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属

✍ dations ◷ 2024-07-01 05:01:53 #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学名: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因常常堆聚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和动物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生菌。医务人员的带菌率可高达70%以上,且多为耐药菌株,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其中致病性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能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部分菌株可引起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等疾病。此外,葡球菌属因为营养要求较低,是食品中极为常见的菌属,可分解食品中的糖类并产生色素。参见食源性疾病在生物学分类上,葡萄球菌是芽孢杆菌目的一个属。多数葡萄球菌为非致病菌,少数可致病。有些菌种为人类皮肤和黏膜上的正常菌种,不会产生芽孢,夹膜不明显,无鞭毛和运动性。代表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柠檬色葡萄球菌(S. citreus)等。葡萄球菌属微球菌科,共19个菌种,在人体内可检出12个菌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直径0.5-1.0μm,球形或略呈椭圆形,G+细菌无芽胞、无鞭毛,体外一般不形成荚膜,青霉素下可形成L型细菌。葡萄球菌为兼厌氧菌,容易在室温下生长。对热、干燥及高浓度盐都有耐受性。因为抗生素的滥用许多的葡萄球菌都有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磷壁酸介导黏附、荚膜抗吞噬作用及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类,故其毒力最强。表皮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在特殊情况下可成为机会致病菌。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PV)约1/3临床分离的金葡菌可产生的一组蛋白质,耐100℃30min,可抗消化系统的蛋白酶水解。摄入含肠毒素的食物后,毒素刺激呕吐中枢从而引起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引起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表皮剥脱毒素,又称表皮溶解毒素(epidemolytic toxin),两个血清型,能裂解细胞间桥小体,导致粒层角质细胞分离,引起SSSS综合征。人体有一定天然免疫力,皮觞或免疫力低下时感染,患病恢复后获得的免疫力难以防止再次感染。rocin)。

相关

  • LL00-L08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L10-L14 大疱性疾患L20-L30 皮炎和湿疹L40-L45 丘疹鳞屑性疾患L50-L54 荨麻疹和红斑L55-L59 与辐射有关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疾患L60-L75 皮肤附件
  • 内质网内质网(英语: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由膜围成的隧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实际上内质网是膜被折叠成一个扁囊或细管状构造,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
  • 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化学式:C6H5CO2Na),E编号E211,是苯甲酸的钠盐。苯甲酸钠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在世界各国均被广泛使用。然而近年来对其毒性的顾虑使得
  • Population MattersPopulation Matters(双关语,可理解为人口事情或人口至关重要或人口控制运动)是一个注册于英国的慈善组织、智库及倡导团体,前身为“理想人口信托”("Optimum Population Trust")。
  • 宫颈炎宫颈炎(英语:Cervicitis),是一种女性子宫颈的炎症。它多因性传播疾病感染造成,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双球菌、沙眼衣原体。也可因宫颈手术操作后造成的宫颈损伤,使病原体得以进入损
  • 卫生福利部卫生福利部(简称卫福部)是中华民国有关公共卫生、医疗与社会福利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同时监督各县市政府卫生与社会局(处)。其前身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卫生署”,2013年改制为部
  • 维生素E维生素E(英语: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
  • 头孢噻肟头孢.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
  • 香水香水是一种混合了香精油、固定剂与酒精的液体,用来让物体(通常是人体部位)拥有持久且悦人的气味。精油是取自于花草植物的蒸馏,比如说橙花或玫瑰。如果无法蒸馏的时候,就会使用脂
  • 皮肤转红酒精反应,又称酒精性脸红反应、亚洲人脸红综合症,俗称上脸,是指部分人在饮用酒精饮料后,酒精(乙醇)在肝代谢成为乙醛,由于乙醛刺激而引起的皮肤发红、斑点或起疙瘩等一系列反应,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