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幻剂

✍ dations ◷ 2025-08-07 02:50:57 #致幻剂
迷幻剂是药理学上对迷幻药物、游离药物和谵妄药物的统称。这类精神药物产生的作用主要是使人产生幻觉,即改变人的知觉、思维、情绪以及意识。最根本的致幻剂是迷幻药物,游离药品让人产生无痛麻醉感、记忆缺失乃至昏厥感受,致谵妄药则是使人陷入癫狂状态。由 L. E. Hollister 提出致幻剂的标准:并非所有的致幻剂都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同样的药物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个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迷幻药物、游离药物和谵妄药物在医学与宗教上有相当长的使用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哲学与神学思想的萌芽可能就受惠于致幻物质的使用。巫觋宗敎将其使用在治愈、占卜、通过仪式与综摄等活动上。当迷幻药物或其他物质,例如烟草,被使用于宗教用途时就称为宗教致幻剂。在某些国家或特定区域,有些迷幻药物在许可的宗教仪式中使用是合法的。例如麦司卡林在加拿大被列在第三类管制药品与物质清单中,但使用乌羽玉在加拿大是合法的。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社会开始重视迷幻药物。迷幻药物被尝试使用在治疗忧郁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强迫症、酗酒、药物成瘾、丛集性头痛等疾症。早期军事研究着重在其作为失能剂的用途。情报机构期望能将其用于质问,但成效不佳。在同一时期,迷幻药物在西方被广泛使用在直接的宗教体验、强化创造力、个人发展、以及拓展心智等用途。迷幻药物的使用在1960年代期间反文化的社会活动及世代间反叛与抗争的环境下也占了重要地位。在现今许多禁令的规制下,迷幻药物仍然被使用在娱乐、灵性、医疗等用途。 Multidisciplinary Association for Psychedelic Studies, MAPS 与 Heffter Research Institute 等机构致力于研究此类药物的安全与效用。许多认知自由与伦理机构中心也正在推动相关立法。 在基础科学领域中,致幻剂被用以研究心智与大脑。研究致幻剂的实验在1960年代晚期中断,期间此类药物的医疗研究纪录甚少,直到近十年才又再度开始。致幻剂也曾经直接用在人体研究,例如 Roland Griffiths 与其同事所进行过的实验。根据化学结构,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致幻剂所产生的效应难以预测,常常取决于使用者自身的心理预期以及所处的环境。致幻剂往往是强大的非特异性的脑内生化与生理进程的放大器或催化剂。一个使用者多次使用同一剂量的同一种致幻剂,其每次的体验可能会显著不同。迷幻药物主要效用为改变知觉,此类药物包括麦角酸胺类的 LSD 与 LSA 、色胺类的裸盖菇素与 DMT 、苯乙胺类的仙人球毒碱、DOB 与 2C-B。迷幻药物与致精神错乱剂、致幻剂'等名称混用,因此迷幻药物可以泛指典型致幻剂(LSD、裸盖菇素、仙人球毒碱)、神入感激发剂-放心药(MDMA)、大麻类物质、以及某些游离药物(墨西哥鼠尾草、K他命)。当称呼 LSD 类的迷幻药物时,学术作者会使用“典型致幻剂”,源自 Glennon (1999) 的定义:“典型致幻剂为符合 Hollister 原始定义的药剂,或符合(一)与 5-HT2 血清素受体结合及(二)能够由受过鉴别 1-(2,5-dimethoxy-4-methylphenyl)-2-aminopropane (DOM) 训练的动物辨识出来。”。当“迷幻药物”用来专门称呼 LSD 类药物(典型致幻剂)时,就需要更进一步定义。常见的草药类或蕈类迷幻药物包括素伞蕈属的裸盖菇、死藤水制剂(含Psychotria viridis,有效成分为Harmaline)、以及乌羽玉。动物性迷幻药物则取自某些两栖动物的分泌物,常见的例子是科罗拉多河蟾蜍。关于致幻剂如何造成幻觉体验的解释模型,最早在 阿道斯·赫胥黎 的著作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提出“减压阀”概念。其论述为致幻药物会抑制大脑选择性防止某些知觉、情绪、记忆或想法到达意识层面的“过滤”能力。这种延伸意识体验范围的效应称为“心智扩展”或“意识扩展”。迷幻药物的体验和药物剂量相关,也会受到服用者的心智状态与所处环境影响。“旅程”从短促的 DMT 体验到可持续数日的 ibogaine 体验不等。适合剂量也从极低的 LSD 到相对较高的 仙人球毒碱 都有。有些药物,例如听觉致幻的 DiPT,仅影响特定知觉;有些药物则会影响不同程度的整体知觉。有些作用主要针对个人体验,而有些则是作用于社交连结体验。虽然自然界药物的使用与关于其致命率的延伸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近代有大量尚未研究完成的迷幻药物制造(不少是由 Alexander Shulgin 制造并纪录在著作 PiHKAL 以及 TiHKAL),其中还存有不少潜在危害,尤其是迷幻药物-安非他命类药物。因此即使在正常剂量也无法断言迷幻药物对人体无伤害性。游离药物在麻醉剂量时能产生止痛、失忆、强直性晕厥的效果,同时也会引发与周遭环境的脱离感,因而达到“游离麻醉”。游离的症状包括“意识、记忆、身份识别、思绪的整合功能”崩溃或区隔化。p. 523输入感觉的游离会造成失实,对于外界产生如梦或不实际的感受。其他游离体验包括人格解体:感觉从自身肉体脱离;感觉到超现实;像是从外界观看而无法控制;即使知道镜子里的影像是自己却还是无法辨识。希蒙(2004)写到:“……对于游离经验的常见描述:从外界观看自身(像是在看电影);灵魂出窍;越过动作的感受;以整体视角观测部分行动……”

相关

  • 药理学药理学(英语:Pharmacology),是研究药品与有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药品对生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品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也研究药品
  • 机械感受器力学感受器(mechanoreceptor),或称为机械感受器、机械型刺激感受器,是一种感受压力、变形等力学性刺激的感受器。在人类光滑皮肤中主要包含如下四种类型:帕西尼氏小体、触觉小体
  • 输精管输精管是人和动物体内输送精子的生殖管道。人的输精管是一对由壁厚腔小的肌肉组成的长约30-50厘米的传送精子的管道,自附睾下端向上,从阴囊上升,穿过腹股沟管进入盆腔内,其末端与
  • 狂犬病狂犬病疫苗是指用来预防狂犬病的疫苗。目前已有很多有效且安全的疫苗。在暴露于病毒(例如被狗或蝙蝠咬)之前或之后一段时间都可以施打狂犬病疫苗。在接种三剂后可以有长期的免
  • 第三阶段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
  • 康恩氏综合征原发性高醛固酮症(Primary aldosteronism),又称康氏症(Conn's syndrome),是肾上腺生产过量醛固酮而造成肾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通常症状不严重。大多数人会引起高血压,导致视
  • 尸僵尸僵(Rigor mortis)是指动物死亡后,肌肉僵硬挛缩的现象。在活体动物的肌肉中,三磷酸腺苷(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除了提供能量,还有防止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结合成
  • 青霉烷青霉烷(Penam)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下属分类,其主炼为一β-内酰胺环接上饱和的五元环,而该五元环内有一个硫。 青霉素就是该分类的一员,该分类的称呼也是由此而来。羧基青霉素
  • M+-6-[(2R,3S,4R,5R,6R) -4,5,6-trihydroxy-2-(hydroxymethyl)oxan-3-yl]oxyoxane -3,4,5-triol麦芽糖(英语:Maltose)又名胶饴,其色紫凝如深琥珀色,色白而枯者,为饧糖不入药用。 是
  • 呋喃妥因呋喃妥因(英语:Nitrofurantoin)商品名称Macrobid,是一种用作治疗尿道感染的抗生素。对于肾脏感染(英语:Pyelonephritis)不具效用,须以口服方式服用。常见副作用包含恶心、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