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法

✍ dations ◷ 2025-04-03 10:48:56 #电磁学,静电学

镜像法(又称镜像电荷法)是一种解析静电学问题的基本工具。对于静电学问题,镜像法将原本问题的某些元素改换为假想电荷,同时保证仍然满足定解问题原有的的边界条件(请参阅狄利克雷边界条件或诺伊曼边界条件)。

例如,给定一个由一片无限平面导体和一个点电荷构成的物理系统,这无限平面导体可以被视为一片镜子,在镜子里面的镜像电荷与镜子外面的点电荷,所形成的新系统,可以使得导体平面上的电场垂直于导体,与原本系统等价。借此方法,我们可以将问题简化,很容易地计算出导体外的电势、导体的表面感应电荷密度、总感应电荷等等。

镜像法的有效性是唯一性定理的必然结果,该定理指出如果指定了在体积 的整个区域内的电荷密度和 的所有边界上的电位值,区域 内的电位唯一确定。另外,应用此结果到高斯定理的微分形式就能表明,在由导体包围的包含电荷密度为 ρ 的体积 中,如果每个导体所带电荷已经给出,那么电场是唯一确定的。拥有电势或电场的信息以及相应边界条件,只要在指定区域的电荷分布满足泊松方程并设定正确的边界值,我们就可以把我们考虑的电荷分布换为更容易分析的结构。

唯一性定理表明,任意能够满足给定条件的解答,是唯一存在的解答。因此,给定条件唯一地决定了这解答。

举例而言,假若,在一个三维空间区域里,电势 ϕ {\displaystyle \phi } 满足

而在区域的表面,又满足边界条件

其中, f {\displaystyle f} g {\displaystyle g} 是函数,

ϕ ( x , y , z ) {\displaystyle \phi (x,\,y,\,z)} 是唯一的解答函数。

唯一性定理适用于以下三种边界情况:

应用唯一性定理于镜像法,只要问题能够给足上述任意一种边界条件,则求得的电势函数解答必定是唯一的正确解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右图所示,设定一个接地的无限平面导体于 xy-平面,其上方有一个点电荷 q {\displaystyle q} ,坐标是 ( 0 , 0 , a ) {\displaystyle (0,\,0,\,a)} 。应用库仑定律和相关静电理论,这物理系统的各种物理量,像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或点电荷所感受到的作用力,都不是很容易可以计算求得。

应用镜像法,可以将无限平面导体改换成一个镜像电荷,坐标是 ( 0 , 0 , a ) {\displaystyle (0,\,0,\,-a)} ,电量为 q {\displaystyle -q} 。在任意点 ( x , y , z ) ,   z > 0 {\displaystyle (x,\,y,\,z),\ z>0} ,新系统的电势与原本系统的电势完全相同;而且满足边界条件——导体的电势为零。

在新系统里,应用库仑定律,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点电荷所感受到的作用力。

采用圆柱坐标 ( ρ , ϕ , z ) {\displaystyle (\rho ,\,\phi ,\,z)} ,在 +z-半空间内的任意一点,其电势 V ( ρ , z ) {\displaystyle V(\rho ,\,z)} 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来(这系统与方位角 ϕ {\displaystyle \phi } 无关):

根据唯一性定理,这解答是原本问题的唯一解答。

无限平面导体的表面电荷密度 σ ( ρ ) {\displaystyle \sigma (\rho )}

积分表面电荷密度于无限平面导体,可以得到无限平面导体的总感应电量 Q t {\displaystyle Q_{t}}

答案非常简单,就是 q {\displaystyle -q}

这问题指引出一个更进阶的问题:给予一对平行的无限平面导体,其中间有一个点电荷,求两片无限平面导体之间的电势?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值得研习的问题。

所有二面角成 α = 2 π n {\displaystyle \alpha ={\frac {2\pi }{n}}} ( n {\displaystyle n} 为正整数) 的两个半无限导体平面间的场都可以用镜像法求解,像点荷个数为 n 1 {\displaystyle n-1} .

镜像法可以延伸至两个或多于两个点电荷。只要对于每一个点电荷,都添加一个对应的镜像电荷。根据叠加原理,总电势等于所有点电荷、镜像电荷产生的电势的总和。在 xy-平面的任意一位置,点电荷产生的电势会与其镜像电荷产生的电势相抵消。因此,在 xy-平面的任意一位置,总电势等于零,满足边界条件。

图右展示一个物理系统案例,里面有两个真实的点电荷和一个无限平面导体,两个点电荷的坐标分别是 ( x 1 , y 1 , z 1 ) {\displaystyle (x_{1},\,y_{1},\,z_{1})} ( x 2 , y 2 , z 2 ) {\displaystyle (x_{2},\,y_{2},\,z_{2})} ,电量分别是 q 1 {\displaystyle q_{1}} q 2 {\displaystyle q_{2}} 。应用镜像法,可以将无限平面导体替换为两个镜像电荷,坐标分别是 ( x 1 , y 1 , z 1 ) {\displaystyle (x_{1},\,y_{1},\,-z_{1})} ( x 2 , y 2 , z 2 ) {\displaystyle (x_{2},\,y_{2},\,-z_{2})} 电量分别是 q 1 {\displaystyle -q_{1}} q 2 {\displaystyle -q_{2}}

假设,在无限平面导体上方,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是 M = ( M x , M y , M z ) {\displaystyle \mathbf {M} =(M_{x},\,M_{y},\,M_{z})} ,坐标是 ( x , y , z ) {\displaystyle (x,\,y,\,z)} ,则可以将无限平面导体改换为一个反对称的镜像电偶极子,电偶极矩是 M = ( M x , M y , M z ) {\displaystyle \mathbf {M} '=(M_{x},\,M_{y},\,-M_{z})} ,坐标是 ( x , y , z ) {\displaystyle (x,\,y,\,-z)}

镜像法也可以应用于圆球壳导体。实际而言,无限平面导体的镜像法解答是圆球壳导体镜像法解答的特别案例。只要将圆球壳的半径拉长至无穷大,就可以得到无限平面导体。

如图右,采用原点位于圆球壳壳心的球坐标系。被置于真空中的接地的圆球壳,其半径为 R {\displaystyle R} ,内部有一个点电荷 q {\displaystyle q} ,位置是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以绿色表示。这点电荷的镜像电荷,电量是 q R / p {\displaystyle -qR/p} ,位于圆球壳外部,与圆心的距离是 R 2 / p {\displaystyle R^{2}/p} ,以红色表示。两个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势,在位置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可以叠加为

经过一番运算,可以得到

请注意,在圆球壳( r = R {\displaystyle r=R} ) ,电势为零,等效于接地。只有在圆球壳以内( r < R {\displaystyle r<R} ) , V ( r ) {\displaystyle V(\mathbf {r} )} 公式才正确;在圆球壳以外( r > R {\displaystyle r>R} ),由于镜像电荷并不真实存在,而是虚拟的,所以 V ( r ) {\displaystyle V(\mathbf {r} )} 公式不正确。尽管球内并无实际的镜像电荷,但是圆球壳的内表面仍然存在感应电荷,不过数值与镜像电荷完全不同。假设点电荷位于 z-坐标轴,那么,表面感应电荷密度 σ {\displaystyle \sigma } 是天顶角 θ {\displaystyle \theta } 的函数,以方程表达为

积分感应电荷密度于所有立体角,则可以得到在圆球壳的总感应电量 Q t {\displaystyle Q_{t}}

由于总感应电量与点电荷电量的代数和等于零,所以整个物理系统的总电量等于零。圆球壳导体能够除去点电荷所造成的非球形对称性。在圆球壳以外的物理是球形对称的。应用高斯定律,可以计算出电场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假设圆球壳不接地,则圆球壳外表面的感应电荷密度是

圆球壳外,离圆心距离为 r {\displaystyle r} 的电场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请注意,这问题的逆反问题也可以用镜像法解析。在一个半径为 R {\displaystyle R} 、接地的圆球壳导体外部,摆放一个点电荷 q {\displaystyle q} 于位置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离圆心距离为 p {\displaystyle p} 。那么,圆球壳外部的电势为点电荷的电势与圆球壳内部的镜像电荷的电势的总和。类似前面案例,镜像电荷的电量是 q R / p {\displaystyle -qR/p} ,位置是 ( R 2 / p 2 ) p {\displaystyle (R^{2}/p^{2})\mathbf {p} } 。由于圆球壳内部的真实电量是零,所以,圆球壳内部的电势为常数。

镜像法对于电偶极矩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假若我们将电偶极子视为一对距离很近的点电荷,则镜像电偶极子的电量和电偶极矩都会有所改变。给予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为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位置为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在半径为 R {\displaystyle R} 圆球壳的内部。其镜像电偶极子的位置会是 ( R 2 / p 2 ) p {\displaystyle (R^{2}/p^{2})\mathbf {p} } ,镜像电荷的电量为

电偶极矩为

镜像法的圆球壳计算方式直接地引导出反演法。采用球坐标 ( r , θ , ϕ ) {\displaystyle (r,\,\theta ,\,\phi )} ,给予一个位置的调和函数 Φ ( r , θ , ϕ ) {\displaystyle \Phi (r,\,\theta ,\,\phi )} ,则对于一个半径为 R {\displaystyle R} 的圆球,此调和函数的镜像调和函数是

给予一集合的点电荷,位置和电量分别为 ( r i , θ i , ϕ i ) {\displaystyle (r_{i},\,\theta _{i},\,\phi _{i})} q i {\displaystyle q_{i}} 。假若其产生的电势是 Φ {\displaystyle \Phi } ,则其镜像电势 Φ {\displaystyle \Phi '} 是由一集合位置和电量分别为 ( R 2 / r i , θ i , ϕ i ) {\displaystyle (R^{2}/r_{i},\,\theta _{i},\,\phi _{i})} R q i / r i {\displaystyle Rq_{i}/r_{i}} 的镜像电荷所产生的。给予一个连续电荷分布,电荷密度为 ρ ( r , θ , ϕ ) {\displaystyle \rho (r,\,\theta ,\,\phi )} 。假设其其产生的电势是 Φ {\displaystyle \Phi } ,则其镜像电势 Φ {\displaystyle \Phi '} 是由电荷密度为 ρ ( r , θ , ϕ ) = ( R / r ) 5 ρ ( R 2 / r , θ , ϕ ) {\displaystyle \rho '(r,\,\theta ,\,\phi )=(R/r)^{5}\rho (R^{2}/r,\,\theta ,\,\phi )} 的连续电荷分布产生的。

相关

  • 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是沿肾上腺周围的部分。肾上腺皮质通过产生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包括醛固酮和皮质醇)介导应急反应。肾上腺皮质也是雄激素的第二合成位点。
  • 90号州际公路90号州际公路(Interstate 90,简称I-90)是美国州际公路系统的一部分。西起华盛顿州西雅图,东​​在麻萨诸塞州波士顿(与麻州州道1A相连)。全长3,020.54英里(4,861.09千米)。形成于195
  • 长韶娄高速公路长韶娄高速公路(湘高速S5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省内连接长沙市、韶山市、娄底市三个城市之间的一条高速公路。长韶娄高速公路长达139.151公里,韶山支线全长14.942公里,娄底北
  • 本体 (信息科学)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领域,理论上,本体是指一种“形式化的,对于共享概念体系的明确而又详细的说明”。本体提供的是一种共享词表,也就是特定领域之中那些存在着的对象类型或概
  •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阿姆哈拉语:የኢትዮጵያ ሕዝባዊ ዲሞክራሲያዊ ሪፐብሊክ,转写:ye-Ītyōṗṗyā Həzbāwī Dīmōkrāsīyāwī Rīpeblīk)是一个存在于1987
  •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阿尔弗雷德·德·缪塞(法语:Alfred de Musset,全名:Alfred Louis Charles de Musset-Pathay,1810年12月11日-1857年5月2日)是法国贵族、剧作家、诗人、小说作家。阿尔弗雷德·德·
  • 1937年福克斯金库火灾1937年7月9日,美国新泽西州Little Ferry的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存储设施发生重大火灾。火灾导致一人死亡和两人受伤,同时也摧毁了保险库中所有存档的电影,导致福克斯电影公司在1932
  • 德瑞克·约翰·德索拉·普莱斯德瑞克·约翰·德索拉·普莱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1922年1月22日-1983年9月3日)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科学史家、资讯学家,被认为是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莱斯出生于英格兰莱
  • ω–3脂肪酸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又称−3脂肪酸,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3种为:ALA(存在于植物中的油),EPA和DHA(这二种发现存在于海洋动植物油中)。从脂肪酸分子中距离羧基
  • 高砂丸高砂丸(平假名:たかさごまる)是大阪商船的客货船。大阪商船内台航路的客货船,设计者是和辻春树,1937年(昭和12年)在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建造完成。1937年5月20日处女航以来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