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幻剂

✍ dations ◷ 2024-09-29 05:01:24 #致幻剂
迷幻剂是药理学上对迷幻药物、游离药物和谵妄药物的统称。这类精神药物产生的作用主要是使人产生幻觉,即改变人的知觉、思维、情绪以及意识。最根本的致幻剂是迷幻药物,游离药品让人产生无痛麻醉感、记忆缺失乃至昏厥感受,致谵妄药则是使人陷入癫狂状态。由 L. E. Hollister 提出致幻剂的标准:并非所有的致幻剂都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同样的药物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个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迷幻药物、游离药物和谵妄药物在医学与宗教上有相当长的使用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哲学与神学思想的萌芽可能就受惠于致幻物质的使用。巫觋宗敎将其使用在治愈、占卜、通过仪式与综摄等活动上。当迷幻药物或其他物质,例如烟草,被使用于宗教用途时就称为宗教致幻剂。在某些国家或特定区域,有些迷幻药物在许可的宗教仪式中使用是合法的。例如麦司卡林在加拿大被列在第三类管制药品与物质清单中,但使用乌羽玉在加拿大是合法的。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社会开始重视迷幻药物。迷幻药物被尝试使用在治疗忧郁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强迫症、酗酒、药物成瘾、丛集性头痛等疾症。早期军事研究着重在其作为失能剂的用途。情报机构期望能将其用于质问,但成效不佳。在同一时期,迷幻药物在西方被广泛使用在直接的宗教体验、强化创造力、个人发展、以及拓展心智等用途。迷幻药物的使用在1960年代期间反文化的社会活动及世代间反叛与抗争的环境下也占了重要地位。在现今许多禁令的规制下,迷幻药物仍然被使用在娱乐、灵性、医疗等用途。 Multidisciplinary Association for Psychedelic Studies, MAPS 与 Heffter Research Institute 等机构致力于研究此类药物的安全与效用。许多认知自由与伦理机构中心也正在推动相关立法。 在基础科学领域中,致幻剂被用以研究心智与大脑。研究致幻剂的实验在1960年代晚期中断,期间此类药物的医疗研究纪录甚少,直到近十年才又再度开始。致幻剂也曾经直接用在人体研究,例如 Roland Griffiths 与其同事所进行过的实验。根据化学结构,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致幻剂所产生的效应难以预测,常常取决于使用者自身的心理预期以及所处的环境。致幻剂往往是强大的非特异性的脑内生化与生理进程的放大器或催化剂。一个使用者多次使用同一剂量的同一种致幻剂,其每次的体验可能会显著不同。迷幻药物主要效用为改变知觉,此类药物包括麦角酸胺类的 LSD 与 LSA 、色胺类的裸盖菇素与 DMT 、苯乙胺类的仙人球毒碱、DOB 与 2C-B。迷幻药物与致精神错乱剂、致幻剂'等名称混用,因此迷幻药物可以泛指典型致幻剂(LSD、裸盖菇素、仙人球毒碱)、神入感激发剂-放心药(MDMA)、大麻类物质、以及某些游离药物(墨西哥鼠尾草、K他命)。当称呼 LSD 类的迷幻药物时,学术作者会使用“典型致幻剂”,源自 Glennon (1999) 的定义:“典型致幻剂为符合 Hollister 原始定义的药剂,或符合(一)与 5-HT2 血清素受体结合及(二)能够由受过鉴别 1-(2,5-dimethoxy-4-methylphenyl)-2-aminopropane (DOM) 训练的动物辨识出来。”。当“迷幻药物”用来专门称呼 LSD 类药物(典型致幻剂)时,就需要更进一步定义。常见的草药类或蕈类迷幻药物包括素伞蕈属的裸盖菇、死藤水制剂(含Psychotria viridis,有效成分为Harmaline)、以及乌羽玉。动物性迷幻药物则取自某些两栖动物的分泌物,常见的例子是科罗拉多河蟾蜍。关于致幻剂如何造成幻觉体验的解释模型,最早在 阿道斯·赫胥黎 的著作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提出“减压阀”概念。其论述为致幻药物会抑制大脑选择性防止某些知觉、情绪、记忆或想法到达意识层面的“过滤”能力。这种延伸意识体验范围的效应称为“心智扩展”或“意识扩展”。迷幻药物的体验和药物剂量相关,也会受到服用者的心智状态与所处环境影响。“旅程”从短促的 DMT 体验到可持续数日的 ibogaine 体验不等。适合剂量也从极低的 LSD 到相对较高的 仙人球毒碱 都有。有些药物,例如听觉致幻的 DiPT,仅影响特定知觉;有些药物则会影响不同程度的整体知觉。有些作用主要针对个人体验,而有些则是作用于社交连结体验。虽然自然界药物的使用与关于其致命率的延伸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近代有大量尚未研究完成的迷幻药物制造(不少是由 Alexander Shulgin 制造并纪录在著作 PiHKAL 以及 TiHKAL),其中还存有不少潜在危害,尤其是迷幻药物-安非他命类药物。因此即使在正常剂量也无法断言迷幻药物对人体无伤害性。游离药物在麻醉剂量时能产生止痛、失忆、强直性晕厥的效果,同时也会引发与周遭环境的脱离感,因而达到“游离麻醉”。游离的症状包括“意识、记忆、身份识别、思绪的整合功能”崩溃或区隔化。p. 523输入感觉的游离会造成失实,对于外界产生如梦或不实际的感受。其他游离体验包括人格解体:感觉从自身肉体脱离;感觉到超现实;像是从外界观看而无法控制;即使知道镜子里的影像是自己却还是无法辨识。希蒙(2004)写到:“……对于游离经验的常见描述:从外界观看自身(像是在看电影);灵魂出窍;越过动作的感受;以整体视角观测部分行动……”

相关

  • 免疫缺陷免疫缺陷(英语:immunodeficiency)是指免疫系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失常或欠缺。免疫缺陷还可能降低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缺陷多为继发性(secondary)免疫缺陷,不过也有些人生来就有
  • 心肌梗塞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AMI),旧称心肌梗塞,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其成因是部分心肌的血液循环突然中断,心肌因无法得到
  • 内生孢子内生孢子(英语:endospore,又称芽孢或内孢子)是某些特殊种群的细菌,主要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梭菌属Clostridium中细菌产生的特殊休眠体,这些细菌会在缺乏养分的环境时开始进入此
  • 生命起源在物质科学与无生源论中,生命起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关于地球上的生命,如何经历约39到41亿年的进化,从无生物(或死物)转变为生物。2017年,科学家在加拿大魁北克发现42.8亿年前的微体
  • 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班牙语:Cristóbal Colón;意大利语:Cristoforo Colombo),(1451年-1506年5月20日)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在西班
  • 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又称酞酸酯,统称邻苯二甲基酯类,主要做为增塑剂(增塑剂)使用,添加到塑胶中以增强弹性、透明度、耐用性和使用寿命。邻苯二甲酸酯也可用来软化聚氯乙烯
  •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也称为芒图试验、PPD试验)是一种诊断结核的工具。它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多种穿刺试验,如蒂内测试(Tine test)。 直到2005年, 英
  • 尸检验尸亦称尸体解剖、尸体检验、尸检,是一个彻底检查尸体的医疗程序,以确定死亡的原因和方式并评估任何可能存在的疾病或损伤。通常由病理学家、法医或验尸官等专门人员行验尸工
  • 菌丝体菌丝体(英语:Mycelium(-a),又称为菌丝球),指真菌的营养生长部分(相对于生殖生长部分的子实体),由许多分枝的菌丝组成。大块的菌丝体有时会被称为“shiro”,特别是可以形成仙女环的菌
  • 黑粉菌亚门根肿黑粉菌纲(Entorrhizomycetes) 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 外担菌纲(Exobasidiomycetes) 地位未定黑粉菌亚门(学名:Ustilaginomycotina)是担子菌门下的一个亚门。该亚门下含根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