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牙线
✍ dations ◷ 2025-05-15 11:30:55 #牙线
牙线为是一种清洁牙齿的细线。分涂蜡和不涂蜡两种。刷牙只能清洁牙齿的内外两面,牙龈以上的地区。对于牙齿之间的牙缝和牙周腔的牙垢、菌斑等,牙医一般推荐在牙膏和杀菌漱口水之外,也每天使用牙线清洁,避免食物残渣在牙缝堆积。长期使用牙线可以减少牙周病、口臭、蛀牙等疾病。在史前人类的遗骸上,发现过使用牙线的痕迹。19世纪美国新奥尔良的牙医Levi Spear Parmly被记载推荐人们使用丝线清洁牙齿。其后有一系列的公司生产各种丝制牙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发现尼龙更耐磨和有弹性,作为牙线使用的时候不容易分叉,因此取代了丝线。其后又有掺聚四氟乙烯等的高分子材料被用于牙线。20世纪后半期,随着口腔卫生被重视而广泛流行。理论上以每次饭后应使用牙线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不过在实际操作上,大多数人每天一次已经不容易了。去牙医诊所洗牙的时候,医生也会在去除结石后使用牙线清洁。牙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较幼呈扁身,表面有蜡质,另一种是直径较粗呈圆身,但富有弹性。前者扁身的牙线较易放入牙缝,对初次使用牙线人士较易操作。后者圆身的牙线需要拉紧后才可以放进牙缝,使用上较为困难,但清洁效果较佳。具体使用:上述过程比较繁琐,开始使用的时候可能有些困难,需要在练习中逐渐熟练。另外,开始时牙龈部分会有酸痛、出血现象,这些一般是正常现象,牙肉出血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牙缝长期不清洁导致牙肉已经发炎,这是牙周病的早期现象,但继续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一周后,牙肉出血情况会减少。如果几个星期后仍然存在出血问题,则应尽早到牙医诊所检查。对于过于宽大的牙缝,也可使用牙间刷来清洁,但是根据牙医师表示,牙间刷并不适合牙齿状况正常的民众,通常用于因牙周病或其他疾病而使牙床萎缩的患者。
相关
-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英语:Gram Staining)是用来鉴别细菌的一种方法:这种染色法利用细菌细胞壁上的生物化学性质不同,可将细菌分成两类,即革兰氏阳性(英语:Gram Positive)与革兰氏阴性(英语:Gram
- 黑猩猩黑猩猩(学名:Pan troglodytes)是黑猩猩属下的两个物种之一,另一种是倭黑猩猩(Bonobo (Pan paniscus))。根据黑猩猩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结果,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与人类具有较高的基因相似
- 疹疹为皮肤感染疾病的病征之一,疹通常是皮肤上的红肿、痒或皮肤粗糙。疹并没有特定的病因,可以是任何疾病所引起的。通常的病因包括病毒、免疫系统过量、食物或环境过敏所引起的
- 麦角胺麦角胺是麦角肽碱,是麦角类生物碱的一种,它在结构与生物化学上和Ergoline密切相关。它的结构和几种神经递质的结构相似,并且具有作为血管收缩剂的生物活性。它用于医学上用于治
- 布拉柴维尔布拉柴维尔(法语:Brazzaville),简称布拉柴,位于刚果共和国南部刚果河畔的斯坦利湖北岸,与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隔河相望,是刚果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2005年人口1,174,000人
- 中岛宏中岛宏(日语:中嶋 宏/なかじま ひろし Nakajima Hiroshi,1928年5月16日-2013年1月26日)是前任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日本千叶县出生,东京医科大学毕业。
- 阿斯克勒庇俄斯阿斯克勒庇俄斯(希腊语:Ἀσκληπιός,拉丁语:Asclepi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医神,在古罗马神话中被称为埃斯库拉庇乌斯(拉丁语:Aesculapius),他是太阳神阿波罗之子,形象为手持蛇杖。
- 苯丙氨酸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简称Phe或F),是二十种常见氨基酸的一种,化学式为:C6H5CH2CH(NH2)COOH,在室温下为粉末状固体。它是一种必需氨基酸,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须从饮食中摄取。因为
- 先天性无阴道先天性无阴道(英语:Congenital Absence of Vagina),是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或双侧副中肾管尾端发育不良所致的一种先天性异常。常合并有先天性无子宫或仅有痕迹子宫,偶也有发育正
- 烷基化抗肿瘤剂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或烷基化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使烷基转移到其他分子上,此过程称为烷基化。烷化剂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可用来当作化学武器,如芥子气。一般也应用于炼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