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酯

✍ dations ◷ 2025-01-22 19:09:25 #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又称酞酸酯,统称邻苯二甲基酯类,主要做为增塑剂(增塑剂)使用,添加到塑胶中以增强弹性、透明度、耐用性和使用寿命。邻苯二甲酸酯也可用来软化聚氯乙烯(PVC)。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使用最广泛、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增塑剂。当被用作塑料增塑剂时,一般指的是邻苯二甲酸与1~15个碳的醇形成的酯。其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如DEHP)是最重要的品种。由于邻苯二甲酸酯存在其健康隐患,美国、加拿大、欧盟地区正逐步将其从多种产品中淘汰。邻苯二甲酸酯在多种产品中使用,例如药丸及营养补品的肠衣、粘度剂、胶凝剂、助膜剂、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粘结剂、乳化剂及悬浮剂等,其应用领域涵盖粘合剂和胶水、电子业、农业佐剂、建筑材料、个人护理产品、医疗器械、洗涤剂和表面活性剂、包装业、儿童玩具、雕塑土、蜡、油漆、油墨、涂料、药物、食品和纺织业等。由于邻苯二甲酸酯与塑胶混合时未形成共价键,因此它极易释放到环境中且随着塑胶的老化和分解,其释放速度加快,如此使得人们身处富含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对许多美国人进行检查,发现他们的尿液中有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的代谢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并非通过化学键与聚氯乙烯结合,因此它们很容易浸出和挥发到食物或大气中。直接使用或者身处污染的环境中都会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其中饮食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和其他邻苯二甲酸酯的主要来源而牛奶、黄油和肉类这些高脂食物则是重要来源。研究发现处在高剂量邻苯二甲酸酯环境中的啮齿动物,激素水准发生改变且导致先天畸形。1846年以来,硝酸纤维的发展使得蓖麻油于1856年首次获得了增塑剂专利;1870年,樟脑成为更好的硝酸纤维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在19世纪20年代首次引入,并迅速取代有挥发性和难闻气味的樟脑;1931年,聚氯乙烯的商业化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发展使增塑剂PVC行业走向繁荣。一般为挥发性很低、稳定性高且无色具有芳香气味或无气味的粘稠油状液体。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容易溶于多数非极性有机溶剂中。邻苯二甲酸酯是邻苯二甲酸(又名1,2-苯二甲酸,不要与同分异构的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混淆)的二烷基或烷芳基酯;邻苯二甲酸酯的(phthalate)名称源于邻苯二甲酸(phthalate acid),而它本身源于单词“萘(naphthalene)”。将邻苯二甲酸酯加入塑胶中会形成长聚乙烯醇分子以防止彼此滑动。邻苯二甲酸酯是清亮糖浆状粘稠液体,低水溶性,高油溶性和低挥发性,极性羧基对它的物理性质基本没有影响,除非R和R'基团(例如乙基或甲基基团)非常小的情况,它们是由邻苯二甲酸酐和适当醇类(通常6-13个碳原子)反应生成的无色无味液体,19世纪60年代以来,邻苯二甲酸酯和其他分子赋予极性聚合物增塑性的机理一直是研究热点。这个机理是邻苯二甲酸酯分子极性中心(C=O官能团)和碳-氯键中碳原子上的乙烯链正电荷区域间的一种极性相互作用。为了建立这种联系,需要在增塑剂存在时加热聚合物,先超过聚合物的玻璃转化温度然后进入融化状态,使聚合物与增塑剂亲密混合,以便发生这些相互作用。冷却时,这些相互作用依然存在且PVC链网络无法重组(就如未塑化PVC和PVC-U中一样)。邻苯二甲酸酯的烷基链与PVC链也相互掩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链长度的微小改变会影响塑化效果。由邻苯二甲酸酐与醇在酸催化剂(如硫酸)存在下酯化而成。这一类物质是塑料工业中最常见的增塑剂/软化剂/可塑剂,广泛添加于日常及工业的高分子塑胶产品的生产,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乙烯地板和壁纸等很多材料之中。邻苯二甲酸酯在多种产品中使用,例如药丸及营养补品的肠衣、粘度剂、胶凝剂、助膜剂、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粘结剂、乳化剂及悬浮剂等,其应用领域涵盖粘合剂和胶水、电子业、农业佐剂、建筑材料、个人护理产品、医疗器械、洗涤剂和表面活性剂、包装业、儿童玩具、雕塑土、蜡、油漆、油墨、涂料、药物、食品和纺织业等。另外,它也用于软塑胶鱼饵、填缝剂、喷绘颜料和所谓由“果冻橡胶”制成的性玩具;还有多种家居用品,如浴帘、塑胶装饰、粘合剂、地砖、食品罐及封装器、清洁材料;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个人护理品包括香水、眼影、润肤膏、指甲油、洗手液和发胶; 在现代电子产品和导尿管、输血设备等医疗产品中也有发现。其中应用最广的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癸酯(DIDP)和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INP)。DEHP价格低主要作用于聚氯乙烯中;邻苯二甲酸苯丁酯(BBP)通常用于作地板材料的泡状聚氯乙烯;有R和R'基团的邻苯二甲酸酯用作香水和农药的溶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首先在1920年代引进,引进后不久便很快取代了当时用作增塑剂、气味很大且易挥发的樟脑。1935年聚氯乙烯生产工业化,邻苯二甲酸酯作为增塑剂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目前它是增塑剂的主体,其产量约占增塑剂总产量80%左右,大部分用于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其余用于纤维素衍生物、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等。全球范围内,每年消费约600万吨的增塑剂,其中欧洲的消费量约为100万吨,占整个塑胶制品重量的10-60%。 最近欧洲,规章条例的发展改变了邻苯二甲酸酯的消费,用未认为有危险的DIDP和DINP代替DEHP作增塑剂。尽管用现有危险评估方法研究DEHP未显示危险性,但DEHP被归为1A 类原毒素且现已列入了欧盟注册、评估、许可与限制的化学物质REACH法规的附录14中,这就意味着生产者和使用者需要得到赫尔辛基的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授权才能继续使用DEHP。鉴于大量化合物用作增塑剂,因此需研发应用新的替代品并且新品的评估也可能是长远的。一般人容易会在塑胶制品包装中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类,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热、包装、盛装的过程里可能会造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的溶出且渗入食物中。塑胶玩具、覆盖食物微波加热的保鲜膜、盛装食物的塑胶容器、室内装潢或家庭产品亦多数属于塑胶材质、吃手扒鸡的塑胶手套、医疗用的塑胶手套或输血袋等,都可见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踪影。由于邻苯二甲酸酯与塑胶混合时未形成共价键,因此它极易释放到环境中且随着塑胶的老化和分解,其释放速度加快。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受到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厌氧降解,因此通常不会存在于户外环境中且城市和郊区的室外空气浓度比乡村和偏远地区高。通常,由于来源的性质,室内空气浓度比室外浓度高;而由于挥发性不同,空气中DEP和DMP的浓度比DEHP更高;且空气温度越高使得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越高。聚氯乙烯地板释放出更高浓度的BBP和DEHP,且它们更普遍地存在于灰尘中。一项2012年关于瑞典儿童的研究发现,聚氯乙烯地板释放的邻苯二甲酸酯被摄入到他们体内,研究显示他们不仅会从食物而且也可以通过呼吸和皮肤摄入邻苯二甲酸酯。人们经常身处富含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对许多美国人进行检查,发现他们的尿液中有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的代谢物。最近人类生物监测资料显示,儿童的可耐受摄入量超出了可观程度,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高达20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并非通过化学键与聚氯乙烯结合,因此它们很容易浸出和挥发到食物或大气中。直接使用或者身处污染的环境中都会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其中饮食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和其他邻苯二甲酸酯的主要来源而牛奶、黄油和肉类这些高脂食物则是重要来源。DEP、DBP、BBzP这类低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可能会被皮肤吸收;而易挥发的邻苯二甲酸酯也主要是被吸入。2008年,保加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患有哮喘和过敏病的儿童比正常儿童房间灰尘中含有更高浓度的DEHP。该研究作者说,“据家长们陈述,在最近12个月里,哮喘与DEHP的浓度有显著联系”。在保加利亚,几乎所有采样的房间中都发现了邻苯二甲酸酯;该研究也发现,从使用抛光剂的房间中采集到的灰尘样本含有更高浓度的DEHP、BBzP和DnOP;但由采集的关于地板材料的资料显示,它们在铺有装潢(聚氯乙烯或油毯)地板的未抛光房间与纯木板房屋中的浓度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经常打扫确实会降低它们的浓度。通常儿童身处邻苯二甲酸酯中的机会高于成人。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人通过模拟环境实验估算,婴儿对DEHP的接触量是每天9μg/kg体重、学步小孩是19μg/kg体重、儿童是14μg/kg体重、成年人是6μg/kg体重。婴儿和学步小孩由于经常动嘴,他们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的风险更高,其中含邻苯二甲酸酯的护婴产品是接触源。2008年一项研究的作者们发现,“使用婴儿润肤露、婴儿粉和婴儿洗发水会增加婴儿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的浓度且这种联系在幼小婴儿中最强。这些发现表明,皮肤接触显著增加了这类人群体内邻苯二甲酸酯的积存量。”虽然他们未检查婴儿的健康状况,但他们发现“幼小婴儿更易受到单位体表面积、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再生系统等方面邻苯二甲酸酯增量的侵害。”婴儿和住院儿童特别易受邻苯二甲酸酯接触的影响,医疗设备和管道可能含20~40%重量比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它们易随管道加热(如温暖的盐水/血液)而挥发出来。含邻苯二甲酸酯的几种医疗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IV管道、手套、鼻饲管和呼吸管,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对医疗设备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作了广泛危险评估,发现新生儿接触到的量超过日容许摄入量的5倍,FDA据这一发现得出以下结论,“经历医疗过程的儿童可能代表一类受DEHP影响风险高的群体。”2008年,丹麦环境保护署(EPA)在橡皮中发现各种邻苯二甲酸酯且警告儿童不时地吸或咀嚼它们时会有健康风险;而欧洲委员会的健康与环境风险委员会(SCHER)则认为,即使儿童咬掉并咽下小块橡皮,也不可能引起健康问题。药物中也发现邻苯二甲酸酯,它们用作生产肠溶衣的非活性成分。未知多少种药物使用邻苯二甲酸酯,但已知的包括奥美拉唑、地达诺新、美沙拉明和舒弗美。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美沙拉嗪(美沙拉明的特种配方)使用者尿液中邻苯二甲酸丁酯(DBP代谢物)浓度比非使用者高50倍。研究表明,从含邻苯二甲酸酯药物中接触的量远超接触其它来源的人群水准。服用含DBP的药物而大量接触引起对健康风险的关注,特别是对孕妇和儿童等弱势群体。2008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提议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及其它抗雄激素的累积影响,它批评了美国环保局的严格规定——只有被检化学物质有类似的作用机理或结构才检测累积影响,提议取代这一产生类似危害后果的化学物质才被累积检查的规定。:9这样,邻苯二甲酸酯的影响就应与其他抗雄激素共同检测而非因机理与结构的差异被排除。目前对接触邻苯二甲酸酯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和男性健康,然而,由于女性大量使用化妆品可能处于更高的潜在健康危险中,因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化妆品和个人护肤品中几乎无处不在。根据Davis(1994)和Lopez-Carillo等人(2010)在活体内的研究和观察显示,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乳腺癌有一定关系。此外研究显示邻苯二甲酸酯等内分泌干扰物可能是添加的,因此即使微量该物质也会与其它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累积效应——不良“混合效应”。目前,邻苯二甲酸酯的母化合物和/或它们的代谢物都被牵连作乳腺癌(BC)的成因。2010年,《环境健康展望》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显示接触DE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代谢物的母化合物与乳腺癌的发生几率有关(比值2.20,p值<0.003的趋势)。研究北墨西哥的233个控制年龄段的乳腺癌病例,检测收集的预处理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而这些仅是初步发现需进行额外研究。有趣的是,接触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单苯酯代谢物的母本邻苯二甲酸丁基苯酯(BBzP)显示与BC的发生成负相关(比值0.46,p值<0.008的趋势)。这一发现可能与BC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复合物的脱甲基化有关,使这种特殊邻苯二甲酸酯产生了负相关影响,由于未知混杂因素的作用,因此需对这一解释进一步确认研究。众所周知,DEP在个人护肤品、除臭剂和香水中含量很高,而相反地,BBzP在大多数除臭剂和护发产品中未检测到,且检测到的产品也仅占三分之一,所以接触的几率也可能影响结果。此研究中,还比较了更高的邻苯二甲酸酯组DEP/MEP(μg/g肌酸酐)和低的BBzP/MBzP。在大多数BC病例中,原因未知且仅少于25%的病人有共同的相关危险因数经历。例如,初潮较早、首次分娩较晚、未育、BC家族史或良性乳腺活组织检查史。研究发现处在高剂量邻苯二甲酸酯环境中的啮齿动物,激素水准发生改变且导致先天畸形。最近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和啮齿类动物一样,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或它的代谢物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也会抑制灵长类动物胎儿睾丸间质细胞中类固醇的生成。200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首席研究员Shanna Swan博士在“Swan研究”中报导,怀孕期间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会导致男婴肛门与生殖器间距离减短。在这项研究中,检测了孕妇尿液样本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且婴儿出生后,测量他们生殖器特征和肛殖距,分析与母亲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残留量的关系。高含量邻苯二甲酸酯的母亲生育的男孩肛殖距缩短的可能性提高7倍。与该论文同期的编辑评论,研究的样品数偏小,“需要在一个更大、更多样化的人群中进行更彻底的研究”。肛殖距经常被用作衡量接触内分泌干扰物的动物幼崽的生殖功能,而很少用于评估人类,因此它的意义并未可知。有文章指出,“人类肛殖距测量与临床上重要结果是否有关仍有待确定”,且国家毒理学计划专家小组认为肛殖距是一个“‘新型指数’,其与人类的相关性‘尚未确定’”,说明DEHP对人类造成伤害仍“证据不足”。一些人认为Swan的研究“表明人类男性生殖发育可能会受到产前接触到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影响”。 2006年,在一项对患有隐睾症男孩的研究中,研究者推测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和抗雄激素的农药可能导致了这一后果。与Swan的研究相反,一项早期研究发现,“出生时接触大量DEHP的青少年没有在他们的身体生长和发育成熟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不良影响”。然而,这项研究检测了静脉注射邻苯二甲酸二酯的儿童,发现静脉注射并未引起毒性较小的邻苯二甲酸二酯转变成毒性较大的单酯代谢物。2009年11月,Swan等人在《国际男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产前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会降低男孩男性发挥”的文章,文章指出:“……表明,产前接触抗雄激素邻苯二甲酸酯可能与降低男孩男性典型特征行为有关... ...表明,这些无处不在的环境化学物质有可能改变人类大脑雄激素敏感区的发育。”肥胖流行症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和代谢干扰有关。研究发现子宫内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的小鼠并未引起成鼠代谢失调。然而,“在美国男性中,几种普遍的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的浓度在统计学上与异常肥胖和胰岛素抗性显著相关”。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MEHP)——DEHP的一种代谢物,影响所有三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启动受体(PPARs),而它们是细胞核受体大家族的成员。该研究的作者称:“PPARs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作用会被亚类污染物启动,暂命名为代谢失调”,邻苯二甲酸酯就属于这一类代谢干扰物,因此很可能多年接触这些代谢干扰物,使得它们以一种微妙方式解除复杂代谢途径的调控。2011年,一项关于纽约市儿童的研究,发现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浓度和身型体重之间具有联系。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盐可能与目前儿童肥胖流行有关,结果发现,肥胖儿童比非肥胖儿童更多的接触邻苯二甲酸酯。据报导,儿童血液中化学物质的浓度水准增加了肥胖几率。用大量邻苯二甲酸酯喂养啮齿类动物,发现它们会损伤肝脏和睾丸,且最初的啮齿类动物研究也表明了肝致癌性,依据此结果,邻苯二甲酸酯被IARC、EC和WHO列为可能的致癌物。最近对于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显示,这一机理特定于啮齿动物,而人类能抵抗这一影响,因此随后撤销了该致癌物质的分类。2004年,瑞典-丹麦的一支联合流行病学研究小组发现了儿童过敏和邻苯二甲酸酯DEHP和BBzP间的联系。他们的综述文章和相关资料的元分析结果显示房间中邻苯二甲酸酯与哮喘之间是有关联的,尤其对于儿童,但因接触量资料不精确,此证据有局限性。2007年,美国男性一项代表性研究推断,尿液中4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的浓度与腰围有关,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与胰岛素(II型糖尿病前体物)细胞抗性有关。作者注意到,由于腰围与胰岛素耐受性有关,还需进行后续的纵向研究。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摄入低含量邻苯二甲酸酯的人相比,摄入量高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大概要高出两倍之多。同时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酯还与干扰胰岛素产生有关。2009年,《儿科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报导,胎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乙酯与出生婴儿体重低有关,而出生体重低会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及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病和代谢病的风险。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早产女性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平均含量是正常生产女性的3倍。2009年,韩国科学家报导发现,儿童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浓度与少儿多动症(ADHD)有显著相关性。虽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最终确定这一关系,但文章建议消费者应当注意该类物质对行为和神经疾病的潜在影响。此研究结果被西奈山医学院儿童环境健康研究院重复验证,该研究包括了1998年至2002年纽约市的多种族胎儿人群(n=404),研究发表于2010年1月。胎儿产前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与4~9岁时的行为能力具有相关性;201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跟踪研究了1999年至2006年出生的319位妇女的孩子,来评估孕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与3岁儿童可不良反应之间存在的可能性联系,结果表明,孕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会影响儿童在幼稚园期间的智力、运动和行为发展;研究中的高级流行病学家说“此研究涉及的女性接触量递增(从最低的25%至最高的25%)与儿童出现运动和/或行为问题的可能性增加2倍或3倍具有相关性”。市场上有大量的生物替代品,但问题是它们价格昂贵且用作主要增塑剂相容性差。现已研发出一种取材于植物油的增塑剂,它使用单一反应器合成,作为增塑剂具有相容性。它是一种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现成取代物。从1999年以来,欧盟就限制一些邻苯二甲酸酯在儿童玩具中使用,其中DEHP、BBP和DBP在所有玩具中均限制使用;DINP、DIDP和DNOP仅在入口的玩具中限制使用。限制中写明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不能超过玩具中增塑部分品质的0.1%,这几种邻苯二甲酸酯在其他产品中的含量未作限定,且其他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亦不受限制。虽然已搁置了将BBP、DEHP和DBP列入REACH候选批准物质的提案,但欧盟未作出其他特定限制。英国绿色和平组织荷兰办公室试图鼓励欧盟禁止性玩具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如今这些都已完成,DEHP、BBP和DBP已被列入REACH法规的附录14中。2008年8月,由美国国会通过、布希总统签署的《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成为国际公法第110~314条。2009年2月10日,该法的第108章节详细说明了“任何人在市场中生产、供应、销售或者引入‘DEHP、DBP或BBP’含量超过0.1%的儿童玩具或儿童喜爱物品都是非法的”“任何人在市场中生产、供应、销售或者引入‘DINP、DIDP、DnOP’含量超过0.1%的入口儿童玩具或儿童喜爱物品都是非法的。此外,法律要求建立永久审查委员会来检测其他邻苯二甲酸酯的安全性。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先于立法之前就已发起自愿撤销在出牙嚼器(供婴孩长牙时咬的玩具)、安抚奶嘴和拨浪鼓中使用DEHP和DINP的行动来消除对危害儿童的风险,且建议反对颁布邻苯二甲酸酯的禁令。2009年起加利福尼亚就限制了一些邻苯二甲酸酯在出售的儿童玩具中使用。2010年1月,澳大利亚消费者事务部长克雷格·爱默生宣布了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含量超过1%的物品的禁令,由于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它会造成生殖障碍。邻苯二甲酸酯在某些但非全部聚氯乙烯配方中使用,且没有特定的邻苯二甲酸酯标记要求。聚氯乙烯塑胶广泛用于各种容器、硬质包装、医用导管和袋子中且被标识“类型3”来用作回收。然而,聚氯乙烯物品中是使用邻苯二甲酸酯而非其他增塑剂却未作标注,仅主要用作硬质结构材料的未增塑聚氯乙烯(uPVC)不含增塑剂。若用更准确的检测,如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这些化学分析则能检测到邻苯二甲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烯(PETE)是瓶装水和许多苏打水包装的主要材料,含有PETE的产品标识“类型1”(包含“1”的循环三角形)来用作回收。虽然单词“邻苯二甲酸酯”出现在名字中,但PETE未用它作增塑剂,对苯二酸酯聚合物PETE和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是不同的化学物质。然而尽管这样,许多研究却在瓶装水和苏打水中发现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一种说法是它们是在塑胶回收利用时引入的,为了确认增塑剂来于包装瓶而非已存在于水中,许多研究检测了瓶装前的液体。2009年2月,欧盟委员会的联合研究中心(JRC)发表了一篇关于食品中增塑剂检测方法的文献综述。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是一种重要的内分泌干扰素,会使男性精子数量减少、活动能力低下,干扰男性生殖道的正常发育,以及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等等。目前美国、欧盟已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建立规范,以减少邻苯二甲酸酯类对人体造成进一步的危害。邻苯二甲酸酯类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告为一种环境荷尔蒙,具有雌性荷尔蒙的作用,在体内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有研究指出,孕妇体内的邻苯二甲酸酯浓度愈高,产下的男婴生殖器官阴茎短小、阴茎先天畸型、尿道下裂与隐睾症的风险就愈高。若在成年男性体内邻苯二甲酸酯浓度愈高,精子的数量就会愈少,精子品质和活动力也愈差。此类可塑剂/软化剂/增塑剂,能透过油脂而进入人体。可塑剂危害人体健康在国际间的研究甚多。目前中华民国环保署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管制物质,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为第一类毒性化学管制物质,因此相关制品的使用者应重视塑胶内含有之可塑剂产生的危害。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对许多美国人进行检查,发现他们的尿液中有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的代谢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并非通过化学键与聚氯乙烯结合,因此它们很容易浸出和挥发到食物或大气中。直接使用或者身处污染的环境中都会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其中饮食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和其他邻苯二甲酸酯的主要来源而牛奶、黄油和肉类这些高脂食物则是重要来源。研究发现处在高剂量邻苯二甲酸酯环境中的啮齿动物,激素水准发生改变且导致先天畸形。

相关

  • NTA荷兰皇家图书馆(荷兰文:Koninklijke Bibliotheek, KB)位于海牙,成立于1798年,是荷兰的国家图书馆。目前的馆名是1806年路易·波拿巴所命名。皇家图书馆在1993年成为独立机构,但其
  • 乳制品奶制品,奶类制品的简称,亦称乳制品、乳类食品或奶食品,以奶为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除各种直接使用奶制成的饮料外还包括通过发酵获得的食品(奶酪和奶油)以及对奶进行干燥或者
  • 有机分子有机化合物(德语:Organische Verbindung;英语:organic compound、organic chemical),简称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但是碳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氰酸
  • RNA加工转录后修饰(RNA修饰,或称修饰RNA)是真核细胞中,将初级转录RNA转化为成熟RNA的加工过程。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前mRNA转化为成熟的mRNA,其中包括剪接,并发生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之前。这
  •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1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症(英语: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简称TPP)是一种因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病况,特征是病发时会有肌肉无力(英语:Muscle weakness)的症状。症状发作时一般
  • 疫苗疫苗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英语中,疫苗一词“vaccine”源自于爱德华·金纳所使用的牛痘。“v
  • 溶液在化学中,溶液(英语:Solution),又称为单一相均匀混和物(英语:Homogeneous Mixture),是由两种或以上纯物质所混合成的均相、稳定的分散体系;可能是固态、液态或是气态甚至是其组合;可能
  • 单一单关节炎(英语:monoarthritis)是一次只有一个关节发炎的关节炎。常见的病因包括:外伤、感染或结晶性关节炎。关节炎发作时,若同时影响到五个或五个以上关节的则称为多关节炎。造
  • 痳疯病麻风病(英语:Leprosy),又作麻疯、癞病、疠风,医学领域称为汉生病或韩森氏病(英语: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风杆菌与弥漫型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由飞沫传染但传染
  • 蜱传脑炎蜱传脑炎疫苗(Tick-borne encephalitis vaccine)是用于预防蜱传脑炎(英语:tick-borne encephalitis)的疫苗。蜱传脑炎在中欧、东欧与北亚最为盛行。接种过疫苗的人里面有超过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