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礼
✍ dations ◷ 2024-12-22 15:13:00 #婚礼
婚礼是一种缔结婚姻的仪式,有法律公证仪式或宗教仪式等,用来庆祝一段婚姻的开始,代表结婚。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其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在大部分的文化里,通常都会发展出一些结婚上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有许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征的意义。婚礼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中国古代称婚礼为昏礼,因多在黄昏举行。婚礼是周礼嘉礼的一种,其仪式内涵载于《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朱子家礼》中,并且在《开皇律》《唐律》《宋刑统》《大明律》等历朝法典中得到推广,还通过吉凶宾军嘉五礼的制度传播影响了朝鲜、越南等汉文化圈国家。《礼记》对婚礼所做的规范化的表述: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与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一起被合称为“三书六礼。”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以上六个程序中,男方家都要向女方家送礼。除了纳征外,其余五礼都以雁为贽。到唐代,婚礼用雁已普遍被家鹅代替。历朝历代婚礼大致相同,贵族与民间婚礼有一些区别。婚礼的礼仪程序、婚宴的规格、纳币的多少、新郎新娘的礼服各有等差。比如贵族“六礼”所用的财物,六礼的每一步骤所送礼物应为“羔羊一口、雁一只,酒、黍、稷、稻、米、麦各一斛”,庶民减半。宋代以后对于六礼所含名目和内容有简约趋势。明代仕宦之家婚娶或为子聘妇,初行六礼。嘉庆时,依“朱子家礼”所订仪制,颁布士庶婚礼,取消古礼中的“问名”和“纳吉”,只行“纳釆、纳币、请期、亲迎”四礼。此六礼,几千年相沿下来,至现代西风东渐才开始发生较大的变革。程序包括:相亲,断八字,定聘,择日,送嫁,催嫁,迎亲,拜堂,出厅,闹洞房,换花,回车。六礼创始于周而完善于汉,成为中国传统婚礼的基本模式,不仅在民间流传广泛,而且远播到朝鲜、越南等国,影响很大。朝鲜礼俗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其婚礼一直采用规范化了的《文公家礼》六礼模式,编著了《四礼便览》。周朝、汉代的婚礼凸显庄严肃穆,没有音乐。唐代嫁娶出现"广奏音乐"、"歌舞喧哗"的情况后,婚礼举乐已习以成俗。唐代还有士大夫认为嫁娶举乐不合古礼,要求禁断,可是到了宋代,嫁娶举乐就成了必不可缺的仪式之一,民间都有鼓吹乐队参加。吹打乐是兴于明代流行于江苏南部地区的《十番鼓》和《十番锣鼓》。江南丝竹多与民间的婚礼喜庆联系在一起。如《行街》就是明清时代民间在婚礼行列进行时所用乐曲。此外还有《欢乐歌》、《云庆》、《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等等。1991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许常惠主持一个婚礼音乐的计划,邀请专家分别编作三套八式乐曲,制作了唱片和磁带发行。第一套是“中国传统婚礼音乐”,第二套是“台湾地方婚礼音乐”,第三套是“现代创作婚礼音乐”。李宝能指日本皇室大致继承了中国古代婚礼仪式,包括“纳彩之仪”、“交换彩礼”、以及随后的“告期之仪”、“举式”、“入第之仪”等各项仪式。明治三十三年,以大正天皇结婚为契机,出现了明治式神前结婚法。1899年,华族女学校校长细川润次郎男爵拟定了《新撰婚礼式》。目前神前结婚式有三种:自家神前结婚式、氏神神前结婚式、宗教神道教会结婚式。结婚祭仪分为几个步骤。社司为新人开启神社大门,新人献上神馔,社司吟诵祝词,新人交换誓词并献上玉串再敬拜。摆上神酒、一献、二献、三献。媒人、男方亲族及女方亲族入座,与新人敬酒并问候。结婚式举行完后,紧接着举行“披露宴”。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在西方的结婚习俗中,新郎穿制服、晚礼服、早礼服或者便服,新娘会穿着白色的大礼服,象征了维多利亚时代中的“纯洁”(由于大众媒体的误导,白色礼服被以为是象征了“贞操”,但事实上代表贞操的是新娘的头纱)。因此在这种“白色婚礼”的封建传统中,寡妇或曾离婚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在其再婚的婚礼上穿着白色的婚纱,但现代的文明社会已没有这种区分。请参见“白色婚礼”条目。在晚间,很正式的婚礼要求男方白领结着装,黑色领结次之。婚礼是天主教七件圣事之一。天主教的国家要求天主教徒的婚姻严格按照天主教的教规来举行,并且由神父主持。基督教新教婚礼由牧师主持,新郎新娘携手站在圣坛前,牧师为他们念诵布道文,祈求上帝对婚姻的祝搐,新郎新娘面对圣坛交换结婚信物,而戒指是最为普遍的。西方的婚宴通常是在结婚仪式之后举行,在婚宴中会有一个大型的结婚蛋糕。西方结婚传统包括了向新人敬酒、新人会第一对下去跳舞、以及切结婚蛋糕。新娘会向在场所有尚未结婚的女性丢出手中的新娘捧花(bridal bouquet),而接到花束的女性被认为将会是下一个结婚的人。为了公平起见,最近发展出了新郎将新娘的袜带(garter)丢向未结婚的男性群,而接到的男性会被认为将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西方婚礼中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在新人进场时,新郎先走到红毯一半等待新娘,新娘再由父亲牵进场,并在红毯中进行交手仪式。而这个仪式象征着父亲把照顾新娘的责任托付给新郎。时常在西方结婚典礼上播放的音乐,如结婚进行曲等,较著名的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婚礼从形式到内容明显的接受了西式风俗。一般采取了中西合璧的婚礼形式。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基督教婚礼,令国内无数青年女子仰慕不已。此后,西洋婚纱便在中国广泛流行起来了。现在中国大陆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并没有太多的程序,法律上来说只需结婚双方亲自到地方民政部门进行结婚登记即可。多数婚礼,也就是由迎亲和喜酒两部分组成。其隆重程度,也就在迎亲车辆和喜酒桌数的多寡。受西方元素影响,新人于正式婚礼前拍摄婚纱照也为多数新人所采纳。不过由于中国各地风俗不同,于婚礼的细节之处,也南北殊异。如浙江省舟山地区,无论城乡,今天仍有在正式婚礼前夜举办隆重的祭天祭祖仪式的传统,称为相喜。日本的婚礼可依宗教形式分成神道的神前式、佛教的佛前式、基督教的教会式,地点分别在神社、佛寺、教堂,但是,现在提供神前式、教会式的饭店、结婚式场等也相当多,未必需要在前述的宗教设施举办婚礼。受历史的影响,神前式和教会式已相当普及于日本社会,佛前式则即使一般信徒也较少采用。加拿大籍马偕牧师于1871年底到台湾传教,在他的《台湾六记》一书提及,1873年3月2日他在台北县五股设立的教会,举行台湾史上第一次的基督教式结婚典礼,陈郑联姻(陈男25岁;郑女17岁),新娘坐的轿子,后面跟着25个苦力,沿路燃放鞭炮,马偕则为证婚人。1895年台湾进入日本统治时代,日本政府为推动现代化,将西式婚礼冠上“文明婚礼”,藉以改变民众所熟知的传统迎亲嫁娶习俗。依据1915年1月1日《台湾日日新报》的报导,台北的廖坎与陈阿娟结婚除去旧礼,共乘自动车(轿车),由于1912年才有第一部汽车进口台湾,廖坎夫妇是目前资料中,最早乘坐轿车的新人。同一天,翁俊明医师的婚礼在台南举行,司仪则是连雅堂。自此,台湾政商界望族的结婚多依此方式。而一般婚宴则随婚礼结束登场,民众多以“办桌”或到大酒楼餐厅举行喜宴,台北市著名的餐厅有“江山楼”(今延平北路二段,吴江山创办)、“蓬莱阁”(圆环边,陈水田创办),医师杜聪明即选在江山楼宴客,据统计蓬莱阁光在1935年就有超过250对新人预定喜宴。而西式餐宴则选择在铁路旅馆(今新光摩天大楼,可容纳150人,全台唯一洋式饭店)举行。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般只在穆斯林民族中通婚,尤其排斥妇女外嫁非穆斯林诸族。举行婚礼仪式时,客人分男(左)、女(右)两厢,由阿訇或伊玛木居中念诵《古兰经》,并主持婚礼。“尼卡哈”是《古兰经》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训条,又叫“喜经”。“尼卡哈”念完,穆斯林男女青年的婚礼结束,这对新婚夫妇便成为合法夫妻。按照伊斯兰教规定,在阿訇向新郎新娘询问结婚意愿时,最多只能询问三次,得到肯定回答后,念尼卡哈,包括哇孜(双方要担负责任、义务的重要性)。之后吃饭。
相关
-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本分类名称尚未确定,目前根据伯杰氏手册暂称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本门包括一些能抵抗严酷环境的球状细菌,分为两个目。异常球菌目只有一个属,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包括几个耐
- 乳腺癌乳腺癌是由乳房组织发展成的癌症。乳腺癌的征象包括乳房肿块、乳房形状改变、皮肤凹陷、乳头分泌物或是皮肤出现红色鳞屑状斑块。而出现远端转移的病患,可能会有骨痛(英语:Bone
- 恩替卡韦恩替卡韦(英语:Entecavi),是一种抗病毒药物,用以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见的商用药品名为贝乐克(英语:Baraclude)。同时患有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的患者,不建议单独使用本品,应同时合并抗
- 多肽肽(英语:peptide,来自希腊文的“消化”),旧称胜,即胜肽,又称缩氨酸,是天然存在的小生物分子,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由于氨基酸的分子最小,蛋白质最大,而它们则是氨基酸单体组
- 全身性发炎反应症候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一个影响到整个身体的炎症反应。它是身体的应激性反应,是机体应对一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的方式。虽
- 国家列表以下是位于北美洲的国家及海外领土列表,当中包括名称、国旗、首都、货币、官方语言、面积 、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PP)以及地图 。(属地以浅蓝色背景显示)北
- 中部美洲中部美洲,又译美索美洲(Mesoamerica),是一个历史上的地区和文化区,地理上位于北美洲。覆盖区域自中部墨西哥延伸经过伯利兹、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一直到哥斯
- 嗝气嗝气(又称作饱嗝,中医学上称为嗳气或噫气)指气体经由上消化道(经由食道和胃)往上并从口腔排出。通常伴随着特有的声音,偶尔带有气味。中文语词使用上,“嗝气”经常与“打嗝”混淆,后
- 循证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实证医学(英语:Evidence-based medicine
- 类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英语:Leukemoid Reaction),是描述一类白细胞总量的增加、或白细胞增多症(英语:leukocytosis),其为一种因压力或感染而引起的生理反应,而非一种譬如白血病之类的血液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