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动物

✍ dations ◷ 2025-10-20 02:19:23 #食虫动物
食虫动物是指以昆虫为主食的肉食动物。另外,人类也有食用昆虫的行为。最好的食虫脊椎动物为两栖类,约在4百万年前演化出来。原本的两栖类皆为食鱼动物,拥有和现代鳄鱼类似的圆锥齿。这些牙齿碰巧也很适合捕捉拥有外骨骼的动物,也因此这些两栖类很快就能适应新的食物来源。原本在哺乳纲中一群以昆虫为主食的动物被分类至食虫目。然而后来基因研究等分子分类学的发展,得知食虫目是个多系群,其成员彼此之间并不亲近,而是来自不同演化支,现在这个目已被弃用。虽然昆虫个体质量小,然而却拥有极多的物种数(目前统计已超越百万种):1958与数量。也因此,昆虫占了陆地非极圈地区大部分的动物生物量,目前估计全球的昆虫大约有 1018 个体,总质量可达 1012 公斤。:13许多生物以昆虫做为主食,而某些不以昆虫为主食的物种,也会在需要补充蛋白质的时期(例如繁殖期)进食昆虫。食虫动物广泛分布于多个分类群中,包含鲤科、青蛙、蜥蜴(如变色龙和壁虎)、夜莺、燕子、针鼹、袋食蚁兽、食蚁兽、犰狳、土豚、穿山甲、土狼、蝙蝠、蜘蛛等。部分大型哺乳动物也有食用昆虫的行为,其中懒熊为最大型的食虫动物。昆虫本身也可为食虫动物,例如蜻蜓、胡蜂、瓢虫和螳螂等。:31许多灵长目也为食虫动物,包含狨属、柽柳猴属、眼镜猴、婴猴科与指猴等。:56–57这也因此推测灵长目可能源自于夜行性的树栖食虫动物。食虫动物所食可能包括蜘蛛蜈蚣等分类上不属昆虫的物种。食虫植物,又称为食肉植物,是一群会透过捕捉并消化动物或原生动物来汲取养分的植物。然而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素并无法完全从动物身上取得,也因此这些植物多半仍然保有根部与叶绿体以行光合作用。:14许多食虫植物透过特化的叶片来捕捉动物,大部分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特化的形式包括掉落陷阱、布满黏液的外表、捕兽夹、虾笼等。:14–17这些植物多半生长在缺乏氮的土壤环境中,例如沼泽或是岩壁上。:13另外也有部分食虫植物不以捕捉动物作为养分来源,例如苹果猪笼草就以收集与消化落叶为主,而劳氏猪笼草则以收集生物的粪便作为养分。常见的食虫植物包括猪笼草、捕蝇草、瓶子草、捕虫堇、毛毡苔、狸藻、貉藻等(详见食虫植物列表)。食虫植物又被称为食肉植物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这些食物并非完全以昆虫为食,而是会消化所有被捕捉到的动物,像是小型啮齿类或是蜥蜴。:131875年,查尔斯·达尔文 写了第一本介绍食虫植物的专书《食虫植物》。

相关

  • 痰是指肺及支气管等鼻腔以下的呼吸管道的粘膜所产生的分泌物,用来将包含尘埃、病毒、过敏原等异物排出体外的黏液,也可能是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经由咳嗽及咳痰所吐出来的黏液。感
  • 老年老年(英语:old age),一般指生物的生命周期一个阶段,即中年到死亡的一段时间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
  •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也称为精神卫生,是指心理幸福安宁的状态,或指没有精神疾病的状态。是指“一个情绪及行为调整都运作相当良好的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若以正面心理学或是
  • 荷叶效应莲花效应(lotus effect),也称作荷叶效应,是指莲叶表面具有超疏水性以及自洁(self-cleaning)的特性。在东方文化里,莲花是纯净的象征。虽然,莲花喜欢生长在泥泞的湿地,但其叶子和花仍
  • 安德鲁·杰克逊安德鲁·杰克逊(英语:Andrew Jackson,1767年3月15日-1845年6月8日),美国军人、政治人物,第7任美国总统、首任佛罗里达州州长、纽奥良之役战争英雄、官拜少将,并为民主党创建者之一,在
  • 荧光粉磷光体(Phosphor)是产生冷发光现象现象的物质。包括缓慢亮度衰减(大于1毫秒)的磷光材料和发射衰减在几十纳秒之内的荧光材料。磷光体通常包含各种类型的过渡金属或稀土化合物。
  • 互变异构互变异构是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在两种官能团异构体间产生平衡互相转换的现象,相应的异构体则称为互变异构体。大多数互变异构都涉及氢原子或质子的转移,以及单键向双键的转变
  • 南亚裔南亚裔人士是一个全球各地给予南亚国家的人的统称,裔的意思是一族人,又可用于一群同一类别的人身上,南亚是亚洲南部的一部分。南亚裔是指原居地为南亚的民族之统称,主要有来自以
  • Pentax宾得(PENTAX)是日本光学设备厂商理光映像(RICOH IMAGING)旗下的相机、望远镜品牌,也是豪雅(HOYA)旗下的医疗器械品牌。该品牌在2011年7月1日前原为豪雅公司(HOYA株式会社)的相机、数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中国先秦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完成于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为秦国相国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