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玄靓

✍ dations ◷ 2025-11-24 13:59:35 #张玄靓

凉冲王张玄靓(350年-363年),字元安,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为张重华之子,张曜灵之弟。张玄靓年幼继位,前凉国政先后在张瓘、宋混、宋澄、张邕及张天锡手中掌握,期间政变频仍,张玄靓最终亦因张天锡政变而被杀。

张玄靓于和平元年(354年)获张祚封为凉武侯。和平二年(355年),张祚被杀,张玄靓被宋混、张琚推为大将军、凉州牧、护羌校尉、西平公,恢复年号为建兴四十三年。不久,河州刺史张瓘返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张玄靓再被推为凉王,政事决于张瓘。次年(356年)前秦派使者阎负、梁殊前来,要劝说前凉臣服于前秦,张瓘恐惧,于是劝导张玄靓向前秦称藩,而前秦亦以张玄靓所称的官爵授命。

张玄靓继位后,前凉国内先后有李俨、卫�和马基等人反叛,张瓘击败了卫�并讨平马基。其时张瓘、张琚兄弟赏罚都依从自己爱恶,无视纲纪,又不听谏言,故并不得人心。可是他们自以势力强大,且有功勋,所以有篡位的意图,然而就忌惮忠心刚直的宋混。建兴四十七年(359年),张瓘征集了数万兵并会聚于姑臧,想要消灭宋混兄弟,宋混及宋澄知道后就率领壮士杨和等四十多骑到南城,并向各个兵营宣称张瓘谋反,太后下令诛除他,很快就召集到二千多人。随后宋混率众与张瓘决战,张瓘兵败,其部众都背弃张瓘,向宋混投降,张瓘兄弟于是自杀。事后宋混代替张瓘掌政,张玄靓为宋混所建议去凉王称号,改称凉州牧。建兴四十九年(361年),宋混去世,张玄靓顺从宋混遗言而让宋澄掌政,不过右司马张邕不满宋澄专政,同年即起兵攻灭宋澄,并诛杀宋氏一族。张玄靓随后又改让张邕与叔父张天锡共同掌政。可是,张邕自恃功勋大而行事骄纵,滥用刑法,更与马太后私通,树立党羽,很不得人心,张天锡就是再次发动政变,张邕兵败自杀,其党众皆被张天锡诛杀。张玄靓遂以张天锡一人掌政。十二月,张天锡让张玄靓改奉当时东晋的升平年号,称升平五年。晋廷则授张玄靓大都督陇右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

升平七年(363年),马太后去世,张玄靓以其母郭夫人为太妃,而郭夫人因不满张天锡专政而与张钦图谋发动政变,可是图谋外泄,张钦等人都被张天锡杀害。张天锡随后便发动政变,派兵入宫杀死张玄靓,向外宣称张玄靓暴毙,享年十四岁。

张玄靓被下葬平陵。张天锡谥为冲王。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赐谥号敬悼公。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北魏 / 南朝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相关

  • 种群遗传学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威廉·贝利斯威廉·贝利斯爵士(英语:Sir William Bayliss,1860年5月2日-1924年8月27日),英国生理学家。他以揭示分泌素的作用机理而知名,此外还研究了酶的机理、心电图的原理以及血管的收缩扩张
  • 逃生梯逃生梯又称消防梯,为一种建筑设施作为火灾时的逃生通道,各国消防法多有规定设置,并列入建筑消防执照检查项目。逃生梯通常别于主要日常楼梯,以做为第二通道的特性设置,美国有诸多
  • 尾崎行雄尾崎行雄(1858年12月24日-1954年10月6日),号咢堂,日本政治家,有“宪政之神”、“议会政治之父”之称。他自1890年起担任众议院议员,至1953年止,历时共63年。1898年曾短暂担任文部大
  • 博赫纳积分在数学中,以萨洛蒙·博赫纳命名的博赫纳积分(英语:Bochner integral)作为简单函数积分的极限,将勒贝格积分的定义推广到在巴拿赫空间中取值的函数。令(, Σ, μ)为测度空间,为巴
  • 新海灌区新海灌区,是台湾台北盆地西南部的一个灌溉区域,其水源主要为大汉溪与一小部分新店溪。新海灌区又可细分为“新庄灌区”与“海山灌区”,海山灌区包括新北市的土城、板桥、中和、
  • 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巴斯克·努涅斯·德·巴尔波亚(西班牙语:Vasco Núñez de Balboa,1475年-1519年1月12-21日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探险家。他来自偏远的西班牙西部地区,为埃斯特雷马杜拉的许多征服
  • 浅乃晴美0浅乃晴美(日语:浅乃ハルミ、あさの はるみ,1986年4月6日-),日本的AV女优。出身于日本爱知县。属于T-POWERS事务所。兴趣是料理,专长是乒乓球。在演出作品中经常以童颜巨乳的形象作
  • 外皮系统外皮系统包覆在生物体的表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的分界,并且保护生物体免受外来物的侵犯。以单细胞生物而言,外皮即是细胞膜及黏附在胞膜外
  • 益州郡云南政权益州郡,是中国古代地名,三国以后改称建宁郡,范围在今天的云南省。这里以前是“南蛮”古王国滇国的领地,汉武帝时设立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三国时期,蜀汉将其改名建宁郡,迁郡治到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境内)。西晋初年,设立宁州,味县成为州治,而建宁郡也成为主要政治中心。直到唐朝初年,建宁始终是南中地区的核心。三国时郡治滇池县(今云南省澄江县西)。章武三年(223年)益州大姓雍闿据郡叛乱,时益州太守张裔驻牂牁郡平夷县(今贵州省仁怀市西南),遥领郡职。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后改名建宁郡。然而叛乱仍旧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