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科索夫斯基林荫路站

✍ dations ◷ 2025-07-26 15:57:08 #索科利尼基线车站,1990年启用的铁路车站,东行政区铁路车站 (莫斯科)

罗科索夫斯基林荫路站(俄语:Бульвар Рокоссовского,罗马化:Bulvar Rokossovskogo)是莫斯科地铁索科利尼基线的终点站。车站位于莫斯科东行政区圣母区,车站名是为纪念陆军上将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2014年7月前称“波德别利斯基街站”。

罗科索夫斯基林荫路站站厅为分离站厅结构:南站厅位于开放公路(Откры́тое шоссе́),3个出入口皆通往开放公路、第七波德别利斯基路(Шесьтой проезд Подбельского)和秋明路(Тюменский проезд);而北站厅位于伊万捷耶夫卡(Ивантеевская улица)街与第七波德别利斯基路交界处,2个出入口皆通往上述2条马路。

站台为双柱三跨岛式站台,以连续墙和混凝土预制件建成,离地面8米。站台两端都有通往站厅的楼梯。站台内有两排各26根混凝土承重柱,高度为6米,柱面贴有白色大理石板。两条行车线的墙面上部以直纹金属板作装饰,而站台高度以下位置则采用黑色花岗岩。地板主要为灰色花岗岩石板,并以红黑两色石板色条划分中央过道和两边的候车站台。某些报道称车站内还有纪念布尔什维克早期领袖之一、也是波德别利斯基街名字由来的瓦金·尼古拉耶维奇·波德别利斯基(Вади́м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дбе́льский)的半身塑像,但事实上波德别利斯基街站内从来没有这尊塑像。

车站于1990年8月1日启用。车站总建筑师为妮娜·阿廖申娜(Нин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Алёшина)和N.K.萨莫依洛娃(Н.К. Самойлова),总设计师为A.克里文柯(А. Кривенко)、N.列维娜(Н. Левина)和T.A.扎洛娃(Т.А. Жарова)。

车站规划时曾被称作“东北站”(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ая),与索科利尼基线另一头的西南站相呼应。1992年,作为车站站名来源的波德别利斯基街更名为伊万捷耶夫卡街(Иванте́евская у́лица)。受路名变更影响,该站在1992年曾有计划更名为伊万捷耶夫卡站,但后来计划流产。但该站附近还有6条波德别利斯基路(Проезды Подбельского;分别为第一、第三至第七波德别利斯基路),因而该站名也并非完全失去其地理意义。2014年7月8日莫斯科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宣布波德别利斯基街站改名为罗科索夫斯基林荫路站以纪念陆军上将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而“陆军上将罗科索夫斯基林荫路”(бурварь Маршала Рокоссовского)与本站出入口最少有550米距离。

根据目前规划,波德别利斯基街站和切尔基佐沃站将会从索科利尼基线上拆解,并入大环线。而索科利尼基线目前切尔基佐沃站到波德别利斯基街站这段也会被切尔基佐沃-2站到东方站所取代,可与阿尔巴特-帡幪线线换乘。

波德别利斯基街站将于莫斯科小环市铁路计划中的开放公路站实现换乘。

列车进站,摄于2009年9月19日

站台一角,摄于2000年3月11日

站台上的“红箭”列车,摄于2009年10月20日

相关

  • 淡水淡水,是水质中仅有微量溶解的氯化钠的水,是相对于海水或矿泉水的一种水体。大气降水、水汽凝结凝华、结晶水转化成自由水、火山爆发(存在争议)、彗星撞击。液态淡水和固态淡水,气
  • 波利比乌斯波利比乌斯(希腊语:Πολύϐιος,前200年-前118年)生于伯罗奔尼撒的梅格洛玻利斯,希腊化时代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历史》一书留名传世,原书40卷,只有5卷传世,记叙地中海周边的
  • 邦特之地邦特之地是与古埃及进行贸易的地方。这里生产和出口黄金、芳香树脂、黑檀木、乌木、象牙和野生动物。邦特是根据古埃及人的贸易团记录而得知。邦特之地的确切位置至今仍有争
  • 金的同位素金(原子量:196.966569(4))的同位素,只有一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不受歧视的自由不受歧视的自由(英语:Freedom from discrimination)是一项普遍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人权,其内涵与平等主义相辅相成。不受歧视的自由权利被《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包含《公民及政治
  • 瑞典巧克力蛋糕瑞典巧克力蛋糕(瑞典语:Kladdkaka)是一种瑞典蛋糕,这种蛋糕和巧克力布朗尼蛋糕类似,以柔软和黏稠为中心,有时会搭配奶油或者香草巧克力食用;这种蛋糕可能是受巧克力布朗尼或者法国
  • 白俄罗斯共产党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白俄罗斯共产党(白俄罗斯语:К
  • 李容九李容九(1868年2月14日-1912年5月22日)是朝鲜王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日韩并合的推动者之一。出身庆尚道尚州。亲日派。李容九出身两班阶级中的高级门阀,早年加入崔时亨的东学党,并且于
  • 明朝政治明朝政治,是明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明朝初期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为行政中枢,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其中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
  • 东京都立医疗技术短期大学东京都立医疗技术短期大学(日语:東京都立医療技術短期大学/とうきょうとりついりょうぎじゅつたんきだいがく  *),简称都医短,是过去一所位于日本东京都荒川区的公立短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