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养基
✍ dations ◷ 2025-02-23 06:20:05 #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从广义上而言,是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与原料。同时其也为微生物培养提供其他所必须的条件。发酵培养基的基本作用在于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产物的形成。培养基按其组成物质的纯度、状态、用途可分为三大类型。除了这三种分别之外,培养基依照其用途可分为孢子(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三种。合成培养基:是指原料其化学成分明确、稳定的培养基。适合于研究菌种基本代谢和过程的物质变化规律,但是培养基营养单一,价格较高,不适合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天然培养基:这一类培养基采用天然的原料,所以其原料来源丰富(大多为农副产品)、价格低廉、适于工业。然而原料品质等方面不加控制会影响生产的稳定性。固体培养基:适合于菌种和孢子的培养和保存,也广泛应用于有子实体的真菌类,如香菇、白木耳等的生产。半固体培养基:在配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琼脂(即海藻抽取物中的胶质,又称“洋菜”),一般用量为0.5%~0.8%,主要用于微生物的鉴定。液体培养基:80%~90%是水,其中配有可溶性的或不溶性的营养成分,是发酵工业大规模使用的培养基。基础培养基(basic medium):微生物生长基本要素,可提供大部分微生物生长。滋养培养基(Enriched media):培养基中加入特殊养分,如血液、血清或动植物抽出液,能提供挑剔性的菌株生长养分。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a):选择性培养基主要的功用在于只繁殖特殊种类的细菌,培养基中加入抑制某一群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却又不影响另一群微生物的繁殖;或含特定菌体生长良好之营养源,使其大量生长,例如甘露醇盐琼脂和马康基氏琼脂都是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a):培养基中含特殊营养成分,依代谢情况不同,使生长的各种微生物显现出不同特性。鉴定细菌特性用培养基:用以测定微生物特性之培养基,如产色素培养基、运动性试验培养基、酵素能力试验培养基、基质利用培养基、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培养基、测定特殊代谢物试验培养基。保存及携送培养基:维持微生物数目,使在接种至培养基前不增加也不减少。培养基依照应用行业主要分为食品饮料检测培养基、包装饮用水检测培养基、乳制品检测培养基、农牧渔业用培养基、第三方检测实验用培养基和生物医药用培养基。即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和合成菌体所必需的碳成分,同时提供合成目的产物所必须的碳成分。常见的来源主要有糖类、油脂、有机酸、正烷烃等。工业上常用的糖类主要包括:葡萄糖、糖蜜(制糖生产时的结晶母液)、淀粉等。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和含氮代谢物。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应当混合使用,在发酵早期应使用容易利用易同化的氮源,即无机氮源;到了中期,菌体的代谢酶系已形成,则利用蛋白质。无机氮源主要包括铵盐、硝酸盐和氨水。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快,所以也称之谓迅速利用的氮源。但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常会引起pH的变化。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液中就留下了酸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铵;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有机氮源主要来源于工业上一些廉价的原料: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鱼粉、蚕蛹粉、尿素、废菌丝体和酒糟等。其成分复杂,除提供氮源外,有些有机氮源还提供大量的无机盐及生长因子。这类物质的作用各不相同,主要在碳氮源上以盐形式为补充。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如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物素缺陷型,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对发酵的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机氮源是这些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多数有机氮源含有较多的B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一些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生长因子。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为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其提高产量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有些促进剂本身是酶的诱导物;有些促进剂是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细胞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酶的分泌与生产,也有人认为表面活性剂对酶的表面失活有保护作用;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对于发酵工厂来说,恒定的水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不同水源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对微生物发酵代谢影响甚大。水源质量的主要考虑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可溶性固体、污染程度以及矿物质组成和含量。目前还不能完全从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来推断和计算出适合某一菌种的培养基配方,只能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的基本理论,参照前人所使用的较适合某一类菌种的经验配方,再结合所用菌种和产品的特性,采用摇瓶、玻璃罐等小型发酵设备,按照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选择出较为适合的培养基。培养基设计的基本步骤是:碳源:葡萄糖、甘油
氮源:胰蛋白胨、酵母膏
无机盐:氯化钠等基础培养基:F12、DMEM等
血清(5-10%):胎牛血清(FBS)、小牛血清(CS)、马血清(HS)
水:超纯水
其它:NaHCO3(CO2)、抗生素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相关
- 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阴性菌(英语:Gram-negative bacteria)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结晶紫,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红),从而将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
-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英语:monobactam)、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基本上
- FICD-10 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英语:ICD-10 Chapter V: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F10–F19)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ICD-10规定的
- 舌病舌病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舌部疾病,种类很多。舌病很常见。例如,在美国,估计成人患病率为15.5%。舌病在戴假牙和吸烟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 皮肤病皮肤病(skin condition;cutaneous condition)在医学上是有关皮肤的疾病。要特别强调的是它和皮肤炎的区别,是皮肤的炎症(两者有相互关系,但其意思不一样。)template:Dermatitis and
- 胸部创伤胸部创伤,是指对胸部的任何形式的物理伤害,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肋骨、心脏和肺部。胸部创伤占所有创伤性死亡人数的25%。大多数钝器造成的损伤可通过相对简单的措施进行处理,如气管
- 新陈代谢代谢(英语:Metabolism /məˈtæbəlɪzəm/,来自希腊语:μεταβολή / metabolē “改变”),亦称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的集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化学
-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英语:Gram Staining)是用来鉴别细菌的一种方法:这种染色法利用细菌细胞壁上的生物化学性质不同,可将细菌分成两类,即革兰氏阳性(英语:Gram Positive)与革兰氏阴性(英语:Gram
- 微需氧微需氧微生物(Microaerophile)是一类必须要靠氧气才能生存的微生物。但是,它们能生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低于现在大气中的氧含量(大气中氧含量通常为20%-21%,而这种生物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