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萨卡峡谷

✍ dations ◷ 2025-10-17 03:25:23 #谷地,土卫三地形

伊萨卡峡谷(Ithaca Chasma)是位于土星卫星土卫三上的峡谷,以希腊岛屿伊萨基岛命名。该峡谷宽度平均100公里,深度3到5公里,全长2000公里,大约是土卫三的四分之三周长,是太阳系中最长的峡谷之一。伊萨卡峡谷和奥德修斯撞击坑大致成同心圆状。

伊萨卡峡谷是航海家1号于1980年11月12日飞掠土星时发现;但其全貌是在1981年航海家2号飞掠时才被拍摄下来。该峡谷是以希腊岛屿伊萨基岛命名。

伊萨卡峡谷是一个巨大的槽系统,深度约3公里,并且通过了土卫三两极,几乎环绕整个土卫三。伊萨卡峡谷与奥德修斯撞击坑大致成同心圆状,伊萨卡峡谷的一的端点距离奥德修斯撞击坑几乎只有20°。

伊萨卡峡谷在南方两个向南的分支峡谷部分结构较复杂。对外的峭壁由多个子平行的断崖和阶地组成。在该峡谷一些地方有环绕着有大量陨石坑平原的环状地形,高度约0.5公里。该峡谷某些部分宽度只有数公里,但最宽可超过100公里。

伊萨卡峡谷年代因为选择的撞击坑年代定年方式不同,有40亿或4到33亿年两种说法。计算撞击坑数量的方式可指出伊萨卡峡谷年代稍微较奥德修斯撞击坑年轻,而有大量陨石坑的平原则年代远久于伊萨卡峡谷。

伊萨卡峡谷的形成原因有两种假设。第一个是因为土卫三内部的液态水海洋凝固,造成土卫三膨胀使土卫三外壳为了调整增加的体积而破裂。在土卫三内部海洋凝固前形成的撞击坑可能会因此全部被破坏而消失。

土卫三表面的海洋可能在太阳系早期因为土卫四和土卫三之间2:3的轨道共振而存在。共振可能造成轨道离心率变化和潮汐加速造成的潮汐加热,使土卫三内部温度够高足以形成海洋。在卫星的轨道共振消失后,卫星海洋的冻结造成额外应力,因此形成伊萨卡峡谷。

另一个假设则是伊萨卡峡谷和位于峡谷一端附近的巨大撞击坑奥德修斯撞击坑同时形成。当形成撞击坑的撞击事件发生时,会产生震波并形成有多个环撞地堑的多环撞击盆地。但根据卡西尼号拍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撞击坑数量计算的方式定年结果,伊萨卡峡谷年代比奥德修斯撞击坑年代久,因此这一假说较不可能。


土卫三表面特征列表 · 伊萨卡峡谷 · 墨兰提俄斯撞击坑 · 奥德修斯撞击坑 · 珀涅罗珀撞击坑

相关

  • 卡迪卡迪可以指:
  • 建成圆环坐标:25°03′14.11″N 121°30′52.39″E / 25.0539194°N 121.5145528°E / 25.0539194; 121.5145528台北圆环,又名建成圆环,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的圆环,为南京西路、宁夏
  • 白灼虾白灼虾,是中国粤菜中的一种。采用鲜虾为原料,经过“白灼”技法烹制,然后蘸酱油、蒜汁食用,特点是味鲜、肉懒,保持了虾的原味。海水虾性温湿、味甘咸,入肾、脾经;虾肉有补肾壮阳,通乳
  • 台湾语言保护台湾语言保护主要以台湾本土语言为号召的语言复兴运动。目的是应对各地母语环境因国语运动而急剧衰落濒临灭绝的现状,并呼吁官方保护以各族群母语为载体的戏曲曲艺和民间文学
  • 阿根廷海阿根廷海是阿根廷的一个海,位于该国东南面的大西洋海域,面积约940,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5米,海岸线长度4,725米,最大水深2,224米,海水盐度3.5%。坐标:46°S 63°W / 46°S 63°
  • 阿波加斯特阿波加斯特(英语:Arbogast,?-394年),罗马帝国将领,法兰克人,步军长官。为格拉提安统治时期的统帅,在狄奥多西一世战胜马格努斯·马格西穆斯的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曾是瓦伦提尼安二
  • 彼得·贝伦斯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年4月14日-1940年2月27日),逝世于柏林。德国现代设计之父,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在建筑和设计方面的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他
  • 青崎有吾青崎有吾(1991年6月28日-),是日本推理小说家,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毕业于明治大学文学系,在校期间是明治大学推理研究会的成员。青崎有吾作品的特色是将校园生活的青春气息与艾勒里
  • 伊野尾慧伊野尾 慧(1990年6月22日-),日本歌手及演员,埼玉县入间市出身,为杰尼斯事务所旗下艺人,2007年11月以男子偶像团体Hey! Say! JUMP成员之一正式出道。身高173公分。加入杰尼斯事务所
  • 志志目彻志志目彻(Shishime Toru,1992年3月8日-)生于宫崎县都城市,是一名日本柔道运动员,曾获得2015年世界柔道锦标赛男子60公斤级铜牌。妹妹志志目爱也是柔道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