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

✍ dations ◷ 2025-11-21 07:17:20 #科索沃战争
1996年–1999年 科索沃解放军“科索沃战争”或“科索沃冲突”这个名词通常是用来描述两场接续的并且有时相当类似的武装冲突。内战后随即发生了国际冲突,分别为:由于科索沃境内的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冲突愈演愈烈,1989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撤消了科索沃省的地方自主权,导致1990年科索沃宣布成立独立国家科索沃共和国。恰逢南斯拉夫发生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和历时三年的波黑战争,南斯拉夫联盟政府暂时无暇顾及科索沃。同时一些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者开始武装自卫,组织了科索沃解放军,以屠杀当地塞族人来抗争南联盟政府的镇压,达到驱赶南联盟政府安全部队,获取科索沃实质独立的目的。由于科索沃解放军向塞尔维亚官员频繁发动攻击,塞尔维亚警察在1998年3月开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英语:Drenica)地区的科索沃解放军,加剧紧张局势,安理会开始对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实行武器禁运。1999年1月,发生针对科索沃解放军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英语:Kosovo Albanians)的拉查克屠杀(英语:Račak massacre)。西方国家谴责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政府发动大屠杀。随后北约介入,北约草拟朗布依莱协议(英语:Rambouillet Agreement),希望能通过和平谈判决绝争端,但是由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协议最终没有达成。在1999年3月23日,美国巴尔干特使理查德·霍布鲁克宣布和平谈判失败。比尔·克林顿政府宣告终止外交努力,开始对南联实施空中攻击,南联的回应则是大举进军科索沃,以更残酷的种族净化政策,驱逐阿裔人民离境,造成欧洲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经78天轰炸,南联遭受相当大的损失。战争从3月24日至6月10日,当北约攻击塞黑目标时,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持续与塞尔维亚政府武力战斗,在这段期间,战乱造成了科索沃的人口大幅减少。1999年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北约决定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代号为“盟军行动”的空袭正式拉开帷幕。1999年3月28日,北约开始了第二阶段空袭,目标转为对北纬44度以南的南人民军地面部队和军用物资进行攻击,企图破坏南的战争机器,迫使南联盟屈服。1999年4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对南联盟的空袭进入第三阶段,扩大空袭范围,增加空袭强度。北约对南联盟境内的所有军事目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轰炸;另一方面,为了削弱南联盟人民的抵抗意志,北约还对南联盟的民用设施,如桥梁、铁路、公路、工厂、电视台、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等进行轰炸。此外,美国还向巴尔干派遣地面部队和“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为地面进攻作准备。1999年5月7日,5枚联合直接攻击制导炸弹击中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导致3名中国记者被炸死,个别外交人员受伤,馆舍被毁,此事件中国称为五八事件,随着中国大陆爆发1999年中国反美示威活动。1999年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由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1999年1月15日,拉查克屠杀事件曝光并被认定为米洛舍维奇及塞军的战争罪行,引发世界各国及安理会的谴责。并于1999年3月15日,在法国巴黎西南郊的朗布依埃古堡举行一场事关巴尔干半岛未来局势的会议,美国、北约与南联就“科索沃问题”开展了第二轮谈判。北约、美国与西方部分国家认为塞尔维亚不仅对科索沃境内的阿族穆民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其政府军警、民警还对阿族反抗分子与科索沃解放军施行不合法的武力镇压和种族屠杀。北约的议案核心内容有:同意科索沃继续自治三年,以公投的方式决定未来政治走向(即迈向独立或回归南联盟);要求在科索沃实现实质性的高度自治;要求塞军与武警全部撤离科索沃自治省,让北约的维和部队进驻以确保境内阿族的安全与阿族、塞族间的和平。在第二轮谈判中,塞尔维亚代表始终未接受北约驻军这个条件,他们认为让北约军队进驻自治省境内就相当于北约在科索沃自治省实行军事占领,如此就侵犯了塞尔维亚在科索沃的主权而予以拒绝,双方始终没有达成协议。3月18日,阿尔巴尼亚、英国和美国代表在朗布依埃协议上签约。迫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强大的武力介入与威胁,最终米洛舍维奇接受了北约开出的条件,科索沃解放军必须解除武装,停止军事行动。南联盟则从科索沃撤军,允许阿尔巴尼亚人回乡重建家园,并接受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监督,于是科索沃战争宣告终止。塞尔维亚自此失去对科索沃的控制权,但至今坚持拥有主权。人权观察估计至少有488名平民因为北约空袭而死亡。2000年8月前南战犯法庭(ICTY)2000年8月报告说发掘出了2,788具遗体,其中会有不少是战争犯罪受害者。而KFOR的消息说到1999年7月发现2150具,其中850具被认为是战争犯罪受害者。2001年7月、塞尔维亚当局报告发现了一千人的乱葬坑,最大的位于Batajnica。人权团体认为死于塞黑军的战争犯罪的人数是4400人。而ICTY推测最终死于塞黑军罪行的死亡人数为一万人。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至今已经获得111个联合国会员国,以及马耳他骑士团、纽埃、库克群岛的外交承认。但在联合国安理会两个常任理事国的俄罗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印度等国反对下,科索沃至今没有正式加入联合国。不过塞尔维亚人主导的南联政府(即现在的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则强烈反对分离,并认为科索沃的历史和文化与塞尔维亚有密切关系。塞尔维亚政府至今坚持对科索沃拥有主权。这是一则典型的冷战后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国家问题。塞尔维亚和黑山(贝尔格莱德)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波黑(萨拉热窝)  斯洛文尼亚(卢布亚纳)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  黑山 (波德戈里察)

相关

  • 分子表面分子(molecule)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呈电中性、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之间因化学键而键结。能够单独存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分子化合物。一个分子是由
  • 室上性心搏过速室上性心搏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简称SVT,是因为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造成的心跳过速。主要可分四型: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搏过速(PVST)、心房扑动、沃夫巴金森怀
  • 形而上对宗教的批评 · 自由思想反教权主义 · 反宗教虚构宗教形而上自然主义,哲学学派之一,认为除了被自然科学研究的与我们所理解的物质世界相关的物、力、因以外凡是理论上不可
  • 腹足动物见内文腹足纲(学名:Gastropoda)是软体动物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通常所说的蜗牛、海螺和蛞蝓,也是当中最大的纲,约6.5万到8万个物种。腹足纲是动物中仅次于昆虫纲(Insecta)的第二
  • 嘴唇形状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元音圆唇度(英语:Roundedness)指的是在发出一个元音时,嘴唇圆化的程度,可以视为是元音的圆唇化(英语:labialization)。圆唇度可以分为两种:撮唇(prot
  • N05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N05(Psycholeptics)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
  • 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又称苏木素-伊红染色或“H&E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 stain),是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这种染色方法的基础是组织结构对不同染料的结合
  • Cusub2/subS硫化亚铜,分子式为Cu2S,在自然界中形成辉铜矿。硫化亚铜有很窄的化学计量变化范围: Cu1.997S至Cu2.000S。Cu2S可由热的铜在硫蒸气或H2S反应制得。铜粉在熔融的硫中快速反应生成
  • 马卢尔县马卢尔县(英语:Malheur County,发音: /mælˈhɪər/)是美国俄勒冈州东南部的一个县,东隔蛇河与爱达荷州相望,南邻内华达州。马卢尔县亦是组成东俄勒冈的八个县份之一。马卢尔县面
  • 永斯·贝采利乌斯约恩斯·雅各布·贝尔塞柳斯男爵(瑞典语:Jöns Jacob Berzelius,1779年8月20日-1848年8月7日),又译贝采利乌斯、贝吉里斯、柏济力阿斯、贝齐里乌斯、白则里,是一名瑞典化学家。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