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锅打铁

✍ dations ◷ 2025-10-17 23:38:19 #游行,智利,拉丁美洲政治,拉丁美洲文化

敲锅打铁(西班牙语:Cacerolazo),亦称敲锅游行,是一种风靡于拉丁美洲的民间游行。顾名思义,敲锅游行指的是人们携带自己家里的锅和一些其他餐具上街,并通过敲打锅具造大声势,以表示他们对游行目标的不满。敲锅打铁这种游行方式的本质——人人都可以带锅上街——决定了它是一种参与度很高的民间游行。敲锅打铁最早出现于1971年,当时生活在萨尔瓦多·阿连德执政时期的社会主义智利下的智利人想出了这种方法,以宣泄他们对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包括食物)供给不足的不满。

敲锅打铁的西班牙语原词是Cacerolazo,该词源于,即西班牙语中“煮锅、炖锅”的意思,加上西语中常见的加强语气的构词后缀,即可以理解为“由锅具引起的大事件”。

1971-1973年萨尔瓦多·阿连德执政时期的社会主义智利,是智利史上最激进的政治左翼化时期。阿连德领导的人民团结联盟于1971年当选之后,智利政府开始了国有化土地、铜矿等项目。然而良好的经济势头仅仅被阿连德保持了1年,1972年开始智利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在国内右翼势力的打击和美国粮食禁运的大环境之下,智利国内出现了极高的通货膨胀,最高达到342%。

日常用品短缺,黑市出现。国家的食物补给非常有限,许多人们都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即使有钱,能够获得食物的其他渠道也想对有限。于是这样的政治形势下孕育出了敲锅打铁的游行方式。顾名思义,希望政府给自己的锅里添上粮食。然后如同许多的民间习俗,该游行的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在阿连德政府被皮诺切特将军兵变取代之后,本意抗议食物供给不足的敲锅示威仍然延续了下来,时至今日更被用于各种不同目的的政治游行,不再仅仅局限于其被创建时的历史条件和目的。

2001年的阿根廷遭遇了较严重的经济问题,国内群众对政府失败的救市方案和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失望至极,纷纷上街敲锅打铁抗议。

2008年的阿根廷敲锅游行则与当时的阿根廷国内农产品大罢工有关。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推行的部分农产品出口禁令,迫使许多农民走上街头敲锅打铁。

2011年中旬开始的智利学生游行,已经成为了智利史上持续最久的学生运动之一。在拉美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了免费的公共教育之后,智利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日益感受到自己为中等和高等教育所支付的费用过高。该学生运动有两个主要目标:1.免费公共教育,或至少由国家支付教育的大部分费用;2.提高中高等教育的质量。

2011年8月4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见证了几次发生在市中心的游行(改日的游行由于没有被政府批准同意)。持续几天的漫天的〔〔催泪瓦斯〕〕以及与政府毫无进场的谈判使许多人失去了耐心,学生们情绪非常激动并导致出现了小范围的警民冲突。同日当地时间21:00,智利大街小巷都响起敲锅打铁的声音。正如事先约好的一样,支持学生运动和反对政府镇压的智利民众使用了他们最擅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此次敲锅打铁在各个街区都延续了至少1个小时。

相关

  • 十二指肠悬肌十二指肠悬肌(Musculus suspensorius duodeni),又称屈氏韧带(Ligament of Treitz)。为一连接十二指肠空肠曲(英语:duodenojejunal flexure)和上肠系膜动脉(英语:superior mesenteric a
  • 苯丙氨酸羟化酶1DMW, 1J8T, 1J8U, 1KW0, 1LRM, 1MMK, 1MMT, 1PAH, 1TDW, 1TG2, 2PAH, 3PAH, 4ANP, 4PAH, 5PAH, 6PAH· iron ion binding· cellular amino acid biosynthetic process ·
  • 毛笔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称,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现今也有一些科学毛笔。1954年在长沙左公山15号战国中期楚墓中已有出土保存完好的毛笔。
  • 轮烯轮烯(Annulene)指双键完全共轭的单环多烯烃类。轮烯的化学通式可以表示为CnHn(当n为偶数时)或CnHn+1(当n为奇数时)。轮烯命名时,以轮烯作为母体名,把环内碳原子总数用带方括号的阿拉
  • 慢性疲劳症候群慢性疲劳(倦)症候群(英语: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又称为肌痛性脑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脊髓炎是有争议的,另一种说法为可
  • 文件传输协议文件传输协议(英语:File Transfer Protocol,缩写:FTP)是一个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应用层协议。文件传送(file transfer)和文件访问(file access)之
  • 林地麝牛林地麝牛(学名:)为已灭绝的牛科物种,生存于更新世中期至全新世的北美洲,为林地麝牛属下的唯一种,是更新世时在北美洲分布最为广泛的麝牛。林地麝牛的化石发现地区包括自阿拉斯加至
  • 包拉克县包拉克县(缅甸语:ဘော်လခဲခရိုင်)为缅甸克耶邦辖下的县,其区域面积为5,186.5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42,909人。包拉克为该县之首府。以下为包拉克县主要市镇:
  • 李伯渔李伯渔主教(英语:Bishop Louis Li Pai-yu,1908年6月3日-1980年2月8日),圣名类斯,前天主教盩厔教区主教。李伯渔出生于1908年6月3日,1933年7月9日晋铎。1951年5月10日,教宗庇护十二世
  • 织构织构(Texture)是描述一个多晶材料中,原本应该是随机分布的结晶方位,却因为制程使得多数晶粒具有类似的结晶方位,称之为织构或是优选方位(Preferred Orientation)。一般来说,形成织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