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FtsZ
✍ dations ◷ 2025-04-26 13:15:01 #FtsZ
FtsZ是一种由细菌ftsZ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组装在接下来会发生细胞分裂,形成隔板的Z-环上,同时该蛋白也是真核生物微管蛋白在原核生物中的同源物。FtsZ以“长丝的温度敏感突变体Z”("Filament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 Z")命名。这个名字是基于大肠杆菌的细胞分裂突变体会因为两个子细胞无法分离而变成长丝状的假设。尽管原核细胞骨架是后来才提出的概念,但FtsZ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原核细胞骨架蛋白。早在1950年代时,广田幸敬(日语:廣田幸敬)及其同事在筛选细菌的细胞分裂相关基因时即发现了它,而至1991年时乔·鲁特肯豪斯和毕尔飞发现于细胞分裂时FtsZ组成了Z环。在小立碗藓(英语:Physcomitrella patens)的叶绿体中发现的核编码的FtsZ是其分裂所必须的,这也是第一个发现的细胞器分裂必须蛋白。在细胞分裂中,FtsZ是第一个移动到分裂处的蛋白,并招募其它相关蛋白来生成两个新细胞之间的细胞壁。FtsZ在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作用相当于肌动蛋白在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但不像真核生物中出现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环,FtsZ并没有已知的马达蛋白与之结合。因此,胞质分裂力的起源仍不清楚,但科学家认为新细胞壁的局部合成为该力的一部分。在欧萨哇(Osawa)2009年的一项脂质体实验中,FtsZ显示了它能在没有其它蛋白存在下施加收缩力的能力。
相关
- 巴特氏症候群2巴特氏症候群(Bartter syndrome)是一群肾小管病变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症状为低血钾、低血氯、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血中肾素浓度过高,但血压同时为正常。此症候群为肾小管上的数个离子
- 康恩氏综合征原发性高醛固酮症(Primary aldosteronism),又称康氏症(Conn's syndrome),是肾上腺生产过量醛固酮而造成肾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通常症状不严重。大多数人会引起高血压,导致视
- 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里,微观粒子有时会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较不显著),有时又会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较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波动或粒子的性质。这种称为波粒二象性(wave-par
- 宽鳞多孔菌宽鳞多孔菌(学名:Polyporus squamosus),属多孔菌科一种,是木栖腐生的中型菇类,可食用。它广泛分布,在北美,澳洲,亚洲和欧洲均有发现,生活在硬木树种林中。该物种于1778年由英国生物学
- 叶卡捷琳堡叶卡捷琳堡(俄语:Екатеринбу́рг),亦称凯瑟琳堡,曾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Свердло́вск),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塞特河由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叶卡捷琳堡是俄罗斯
- 漂白水漂白剂是一些化学物品,可透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色分子反应成无色分子,来将颜色去除或变淡以达至漂白物品的功用。漂白剂依据其在漂白过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担任的角色来区分
- 医学伦理医学伦理学(英语:medical ethics)是在人类以预防、医疗卫生行为、医学研究以及卫生事业管理等有关的道德现象的基础上,确立伦理学依据及其概念体系,概括出基本的伦理原则或准则、
- 伊特鲁里亚人伊特鲁里亚文明(Etruscan civilization)是伊特鲁里亚地区(今意大利半岛及科西嘉岛)于公元前12世纪至前1世纪所发展出来的文明,其活动范围为亚平宁半岛中北部。迄今为止,考古学界和
- A04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A04(镇吐药和止呕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
- 沸腾管沸腾管(Boiling Tube)又称为大试管,是一种在实验室常见的玻璃容器,它的大小、长度和容量均比一般试管大。与一般试管不一样,沸腾管能承受本生灯的高热而不破裂。它的开口比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