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sZ

✍ dations ◷ 2025-08-08 04:33:39 #FtsZ
FtsZ是一种由细菌ftsZ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组装在接下来会发生细胞分裂,形成隔板的Z-环上,同时该蛋白也是真核生物微管蛋白在原核生物中的同源物。FtsZ以“长丝的温度敏感突变体Z”("Filament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 Z")命名。这个名字是基于大肠杆菌的细胞分裂突变体会因为两个子细胞无法分离而变成长丝状的假设。尽管原核细胞骨架是后来才提出的概念,但FtsZ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原核细胞骨架蛋白。早在1950年代时,广田幸敬(日语:廣田幸敬)及其同事在筛选细菌的细胞分裂相关基因时即发现了它,而至1991年时乔·鲁特肯豪斯和毕尔飞发现于细胞分裂时FtsZ组成了Z环。在小立碗藓(英语:Physcomitrella patens)的叶绿体中发现的核编码的FtsZ是其分裂所必须的,这也是第一个发现的细胞器分裂必须蛋白。在细胞分裂中,FtsZ是第一个移动到分裂处的蛋白,并招募其它相关蛋白来生成两个新细胞之间的细胞壁。FtsZ在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作用相当于肌动蛋白在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但不像真核生物中出现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环,FtsZ并没有已知的马达蛋白与之结合。因此,胞质分裂力的起源仍不清楚,但科学家认为新细胞壁的局部合成为该力的一部分。在欧萨哇(Osawa)2009年的一项脂质体实验中,FtsZ显示了它能在没有其它蛋白存在下施加收缩力的能力。

相关

  • 摩尔质量在化学中,摩尔质量(英文:molar mass)是每一摩尔化学元素或者化合物的质量,符号为 .mw-parser-output .serif{font-family:Times,serif}Mmol。摩尔质量是一种物质的宏观性质,而非微
  • 西哥特人西哥特人(拉丁语:Visigothi),港、台译作西哥德人,是东日耳曼部落的两个主要分支之一,另一个分支是东哥特人。在民族大迁移时期,是摧毁罗马帝国的众多蛮族中的一个。公元4世纪西哥特
  • 萨克逊人撒克逊人(英语:Saxons,德语:Sachsen),日耳曼蛮族之一,早年分布在德国境内的下萨克森一带,公元5世纪入侵不列颠岛。中文史学界以“撒克逊人”指登陆不列颠岛的部分,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
  • 咬甲癖咬甲癖是在紧张、压力、饥饿或无聊状态下啃咬指甲或趾甲的习惯性行为。有时也是心理或情绪失控的症状。这是一种强迫性、甚至是无意识的行为习惯,患者有时无法或难以意识到自
  • 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英语:Retinal detachment)是因视网膜从下层支撑组织上剥离下来而导致的急性眼部疾病。症状包括飞蚊症的数量增加,闪光症(英语:photopsia),视野外部恶化,有点类似视野一部
  • 非标准模型在数理逻辑的模型论中,称某理论的模型为非标准模型,如果它与预期模型(或称标准模型)不同构。如果预期模型是无限的, 且使用的语言是一阶的,则非标准模型的存在性由勒文海姆–斯科
  • 牙线牙线为是一种清洁牙齿的细线。分涂蜡和不涂蜡两种。刷牙只能清洁牙齿的内外两面,牙龈以上的地区。对于牙齿之间的牙缝和牙周腔的牙垢、菌斑等,牙医一般推荐在牙膏和杀菌漱口水
  • VENI VIDI VICI我来,我见,我征服(拉丁语:VENI VIDI VICI,国际音标:.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
  •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英语:secretin)为史上首个被发现的激素。是由十二指肠分泌的含27个氨基酸的激素。它的产生可由多种因素刺激,其中最强的刺激信号是胃酸中的盐酸。这种激素可作用于胰腺
  • B01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B01(Antithrombotic agents)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