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意志之歌
✍ dations ◷ 2025-10-18 22:11:07 #德意志之歌
《德意志之歌》(德语:Das Deutschlandlied)或《德意志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是德国的现行国歌。曲谱为著名古典音乐家海顿于1797年所作,后正式定为奥地利帝国国歌(《帝皇颂》)。德国版歌词为自由主义诗人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教授(Prof. August H. H. von Fallersleben, 1798年-1874年)作于1841年8月26日晚。1922年全部歌词曲被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首次定为德国国歌。在纳粹德国统治时期,第一段特别受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2年,在联邦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西德政府定此曲为国歌,但除了第三段歌词统一、正义和自由(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以外,其余几段歌词可能引起争议,不予采用为官方版歌词。1991年8月19日,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德国的传统意义。“德意志之歌”遂正式经确认为统一后德国的联邦国歌。这首歌也也常以首句歌词“德意志胜过一切”称呼,但事实上从未以此为正式曲名。二战后同一时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国歌是《从废墟中崛起》。1990年德国统一,只有第三组歌词统一、正义和自由确认为统一的共和国国歌。在德国历史上的三月前(Vormärz),当德意志个别分裂的邦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自由派反对党呼吁统一所有德意志的邦国(参见德意志帝国),倡导民族自立,政治自由。所以法治,自由,手足情(Brüderlichkeit)及自由、平等、博爱都是歌曲的主要中心思想。所有歌词均由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所作,目前德国国歌选取第三段作为官方唱词。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über alles in der Welt,
Wenn es stets zu Schutz und Trutze
Brüderlich zusammenhält!
Von der Maas bis an die Memel
Von der Etsch bis an den Belt
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Über alles in der Welt!
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Über alles in der Welt!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
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
从马斯到默默尔,
从埃施到贝尔特,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Deutsche Frauen, Deutsche Treue,
Deutscher Wein und Deutscher Sang
Sollen in der Welt behalten
Ihren alten schönen Klang,
Uns zu edler Tat begeistern
Unser ganzes Leben lang:
Deutsche Frauen, deutsche Treue,
Deutscher Wein und deutscher Sang!德意志的妇女,德意志的忠诚,
德意志的美酒,德意志的歌声;
遍及世界,却永远保持
他们古老而高贵的名声;
激励我们从事高尚的事业,
即便要用去我们的一生。
德意志的妇女,德意志的忠诚,
德意志的美酒,德意志的歌声。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Für das Deutsche Vaterland!
Danach lasst uns alle streben
Brüderlich mit Herz und Hand!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Sind des Glückes Unterpfand;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统一、正义和自由,
为了德意志祖国;
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像兄弟那样团结起来,手拉手,心连心。
统一、正义和自由,
是我们幸福的保证。
在繁荣昌盛的光芒中绽放,
绽放,我们的德意志祖国!
在繁荣昌盛的光芒中绽放,
绽放,我们的德意志祖国!当法国大革命发生时,神圣罗马帝国日趋衰弱。接踵而来的拿破仑战争更是改变了中欧的政治版图。甚至在德意志解放战争前,恩斯特·莫里茨·阿尔恩特写下了著名诗歌《什么是德意志祖国?》。在1815年拿破仑被击败后,渴望人权、民主、自由和共和政体的思想被维也纳会议所击败,会议复辟了许多专制君主。1819年,卡尔斯巴德决议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加强了秘密警察对大学校园的监控,反对国内进行政治改革并镇压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情绪。1815年德意志邦联建立,由35个德意志邦国和4个自由市组成。各个成员国保持主权独立,随后邦国又纷纷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以促进贸易往来。然而在政治上,仍然存在着所谓德国问题,即“什么是德国?”。1848年3月德意志各邦人民起义后,普鲁士首开先河召开立宪会议,东普鲁士加入邦联。随后德意志代表于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召开国民议会,希望预备一份宪法。但由于普鲁士、奥地利最大两邦因私利考虑联合将议会破坏,并最终掀起普奥战争。霍夫曼在这一背景下的1841年创作了诗词,配合海顿的旋律发表。歌词首句“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über alles in der Welt,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高于世间的一切”正是希望德意志地区各个诸侯能够让权建立一个统一的德国,而非仅着眼于自己的独立小邦。第三段歌词的“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统一、法制与自由”,也是霍夫曼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全新的法治国家,而非君主专权。在“德意志之歌”写成后的第二年,霍夫曼因创作这首歌曲和其他革命性作品而失去了他在普鲁士布雷斯劳的教授工作。当歌词写就时,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德意志国家而仅有一个邦联。它包含了一些非德语使用者的地区,但却排除了一些德语区。霍夫曼研究日耳曼文学和传说,根据他在语言学上对德国的定义,他描述了一个当时德语区的大致区域。19世纪的民族主义者也通常是根据语言使用者的分布情况来决定他们企盼的民族国家疆界。
相关
- 色胺色胺是一种见于植物、动物和真菌的单胺生物碱,含有一个吲哚核,结构与色氨酸类似(缺一个羧基)并因此得名。它以痕量存在于哺乳动物脑中,有认为是起神经调质和神经递质的作用。色胺
- AAAD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英语: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EC 4.1.1.28;同义词:多巴脱羧酶、色氨酸脱羧酶、5-羟色氨酸脱羧酶、AAAD)是一个裂合酶。EC 1.1/2/3/4/5/6/7/8/9
- 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常置入之大静脉包括有:全血 · PF24/新鲜冷冻血浆 (冷上清制剂 + 冷沈淀制剂)基于血红蛋白的
- 尿激酶尿激酶(英语:Urokinase)由肾脏生成,可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尿激酶是从尿中提取的第一代天然溶栓药。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 颅相学颅相学(Phrenology)是一种认为人的心理与特质能够根据头颅形状确定的假说,比方说,负责掌管“记忆”的区域如果较为突出,这个人的记性就会比较好。颅相学现今已被认定为伪科学,虽然
- 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语文艺复兴拉丁语(英语:Renaissance Latin),又称为人文主义拉丁语(法语:Latin humaniste),为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使用的拉丁语。时间为14世纪至18世纪之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作者模仿了古
- 冰醋酸乙酸,也叫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纯正且近乎无水的乙酸(含水量1%以下)称为“冰醋酸”,为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
- ΣSigma(大写Σ,小写σ,中文音译:西格马),是第十八个希腊字母。在现代的希腊数字代表200。在希腊语中,若一个单字的最末一个字母是小写sigma,要把该字母写成 ς,此字母又称final sigma(U
- 沙布里沙布里(法语:Chabris)是法国中央大区安德尔省的一个镇。
- 本格拉省本格拉省( Benguela)位于安哥拉中西,与南广萨省、万博省、威拉省、纳米贝省等省份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