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sub3/subCOOAg

✍ dations ◷ 2025-05-15 19:50:44 #CH<sub>3</sub>COOAg
乙酸银,又名醋酸银,是无机化合物,结构式为CH3COOAg(或AgC2H3O2)。它是一种光敏感的白色晶状固体。它是一种有用的试剂,在实验室中作为水溶性银离子源,氧化阴离子。它已被用于一些戒烟药物中。乙酸银可以由乙酸和碳酸银在45–60 °C反应合成。冷却至室温后,产物以固体析出。它也可以在浓硝酸银水溶液中与乙酸钠作用,生成沉淀制得。乙酸银的结构为一对乙酸配体桥接中心的两个银,形成八元Ag2O4C2环。乙酸银与一氧化碳(CO)一起,可以诱导伯和仲胺的羰基化。也可以使用其它银盐,但乙酸银产率最好。乙酸银在吡啶溶液中吸收氢,并还原出金属银。对于苄胺和N-甲基苄胺,乙酸银在直接邻位芳基化(装在芳环上的两个相邻的取代基)中是一种有用的试剂。该反应需要钯催化,乙酸银需稍过量。该反应比以前的邻位芳基化方法要短。在医疗领域,乙酸银被用于口香糖、喷剂和含片,防止吸烟者吸烟。这些产品中的银,随着烟进入吸烟者的口腔中,使吸烟者感受到不愉快的金属味,从而阻止他们吸烟。对500名成年吸烟者超过3个月的时间测试表明,含2.5毫克乙酸银的含片有“适当的疗效”。然而,一个为期12个月的测试却失败了。1974年,乙酸银在欧洲首次作为非处方戒烟含片(Repaton)推出,三年后推出了口香糖(Tabmint)。乙酸银对小鼠的腹腔注射LD50为36.7 mg/kg。低剂量的乙酸银使小鼠高度兴奋,运动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美国FDA建议,醋酸银的短时摄入量应限制在756毫克;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银中毒。

相关

  • 震颤颤抖或震颤(英语:Tremor)是身体部位因不自主肌肉收缩而造成的震动。最常发生在手部;通常是心脉所致,是正常生理现象。不过震颤严重者可能患有疾病。
  • 背景辐射背景辐射(英语:background radiation),又称本底辐射,是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可以是源自人为排放或自然存在的辐射,主要的来源有:大约有3%的背景辐射来自其他的人造来源,像是:意外的暴露在
  • 顾逸东顾逸东(1946年9月-),江苏淮安人,中国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院副院长,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1970年毕业于清
  • 维克多·特纳维克多·威特·特纳 (Victor Witter Turner,1920年5月28日-1983年12月18日),苏格兰文化人类学家,因他的象征、仪式与通过仪式的研究作品而闻名。他的作品,连同克利弗德·格尔茨和其
  • EP-3EEP-3A/B猎户式(EP-3A/B Orion)与EP-3E白羊I/II型(EP-3E Aries I/II)是一系列主要由美国海军所操作,配备有涡轮推进引擎的信号侦察机。它的机身设计取自同厂的P-3“猎户”海上巡逻
  • 大亚湾核反应堆微中子实验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一个建于中国的研究中微子的多国粒子物理合作项目。参加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捷克和俄罗斯。实验包括八个反中微子探测器
  • 潘泰人潘泰人是缅甸对居住在缅甸境内的中国穆斯林及其后裔的称呼,属于缅甸华人的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哈乃斐派。潘泰人主要是清代因经商或者云南战争的原因迁移到缅甸境内的云南回
  • 红龟粿红龟粿,又称红龟糕。客家语称之为红粄或红印粄。为闽南人、潮州人、客家人、广东人等节庆祭祀之糯米制食品,流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与南洋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状貌
  • 紫外紫外线(英语:Ultraviolet,简称为UV),为波长在10nm至400nm之间的电磁波,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X射线长。太阳光中含有部分的紫外线,电弧、水银灯、黑光灯也会发出紫外线。虽然紫外线不
  • 死士死士,即不畏死的勇士,这类人通常是特别训练,并用来从事自杀攻击的任务,也有的是用来拼死保护重要的人,不论最后任务成功或失败,鲜少有生还机会。死士由来久远,最早可追溯至周武王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