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帕病毒感染是由尼帕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感染者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发烧、咳嗽、头痛、呼吸急促和神志不清,一两天之内可能恶化为昏迷。有50%至75%的被感染者死亡。并发症可能包括脑部炎症和恢复后的癫痫发作。
尼帕病毒(NiV)是亨尼巴病毒属的一种RNA病毒,通常在特定种类的果蝠之间传播。尼帕病毒既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以由其他动物传播给人,通常需要与感染源直接接触。尼帕病毒可以基于症状和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
病患的管理仅限于支持性护理。截至2020年 (2020-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既没有针对尼帕病毒的疫苗,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蝙蝠和病猪,以及不喝生椰枣汁。 截至2018年5月,据估计已发生700例尼帕病毒人类感染病例,其中50%至75%的感染者死亡。 2018年5月,该病在印度喀拉拉邦爆发,造成17人死亡。
该病于1998年在马来西亚爆发,由马来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马来西亚大多数确诊患者在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接受了诊治。尼帕病毒于1999年被分离出并得到确认。该病得名于马来西亚双溪立百新村(马来语:Kampung Sungai Nipah)。由于猪也可能受到感染,马来西亚当局在1999年扑杀了数百万只猪,以阻止疾病的传播,这一措施被证明是有效的。
该病于接触后5到14天开始出现症状。最初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嗜睡,随后迷失方向和精神错乱。早期也可能出现呼吸问题。24至48小时内可能发生昏迷。潜在并发症包括致命性的脑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比没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更容易传播病毒;超过45岁的患者同样更容易传播。
感染病毒的医院工作人员和护理人员接触的风险很高。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受感染猪的密切接触者会感染尼帕病毒。在孟加拉国和印度,这种疾病与饮用未加工的椰枣汁,食用蝙蝠吃过的水果,以及饮食蝙蝠居住的井中的水有关。
尼帕病毒如何传播
蝙蝠是尼帕病毒的天然载体
在该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可以使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咽拭子、脑脊液、尿液和血液中进行RNA检测。
恢复后, 利用IgG和IgM抗体检测可以确认以前感染过尼帕病毒。尸检时收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可以确定这种疾病。
截至2020年 (2020-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尚无尼帕病毒感染的针对性治疗方法。治疗主要采用支持性护理。建议采用标准感染控制措施和适当的屏障护理技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所有疑似感染尼帕病毒者都应进行隔离。虽然有初步证据支持利巴韦林的使用,但该药物尚未就该病患者进行研究。有动物模型研究表明特异性抗体具有潜在益处。阿昔洛韦、法匹拉韦和瑞德西韦已被评估为潜在抗尼帕病毒药物。
马来西亚、新加坡、孟加拉国和印度都报告过尼帕病毒的爆发。孟加拉国录得尼帕病毒的最高死亡率, 爆发时间通常在冬天。尼帕病毒最早于1998年在马来西亚半岛的猪和养猪户中发现。至1999年年中,马来西亚已报告265例人类脑炎病例,其中105例死亡;新加坡报告11例脑炎或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其中1例死亡。2001年,孟加拉国梅黑尔布尔县和印度西里古里报告尼帕病毒。2003、2004和2005年,孟加拉国瑙冈县、马尼格甘杰县、拉杰巴里县、福里德布尔县和坦盖尔县再次爆发尼帕病毒。随后几年,孟加拉国又有疫情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