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甲癖

✍ dations ◷ 2025-11-29 03:08:49 #咬甲癖
咬甲癖是在紧张、压力、饥饿或无聊状态下啃咬指甲或趾甲的习惯性行为。有时也是心理或情绪失控的症状。这是一种强迫性、甚至是无意识的行为习惯,患者有时无法或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曾有记载显示某些患者在入睡时咬指甲。对于此种行为,有解释认为是由于做梦时或者梦境中事件造成的压力,或者是由于平时压力的表现。咬甲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一种轻度自残行为。根据佛洛依德学说的解释,咬甲是口腔期粘滞的表现。大约有30%的7至10岁儿童与45%的青少年有此癖好。被咬的指尖,尤其是甲缘的皮肤,对于疼痛极为敏感。甲刺是角质层上的破损皮肤,当它们被不当地移除后,手指将容易被微生物与病毒的感染,并患上甲沟炎。牙疾也被认为与咬甲癖有所联系。此外,咬甲还有可能会使甲缝中难以清洁的细菌进入口中。行为疗法往往可单独进行或作为其它治疗手段的补充。咬甲戒断的第一阶段为相反习惯训练(Habit Reversal Training ,HRT),这一阶段包括四个步骤,目的是使患者忘记咬甲习惯,或是代之以其它更积极的习惯。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刺激避免疗法(stimulus control therapy)来发现并消除经常导致咬甲冲动的刺激因素。也可以用咬具来避免咬甲行为。消除症状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与行为治疗相结合。某些药物对于治疗咬甲成效显著。目前,某些最新的特效抗抑郁剂被用于咬甲治疗。此类药物也被用于治疗拔毛癖、心理强迫症。这些药物包括氯米帕明(clomipramine)、氟西汀(flu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氟伏沙明(fluvoxamine)、西酞普兰(citalopram)、依他普仑(escitalopram)、奈法唑酮(nefazodone)以及文拉法辛(venlafaxine)等。此外,小剂量使用精神分裂类药物如利培酮(risperidone)、奥兰扎平(ola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阿立哌唑(aripiprazole)可强化抗抑郁剂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精神分裂类药物并不代表咬甲癖患者还有精神分裂症。

相关

  • 匹鲁卡品匹鲁卡品(INN:Pilocarpine)是一种药物,又名毛果芸香碱;是从毛果芸香属植物叶中提出的生物碱,是一种胆碱类之副交感神经促进剂,一般用于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及口腔干燥。毛果芸香碱于18
  • 牛仔裤牛仔裤是裤子的一种,于19世纪由美国人雅各布·W·戴维斯同巴伐利亚裔美国籍李维·斯特劳斯发明并开始生产。1850年代末期,李维·斯特劳斯来到美国旧金山。他原来是位布商,随身
  • 粘孢子总门粘孢子总门(学名:Myzozoa)是一个非正式的分类,位于囊泡藻界。它是顶复门与双鞭毛虫门的合称。二者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同样feed through myzocytosis。
  • 腹痛stomach ache, tummy ache Field =腹痛又可称(abdominal pain、stomach pain、肚痛、肚子疼等)泛指腹部及其周围部分的疼痛症状,常见的病因包含肠胃炎、大肠激躁症。
  •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英语:sensory system)是神经系统中处理感觉信息的一部分。感觉系统包括感受器、神经通路以及大脑中和感觉知觉有关的部分。通常而言感觉系统包括那些和视觉、听觉、触
  • 计算机的可视化可视化是指用于创建图形、图像或动画,以便交流沟通讯息的任何技术和方法。在历史上包括洞穴壁画、埃及象形文字等,如今可视化有不断扩大的应用领域,如科学教育、工程、互动多媒
  • 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英语:Christian culture)是信仰基督教为主的人群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并构成了基督教文明(Christian civilization)的主体。基督教源于中东地区游牧民族以色列人的
  • 撒拉森人撒拉森人,或译萨拉森人,系源自阿拉伯文的“东方人(شرقيين‎、sharqiyyin)”,转写成希腊文作Σαρακηνοί、Sarakēnoí,拉丁文作Saracen(撒拉坚),中文则受英语化或晚期拉
  • 信息解析解析可以指:
  • 人类微生物菌落项目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英语:Human Microbiome Project,缩写:HMP)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2008年发起的一项旨在鉴定与阐明和人类健康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人类微生物组)功能的计划,计划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