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运动

✍ dations ◷ 2024-07-01 05:35:48 #禁酒运动
禁酒运动是减少或禁止酒精饮料使用的社会运动。禁酒运动通常会主张禁酒、批评无节制的酒精使用,也会敦促政府颁布酒精法或禁酒令。在澳大利亚,禁酒运动始于1830年代中期,并不主张绝对禁酒。1880年代,澳大利亚建起了许多咖啡馆,在这里并不提供酒精饮料。不过随着禁酒运动的衰弱,这些咖啡馆的准则便改变。在1880年代中期,美国的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在澳大利亚成立分部,这个联盟的宗旨要比以前澳大利亚人见过的更为激烈。虽然后来失败了,但是至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是成功的,大战期间一些酒吧被强制关闭,另外一些则被勒令于下午6点之前关门,而原本的时间是晚上11点或11点半。第一个关闭令是南澳大利亚州在1925年颁布的。1916年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也都采取了6点之前停止酒吧营业的措施。西澳大利亚州为9点停业,昆士兰州直到1923年才宣布于晚上8点前停止酒吧营业。不过早期的酒吧停业令收效不大。因为酒吧6点钟停业产生了著名的“six o'clock swill”(下班后的痛饮),顾客们会在酒吧停业之前迅速冲到酒吧中痛饮一番。1920年代,加拿大的禁酒运动达到高峰。后来禁止酒精消费的法律被废除了,而代以禁止对未成年人销售酒精饮料和对酒类增收高额赋税。1836年,新西兰第一场有记录的禁酒会议在北岛的岛屿湾举行。1860年出现了许多禁酒组织。1873年的授权法允许在有三分之二的居民表决同意禁酒的地区禁止酒精销售。1886年,新西兰抑制和废除酒精贸易联盟(New Zealand Alliance for Suppression and Abolition of the Liquor Traffic)形成,推动新西兰对酒精贸易的控制。1911年,新西兰举行了是否颁发禁酒令的公民投票,支持者占55.8%,但因没有达到要求的60%而失败。1914年,举行了另一场公投,支持者有49%。在这之后还举行过一些其他的公投,但都无疾而终。和澳大利亚一样,一战期间“six o'clock swill”在新西兰也很盛行。斯里兰卡的禁酒运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对佛教的信仰。其禁酒运动被视为是斯里兰卡独立运动的基础,很多人也因为支持运动而被杀。酒馆的数量在运动之后大幅减少。在英国,禁酒运动大量发生在19世纪。在这之前,禁酒是相当不受欢迎的。最早的禁酒运动由爱尔兰长老宗牧师约翰·埃德加发起,1829年他将一桶威士忌从自家的窗户倒了出去,同时主要是针对烈酒而不是普通的酒和啤酒。Joseph Livesey是另一个倡导禁酒者,并用他从干酪生产中获得的财富支持禁酒运动。“Teetotal”(绝对禁酒)这个词就是产生自他的追随者理查德·透纳1833年发表的一场演讲。同年,Livesey开设了第一家不提供酒精饮料的旅馆,次年创建了第一家禁酒杂志《普林斯顿禁酒倡导者》(The Preston Temperance Advocate,1834年–1837年)。不列颠提倡禁酒协会成立于1835年。1847年,青年终身戒酒团在里兹成立,目标是令孩子们远离酒精。其成员必须宣誓远离一切酒精饮料。1853年,受美国禁酒法通过的鼓舞,约翰·巴塞洛缪·高夫领导的英国联盟成立,宗旨是令英国政府颁布同样的法律。这个组织的强硬风格没有得到其他禁酒运动组织的支持,后者更提倡精神上的节制。这种分歧也影响了英国禁酒运动的发展。1854年啤酒销售法案导致了一场暴动。1859年,英国下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驳回了一项禁酒法案。1873年,天主教枢机亨利·爱德华·曼宁成立了十字架联盟,这是一个主张完全禁欲的组织。1876年,英国女性禁酒协会形成,目标是说服男性停止饮酒。1880年至1882年间,一些美国的禁酒组织派遣成员来英国推动他们的事业发展。1884年,与英国自由党有关系的国家禁酒联合会成立。因为政府的介入,禁酒运动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英国政府通过了保卫王国法案(Defence of the Realm Act),法案规定了酒吧营业时间,要求降低啤酒的度数并类征收一品脱一便士的额外税收。1829年,长老宗牧师约翰·埃德加发起了一场禁酒运动。同时,许多橙带党成员也有戒酒节欲的表现。在爱尔兰,天主教神父西奥博尔德·马修鼓励数千名民众签名,并在1838年建立了绝对禁欲学会。1898年,詹姆斯·卡伦成立先锋绝对禁欲协会,试图重新激起人们对禁酒运动的关注。在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酗酒越来越受民众的反对。公众的压力迫使政府颁布限制酒精销售的法规。班哲明·拉许1784年发表的小册子《关于烈酒对人类身心影响的调查》(An Inquiry Into the Effects of Ardent Spirits Upon the Human Body and Mind)判定酒精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毫无益处。受此影响康涅狄格州的200个农民在1789年形成了一个禁酒协会,目标是禁止威士忌的制造。1800年在弗吉尼亚州、1808年在纽约州也成立了相同的组织。接下来的数十年间,其他的禁酒组织也在别的州成立了。南北战争削弱了禁酒运动的影响,南方的支持者被强势的北方反对者压倒了,直到1870年代禁酒运动才得以复兴。1870年代,重建时期结束,许多白人改革家开始重新投身于禁酒运动。这一时期产生了包括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CTU)在内的许多禁酒组织。南方的禁酒运动再次兴起。1873年,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在一些学校和学院成立了科学禁酒指导部,玛丽·亨特任监督员。WCTU也关注无关于酒的其他女性权利,例如抚养权、女性教育、工作权和所有权。美国禁酒大学成立于1893年,位于田纳西州哈里曼。次年接受来自美国20个州的345名学生,1908年关闭。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各地建起了许多公共自动饮水器。全国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NWCTU)在1874年举行的一场集会上鼓励与会者在她们生活的地方建造自动饮水器,认为这样可以减少男性在感到口渴时寻求酒精解渴的可能性。俄勒冈州的木材商西蒙·本森希望自己的工人能够戒酒,1912年,他向俄勒冈州波特兰政府捐赠了1万美元,建立了20个青铜戒酒饮水器,后来被称作“本森饮水器”。现在这些饮水器依然可以使用。第三波禁酒运动和反沙龙联盟一起兴起,众多的禁酒组织使得1919年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最终得以通过,在全国开始了禁酒。1933年,美国宪法第二十一修正案通过,第十八次修正案被取消。霍华德·海德·拉塞尔(Howard Hyde Russell)在1893年成立了反沙龙联盟。他们只关注政客是否投票反对禁酒,而不在乎他们本身是否饮酒。19世纪末,很多新教和天主教教派都支持依法限制酒精饮料的销售和消费。这些教派相信酒精消费会导致贪污、卖淫、配偶虐待以及其他一些犯罪行为。反沙龙联盟以1919年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的通过达成了其主要目标。不过禁酒令虽然阻止了人们在公共场合饮酒,却也滋生了私酿酒行业的兴起。因此也产生了许多相应的黑社会行为。

相关

  • 反义单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吞咽困难吞咽障碍(dysphagia) 是描述在吞咽时出现困难的医学术语,虽然归类在国际疾病分类-10症状与症候的次分类下 ,此术语有时会单独使用, 有些有吞咽障碍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有此困难。
  • 肠可以是:
  • 冠状血管冠状血管(英语:Coronary artery)是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系统,包括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冠状血管如花冠状缠绕心脏。冠状动脉属于动脉,在主动脉瓣附近从主动脉分支出来,并分为左冠状
  • 死亡焦虑死亡焦虑是由死亡想法引起的焦虑。 其一将死亡焦虑定义为当一个人想到死亡的过程,或者停止'存在'时,死亡焦虑被定义为"恐惧、忧虑或焦虑的感觉"。其二为死亡恐惧症(死亡恐怖症
  • 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偏高的情形。高胆固醇血症属于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血液中脂蛋白过高的病症)。血液中非高密度脂
  • 竹桃霉素竹桃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抗生素由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合成,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相同,但抗菌能力较红霉素弱。竹桃霉素与红霉素有不完全的交叉耐药性,
  • 笑死笑死是一种罕见的死因,通常是由一阵大笑引起的心脏骤停或者窒息所致。自古希腊时代至现代均有笑死的案例纪录。笑死的别称“致命的欢闹”(英语:fatal hilarity)则是于1956年首次
  • 单株抗体单株抗体(英语:monoclonal antibody,缩写:mAb),简称单抗,是仅由一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制造出来的抗体,相对于多克隆抗体(由多种类型的B细胞所制造出来的一种抗体)。单克隆抗体由可以制造
  • 基因重组遗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亦称基因重组(genetic reshuffling))在遗传学上的重组、是指DNA片段断裂并且转移位置的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