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幻剂
✍ dations ◷ 2025-04-24 18:27:08 #致幻剂
迷幻剂是药理学上对迷幻药物、游离药物和谵妄药物的统称。这类精神药物产生的作用主要是使人产生幻觉,即改变人的知觉、思维、情绪以及意识。最根本的致幻剂是迷幻药物,游离药品让人产生无痛麻醉感、记忆缺失乃至昏厥感受,致谵妄药则是使人陷入癫狂状态。由 L. E. Hollister 提出致幻剂的标准:并非所有的致幻剂都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同样的药物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个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迷幻药物、游离药物和谵妄药物在医学与宗教上有相当长的使用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哲学与神学思想的萌芽可能就受惠于致幻物质的使用。巫觋宗敎将其使用在治愈、占卜、通过仪式与综摄等活动上。当迷幻药物或其他物质,例如烟草,被使用于宗教用途时就称为宗教致幻剂。在某些国家或特定区域,有些迷幻药物在许可的宗教仪式中使用是合法的。例如麦司卡林在加拿大被列在第三类管制药品与物质清单中,但使用乌羽玉在加拿大是合法的。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社会开始重视迷幻药物。迷幻药物被尝试使用在治疗忧郁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强迫症、酗酒、药物成瘾、丛集性头痛等疾症。早期军事研究着重在其作为失能剂的用途。情报机构期望能将其用于质问,但成效不佳。在同一时期,迷幻药物在西方被广泛使用在直接的宗教体验、强化创造力、个人发展、以及拓展心智等用途。迷幻药物的使用在1960年代期间反文化的社会活动及世代间反叛与抗争的环境下也占了重要地位。在现今许多禁令的规制下,迷幻药物仍然被使用在娱乐、灵性、医疗等用途。 Multidisciplinary Association for Psychedelic Studies, MAPS 与 Heffter Research Institute 等机构致力于研究此类药物的安全与效用。许多认知自由与伦理机构中心也正在推动相关立法。 在基础科学领域中,致幻剂被用以研究心智与大脑。研究致幻剂的实验在1960年代晚期中断,期间此类药物的医疗研究纪录甚少,直到近十年才又再度开始。致幻剂也曾经直接用在人体研究,例如 Roland Griffiths 与其同事所进行过的实验。根据化学结构,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致幻剂所产生的效应难以预测,常常取决于使用者自身的心理预期以及所处的环境。致幻剂往往是强大的非特异性的脑内生化与生理进程的放大器或催化剂。一个使用者多次使用同一剂量的同一种致幻剂,其每次的体验可能会显著不同。迷幻药物主要效用为改变知觉,此类药物包括麦角酸胺类的 LSD 与 LSA 、色胺类的裸盖菇素与 DMT 、苯乙胺类的仙人球毒碱、DOB 与 2C-B。迷幻药物与致精神错乱剂、致幻剂'等名称混用,因此迷幻药物可以泛指典型致幻剂(LSD、裸盖菇素、仙人球毒碱)、神入感激发剂-放心药(MDMA)、大麻类物质、以及某些游离药物(墨西哥鼠尾草、K他命)。当称呼 LSD 类的迷幻药物时,学术作者会使用“典型致幻剂”,源自 Glennon (1999) 的定义:“典型致幻剂为符合 Hollister 原始定义的药剂,或符合(一)与 5-HT2 血清素受体结合及(二)能够由受过鉴别 1-(2,5-dimethoxy-4-methylphenyl)-2-aminopropane (DOM) 训练的动物辨识出来。”。当“迷幻药物”用来专门称呼 LSD 类药物(典型致幻剂)时,就需要更进一步定义。常见的草药类或蕈类迷幻药物包括素伞蕈属的裸盖菇、死藤水制剂(含Psychotria viridis,有效成分为Harmaline)、以及乌羽玉。动物性迷幻药物则取自某些两栖动物的分泌物,常见的例子是科罗拉多河蟾蜍。关于致幻剂如何造成幻觉体验的解释模型,最早在 阿道斯·赫胥黎 的著作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提出“减压阀”概念。其论述为致幻药物会抑制大脑选择性防止某些知觉、情绪、记忆或想法到达意识层面的“过滤”能力。这种延伸意识体验范围的效应称为“心智扩展”或“意识扩展”。迷幻药物的体验和药物剂量相关,也会受到服用者的心智状态与所处环境影响。“旅程”从短促的 DMT 体验到可持续数日的 ibogaine 体验不等。适合剂量也从极低的 LSD 到相对较高的 仙人球毒碱 都有。有些药物,例如听觉致幻的 DiPT,仅影响特定知觉;有些药物则会影响不同程度的整体知觉。有些作用主要针对个人体验,而有些则是作用于社交连结体验。虽然自然界药物的使用与关于其致命率的延伸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近代有大量尚未研究完成的迷幻药物制造(不少是由 Alexander Shulgin 制造并纪录在著作 PiHKAL 以及 TiHKAL),其中还存有不少潜在危害,尤其是迷幻药物-安非他命类药物。因此即使在正常剂量也无法断言迷幻药物对人体无伤害性。游离药物在麻醉剂量时能产生止痛、失忆、强直性晕厥的效果,同时也会引发与周遭环境的脱离感,因而达到“游离麻醉”。游离的症状包括“意识、记忆、身份识别、思绪的整合功能”崩溃或区隔化。p. 523输入感觉的游离会造成失实,对于外界产生如梦或不实际的感受。其他游离体验包括人格解体:感觉从自身肉体脱离;感觉到超现实;像是从外界观看而无法控制;即使知道镜子里的影像是自己却还是无法辨识。希蒙(2004)写到:“……对于游离经验的常见描述:从外界观看自身(像是在看电影);灵魂出窍;越过动作的感受;以整体视角观测部分行动……”
相关
- 自体免疫缺乏免疫缺陷(英语:immunodeficiency)是指免疫系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失常或欠缺。免疫缺陷还可能降低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缺陷多为继发性(secondary)免疫缺陷,不过也有些人生来就有
- 肺癌肺癌(英语:Lung cancer)是恶性的肺部肿瘤,肇因于肺部组织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英语:cell growth)。如不治疗,肿瘤细胞会转移至邻近组织或身体的其他地方。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 粘膜黏膜是生物体(口腔、器官、胃、肠、尿道等器官里面)中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其结缔组织部分被称为固有层,其上皮组织部分被称为上皮,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黏液。
- 内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科,几乎是所有其
- 绝症绝症(英语:Incurable deadly disease)是医学意义上无法医治的致命永久性疾病。有些疾病在以前是绝症,之后出现治疗方法后就不再是绝症,所以绝症这个词有时效性。某些疾病在医理上
- 替加环素替加环素(英语:Tigecycline,亦称丁甘米诺环素与老虎霉素,研发代号为GAR-936)是一种静脉给药的广谱甘氨酰环肽类抗生素,属于第三代四环素类抗生素 。它主要针对耐药细菌如耐甲氧西
-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常简称乙肝疫苗。是用来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第一剂建议于出生后的24小时内就注射,要视情况决定之后还须追加第二或第三剂。这包括免疫功能
- 血栓血栓是在血管中形成的血块,于循环系统中会妨碍或阻断血流。当血管受损,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会聚集而形成血块修补之,以避免失血或因血流冲击造成血管进一步伤害。若血块脱
- 化学处理化制处理是是将动物尸体或废弃屠体、内脏、皮、骨或蹄等经由加工处理,分解成油脂及蛋白质等可再利用之资源。在动物传染病防治条例细则定义以动物尸体、废弃屠体及其内脏、皮
- 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是很受现代营养学推荐的一种饮食模式,源自于1940-1950年代环地中海地区及国家(希腊、意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传统饮食型态。其以大量橄榄油、豆科植物、天然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