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宿主

✍ dations ◷ 2025-11-28 05:13:36 #最终宿主
宿主(英语:Host),也称为寄主,是指为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最终宿主(primary host或definitive host)是指寄生物的成虫赖以寄生的物种。这类宿主通常为寄生物提供长期稳定的寄生环境,包括营养和生物上的保护。中间宿主(secondary host)是指寄生物的幼虫或童虫用以寄生的物种。这类宿主也可为寄生物提供营养和保护,不过寄生物不能在中间宿主体内成长为成虫,寄生物透过中间宿主为媒介,将自己送到最终宿主。(paratenic host)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寄生物的幼虫会直接进入最终宿主,这个最终宿主便成为一个“异常中间宿主”。例如猪肉绦虫在某些情况下将人变成其异常中间宿主。此宿主为寄生虫感染的最上层,通常不会让寄生虫再去感染最终宿主,所以能够防止寄生虫完整的生长。此宿主为寄生虫偏向感染的动物种类或群体此宿主能达成让寄生虫繁殖的目的,意即已拥有将之传播或感染出去的能力。基本上,由于寄生物需要完全地依赖宿主提供营养和生存环境,对于寄生物来说,最理想的宿主和寄生物的关系是,宿主能够为寄生物长期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的同时,其自身的营养不会被寄生物大量地吸取掉。但往往在寄生物的生长周期内,寄生物在宿主体内不断繁殖,大量的寄生物渐渐增加吸取宿主的营养,令宿主的体能减弱,最后宿主会出现长期的营养不良,最严重会导致宿主死亡。宿主的死亡会使寄生物无法吸取宿主的营养,也会令寄生物因为缺乏营养而相继死亡。将宿主和寄生物的理论引用到母亲和胎儿的关系上是可行的。胎儿本身不能觅食,而胎生动物的胎儿需要在母体内成长一段时间,期间胎儿完全依赖吸取母亲获取的营养来令自己生长。母体亦为胎儿提供完全的环境,使胎儿避免受到外来的袭击。不过,在一般情况下,母亲和胎儿的“宿主寄生物关系”并不会因为过度吸取宿主营养而导致宿主的死亡。而且胎儿本身并没有生殖的能力,不会因为“寄生物”的数量在“宿主”内增加而增加宿主提供营养的压力。而这种“宿主寄生物关系”通常以胎儿出世,离开母体而结束。

相关

  • 林奈氏分类系统二名法(英语:Binomial Nomenclature,Binominal Nomenclature 或 Binary Nomenclature),又称双名法,依照生物学上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所给定的学名之形式,自林奈《植物种志》(1753
  •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mast cell),发育源于骨髓CD34+前体细胞,是连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桥梁,因为靠近周围神经末梢而很早就可以感受神经纤维的活动。肥大细胞激活后,可以释放炎症因子并募集
  • 克利线克利线(Kerley lines)是胸部影像学(英语:chest radiograph)下的一种影像学征象(英语:radiologic sign),一般出现于间质性肺水肿(英语:Pulmonary_edema)患者。肺水肿的患者间质会被细胞及
  • 分子表面分子(molecule)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呈电中性、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之间因化学键而键结。能够单独存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分子化合物。一个分子是由
  • 裂殖体顶复门物种的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各个阶段:作为一组细胞内寄生虫,顶复门的生命周期阶段让它们透过演化去适应它们所暴露于的各种复杂的环境下生存。簇虫亚纲的身细胞内都有营养体
  • 牙膏牙膏是一种洁齿剂,一般呈凝胶状,通常会抹在牙刷上用于清洁牙齿保持牙齿美观和亮白。牙膏是用来提高口腔健康问题的:它提供了充足的摩擦力,协助清洁牙齿、牙龈间的牙菌斑、食物等
  • 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常直接简称为音韵学、声韵学,因用中文表达并省略“汉语”就隐喻指汉语)是研究汉语音韵学,即语音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汉语音韵学研究汉语语音从古至今的变化,因此现
  •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功绩勋章和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皇家学会会长(英语: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57年11月27日-1952年3月4日),英国神经生理学家、组织学家、细菌
  • 孙思邈孙思邈(541年或581年-682年),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宋朝追封妙应真人,道教尊为天医妙应广援善济
  • 地理隔离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