称为黄体酮、孕甾酮、黄体甾酮、助孕激素、助孕素、黄体素或助孕酮,其缩写为P4,也被称为(孕甾-4-烯-3,20-二酮),是一种内源性类固醇和孕激素性激素,也
- 人造钻石合成钻石或称人造钻石,即透过技术加工制成的钻石,对比于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天然钻石。合成钻石也广泛被称作HPHT钻石和CVD钻石,分别表示它的加工方式:高温高压(High-Pressure Hig
- 磷钨酸12磷钨酸、12钨磷酸磷钨酸(英语:Phosphotungstic acid),简称PTA,英文名称也作tungstophosphoric acid,简称TPA,是化学式为H3PW12O40的杂多酸,平常会以水合物的形式出现,EPTA是磷钨酸
- Hosub2/subOsub3/sub氧化钬,又称三氧化二钬,化学式Ho2O3,是稀土元素钬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氧化镝并为已知顺磁性最强的物质之一。氧化钬是氧化铒矿物的成分之一。天然状态下,氧化钬常与镧系元素
- 正丙醇1-丙醇(Propan-1-ol)是一种有三个碳原子的醇类有机化合物。 简单的化学式为C3H7OH。分子式为CH3CH2CH2OH,依按IUPAC命名法称作丙-1-醇。是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时的副产物。其
- 高程基准大地测量系统也称大地测量参考系统,是应用于大地测量学、测量学、地图学和卫星导航系统等领域中用于在真实地球表面定位的一种工具。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重力系统三大类
- 玉米粉玉米粉,亦作玉米面,可能指以下其中一项:
- 同担子菌纲同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es),又称无隔担子菌亚纲,在2001年已经被合并到伞菌纲,在此之前是真菌下属担子菌门的一类,并且也是担子菌门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纲。同担子菌亚纲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