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鸟龙属(属名:,意为“抢劫鸟类者”)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晚侏罗纪的劳亚大陆西部,约为现在的北美洲。对于嗜鸟龙的了解几乎都来自单一个化石,该化石在1900年发现于怀俄明州的科莫崖附近,并由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在1903年所叙述、命名。后来发现一个手部化石,被归类于嗜鸟龙,目前被归类于长臂猎龙。嗜鸟龙的种名是用来纪念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制作人员Adam Hermann。莫里逊组的嗜鸟龙化石,发现于第2地层带。
嗜鸟龙是种虚骨龙类恐龙,有许多地方类似美颌龙,但体型稍大。嗜鸟龙的身长约2米。头部溪当小,与其他小型兽脚类恐龙(例如美颌龙、虚骨龙)相比,嗜鸟龙的头部较坚壮,因此它们的咬合力较大。嗜鸟龙的尾巴长,以平衡身体的功能。
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曾认为嗜鸟龙的口鼻部上有小型角,类似原角鼻龙;然而这论点最近已被卡彭特等人所反驳,他们指出这突起物其实是断掉的鼻部骨头。
嗜鸟龙是肉食性动物,拥有小型、锐利的牙齿,但古生物学界对它们以何种动物为食产生争议。
在1903年,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认为嗜鸟龙的手部较长,可以迅速的抓住灵活的动物,而提出嗜鸟龙可能以鸟类为食。在1917年,奥斯本重新研究嗜鸟龙,认为它们的手部不能做出这种动作。
后来,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根据嗜鸟龙的嘴部大小,提出它们可能以小型哺乳类为食。
在1940年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幻想曲》()的《春之祭》段落,一只嗜鸟龙跳跃起捕抓一只始祖鸟。
在BBC的电视节目《与恐龙共舞》()第二集,一只嗜鸟龙正追踪一只幼年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