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日治时期

✍ dations ◷ 2025-04-27 03:59:21 #印度尼西亚日治时期
荷属东印度日占时期,是指从1942年3月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一直保持着对印度尼西亚的占领。日本的占领是第一次对于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统治的真正挑战—结束了荷兰的殖民统治—带来了大量的、异常的变革以及最终的分水岭,使印度尼西亚革命通过一种原本多半不可能实现的手段提前3年到来。因为本土被纳粹德国占领,荷兰基本没有能力对日本军队的入侵做出任何防御。在第一次进攻婆罗洲后不到3个月,日本海军和陆军便击溃了荷兰人和同盟军。1944-1945年,同盟军大幅绕过印度尼西亚,并没有进攻人口密集的地区,例如爪哇和苏门答腊。因此,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领土才得以解放。民众的改变,是日本的统治对于印度尼西亚造成的最深远的影响。日本右派主张大多数印尼人对于日本的入侵非常乐观甚至开心,认为他们把自己从荷兰人手里解放了出来。在爪哇,以及苏门答腊的一小部分,日本人教育、训练并且武装了很多印尼青年,并且给了这些部队的本土领袖一些政治权力,试图从根本建立起类似满洲国的亲日国家。通过摧毁荷兰人的殖民统治,培植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领导,日本原本的占领措施间接为日后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创造了条件。日本投降当日,印尼随即宣布独立。然而荷兰政府仍然希望将夺回对东印度的统治,印度尼西亚经历了5年艰苦的内战,政治、军事和社会动乱,才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到1942年前,印尼自大航海时代已被荷兰殖民统治了几百年,被称为荷属东印度。1929年,于印尼民族主义觉醒时期,印尼民族领袖苏卡诺和穆罕默德·哈达(后来成为印尼总统与副总统)预见了即将爆发的太平洋战争,而日军向印尼的进军将会为独立条件带来优势。日军宣传自己为“亚细亚之光”。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在19世纪末成功转型为现代科技社会的国家,且在亚洲诸国大部分都在欧洲和美国的控制下时,一直保持独立。后来甚至在战争中击败了欧洲强权俄国 。入侵中国后,日本将注意转向东南亚,宣扬其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来增强其在亚洲的控制权。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日本逐渐加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在东印度建立其事业。从小镇理发店、照相馆和店员,到像是铃木和三菱这些涉足蔗糖贸易的大型商店与企业。荷裔士兵被送往集中营,印尼裔士兵则被释放。由于荷兰人认为日军会为了管理殖民地而继续让荷兰官员留任,大部分荷兰人不愿意离开。然而事与愿违,荷兰人全部被送往集中营,高阶和技术性职位则由日本人或印尼人代替。日军接管了像是港口、邮政机关等公家机构和单位。除了10万欧裔公民(还包括一些华裔公民)以外,还有8万名荷、英、澳、美军士兵被送往集中营,在那里死亡率高达百分之13到30。印尼本土统治阶层和政治家为了保有自己的影响力与谋求独立而与日本人合作。日本给予地方菁英权力,让他们支持日本的工厂和武装力量。印尼人的合作让日军得以专注在确保东印度群岛的空路和海路的安全,以保护邮便通路不受盟军干扰。对于日军占领的经验感受随着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住在重要战略地区的平民经历了日军的折磨,强暴,任意逮捕和处决,以及其他战争罪行。成千上万的印尼人不论男女都被带离印尼到日本的各个占领区成为强迫劳动者(日语为“劳务者”),用来修筑防御工事、军火制造、充当慰安妇,在日本的军事项目中被奴役,包括泰缅铁路,许多结果死于虐待和饥饿。在爪哇,400万至1000万的“劳务者”被迫参与日本军事工程。约27万的爪哇工人被送往其他日本占据的东南亚地区,只有52,000被遣返的,这意味着有80%的死亡率。成千上万的印尼人饿死,作为奴工工作,或者被迫离开家园。后来的联合国报告指出,400万人死于日本占领期间的饥荒和强迫劳动,其中包括30,000欧洲的平民被拘禁死亡。荷兰一项政府研究描述了日本军方招募妇女充当妓女在印尼生效。它的结论是这之间有200至300欧洲妇女在日军妓院工作,“其中65人肯定被迫卖淫。”。而与苏丹·夏赫里尔组织地下学生反抗运动同时进行反对运动的是左翼的阿米尔·谢里夫丁,谢里夫丁获得来自荷兰政府的25,000古尔登的资助,以其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主义,创建了地下反抗组织。阿米尔于1943年遭到日军逮捕,后来在苏卡诺的介入下免于死刑,从此事开始日军才认知到苏卡诺在印尼的声望与重要程度。除了阿米尔·谢里夫丁以外,多是华人、安汶人和美娜多人参与反抗组织。1943年9月于南加里曼丹亚汶泰(Amuntai),在坤甸事件仍未爆发前,曾有一项由印尼民族主义者和荷兰人共同策划对抗日军的起义计划被揭发。计划涉及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并驱逐日军,然而计划失败了。在二战爆发前几十年,荷兰政府成功镇压较小型的印尼民族主义运动,在日本人眼中这是适合独立建国的征兆。日军占领期间,日军鼓励并支持印尼民族主义,创设新的印尼语学校,并重用如苏卡诺的民族主义者。越来越激烈的民族主义,加上日军所造成的荷兰殖民政府体系崩坏,为战后的印尼独立战争提供良好的基础。然而在日军占领的最初两个月,日军依然禁止在政治上使用印尼作为国家的名字,以及日后成为印尼国旗、象征民族主义的红白旗,也在除了最初期与最末期以外的其他期间,被禁止使用。日本一方面协助缅甸与菲律宾独立,一方面出于资源的考量而将印尼置于日本帝国军政体系下。日本当局将爪哇岛视为政治上最重要,但是经济上最不重要的地方。爪哇居民是日军主要的劳力来源。和荷兰政府的禁止政策不同,日本人鼓励爪哇岛上印尼民族主义的发展,增加爪哇人民的政治练达度(在苏门答腊方面也在后来执行类似的策略,但当时日本的败迹已相当明显)。在日本海军的控制下的其他岛屿,则被认为政治上不重要,但是经济上占重要地位的地方,这些地方采行高压统治。爪哇岛与其他岛屿受日本占领经验上的不同,为日后的印尼独立战争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取得印尼人的支持,并获得更多劳力,以对抗盟军。日本要求印尼民族主义者如苏卡诺、穆罕默德·哈达来动员印尼人支持日本1943年4月16日创立的动员总部Putera(印尼语:Pusat Tenaga Rakyat)。1944年3月1日由爪哇奉公会(ジャワ奉公会 )取代,招募到的人力许多成为强迫劳动的劳务者(ろうむしゃ,Romusha),有许多印尼人响应日本的号召后再也无法回到家乡。日军也提供印尼青年武器,给予军事训练,其中还组成了志愿性质的乡土防卫义勇军(印尼语:PETA)。最初乡土防卫义勇军的成立目的,在于动员当地人以支援日军,但最后成为了印尼共和国在1945年到1949年的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中的核心势力,许多义勇军成员加入了1945年创立的印度尼西亚国民军。1945年4月29日,日军创设了独立准备调查会(印尼语:BPUPKI),讨论印尼独立的准备和各种相关问题。由第16军司令官原田熊吉于爪哇创立。对于印尼独立后的政体问题和方向进行了许多讨论。根据1941年11月26日制定的《关于占领地军政实施的陆海军中央协定》(占领地军政実施ニ関スル陆海军中央协定),荷属东印度被划为三个单独的占领区:爪哇和马都拉划归今村均的陆军第16军管辖;苏门答腊划归山下奉文的陆军第25军管辖,25军的司令部设在新加坡,同时在1943年4月前一直控制着马来亚,失去马来亚后,其控制范围限缩到仅有苏门答腊,并将司令部移至武吉丁宜,而第16军司令部设在雅加达;荷属婆罗洲、西里伯斯、马鹿加及小巽他群岛则由海军第二南遣舰队管辖。每一占领区设立军政监部,负责地方行政,军政监部首脑由驻军司令兼任,下设总务、内政、司法、警察、市政工程、经济事务、审计和宣传八个部。爪哇被分为2个省、17个州和1个特别市(雅加达),苏门答腊设10个州,分别是亚齐州、苏门答腊东海岸州、达巴努里州、廖内州、苏门答腊西海岸州、占碑州、明古连州、巨港州、楠榜州、邦加-勿里洞州。内地・外地

相关

  • 马丁·史瓦西马丁·史瓦西(德语:Martin Schwarzschild,1912年5月31日-1997年4月10日),德裔美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知名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的儿子。瑞士天文学家罗伯特·埃姆登的外甥。
  • 所罗门·莱夫谢茨所罗门·莱夫谢茨(英语:Solomon Lefschetz,1884年9月3日-1972年10月5日),美国数学家。他在代数拓扑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并将这方面的理论应用到代数几何及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研
  • 阿哈龙·拉津阿哈龙·拉津(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
  • 寄宿寄宿是指以住宿的目的在某地待处,现代的宾馆、酒店都有寄宿之意。而把儿童、老人或其他被照顾者安置于院舍,亦是寄宿的一种。目前在大学以及一部分中小学都有寄宿现象,设有宿舍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英语:Adrenergic receptors,或称为肾上腺素受体)是一类接受儿茶酚胺类物质刺激的代谢型G蛋白偶联受体,所接受的儿茶酚胺类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尽管
  • 非共价非共价键并不依赖电子间的共享,而是依赖正负电荷间的吸引力,因此吸力较弱,故仅需较小的力量就可将之打断。非共价键主要出现于超分子化学中,所担任的角色为:维持脱氧核糖核酸(DNA,
  • 劳亚古大陆劳亚大陆(英文名:Laurasia)又译劳拉西亚大陆,为地质史古陆之一,存在于侏罗纪到白垩纪。劳亚大陆包含现今北半球大部分陆地。由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哈萨克大陆、
  • 黄昏鸟†H. regalis Marsh, 1872 †H. crassipes (Marsh, 1876) †H. gracilis Marsh, 1876 †H. altus (Marsh, 1893) †H. montana Schufeldt, 1915 †H. rossicus Nesov & Yark
  • 转录偶联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是一种DNA修复方法。由于化学、辐射和很多其他因素的都会对DNA碱基对造成破坏,DNA时常需要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是其中一种很重
  • 石墙杰克逊托马斯·乔纳森·“石墙”·杰克逊(Thomas Jonathan "Stonewall" Jackson,1824年1月21日-1863年5月10日),美国内战期间著名的南军将领。托马斯·杰克逊在罗伯特·李将军的北弗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