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 dations ◷ 2025-08-13 05:03:25 #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总计164人: - 53 个以色列平民于以色列境内被杀害。 47人在巴勒斯坦境内被杀害。总计2,162人: - 1,087个平民被以色列国防军杀害。 - 75个平民被以色列市民杀害。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48年–1949年) –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 – 水权争夺战争(1964年-1967年) – 六日战争(1967年) – 消耗战争(1968年–1970年) – 赎罪日战争(1973年) – 南黎巴嫩冲突(1978年) – 黎巴嫩战争(1982年) – 南黎巴嫩冲突(1982年–2000年) – 巴勒斯坦大起义(1987年–1991年) – 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2000年-2008年) – 黎巴嫩战争(2006年) – 加萨战争(2008年–2009年) – 加萨船队冲突“Intifada”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起义”,现在一般指1987年巴勒斯坦群众举行的大起义,反对以色列长期的军事占领。起因于1987年12月9日一辆犹太人的卡车闯入北加沙省的“加伯利亚难民营”,压死4名巴勒斯坦人,之后暴动迅速漫延到加萨、约旦河西岸地区和东耶路撒冷等地。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怒火中烧,走上街头,展开与以色列当局持续数年的对抗。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当时设在突尼斯(流亡政府),脱离巴解的“哈马斯”组织被猜测为幕后指挥者。在那次“起义”中,巴勒斯坦人创造出以落后“冷兵器”向以色列示威的斗争方式,即以青少年在街头投掷石块、自制燃烧瓶与现代武装的军警对抗;采用游行、罢工、抵制美以货物等和平方式,不与占领当局合作。这次起义到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之后才告一段落,但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的统治并未结束。沙龙在2000年9月28日强行参观位于东耶路撒冷圣殿山的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从而重新引发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旷日持久的暴力冲突,并导致第二次起义(阿克萨群众起义)。

相关

  • 种群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在生物学上,种群(英语:Population,或族群)指于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或者说是有个体组成,能够而且
  • 3d8 4s2 或 3d9 4s12, 8, 16, 2 或 2, 8, 17, 1蒸气压第一:737.1 kJ·mol−1 第二:1753.0 kJ·mol−1 第三:3395 kJ·mol−1 (主条目:镍的同位素.mw-parser-output ruby.zy{
  • 非插入式性行为非插入式性行为(non-penetrative sex,或outercourse),包括狂热爱抚(heavy petting)、擦印法(frottage)与相互抚慰(mutual masturbation),泛称性行动之中排除任何以身体部位或其他物体进
  • 阿黛利地面积立国历史阿黛利地(法语:Terre Adélie)是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不同于其它组成部分,法国对阿黛利地的主权没有得到国际普遍承认。阿黛利地为南极洲近印度洋的
  • 岩石圈岩石圈位于地球的表层,薄而坚硬。岩石圈在软流圈之上,包含部分上地幔和地壳。地壳在地幔之上,由莫氏不连续面作为分界。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由许多板块组成
  • 海蚀洞海蚀洞是受海水的侵蚀作用所形成的一个洞穴。在岩岸地区,波浪拍击岸边的强劲压力,每平方米可以高达数万公斤重,再加上水中夹带的沙砾,其侵蚀作用是相当惊人的。海流与波浪一样挖
  • 罗萨·帕克斯罗莎·路易丝·麦考利·帕克斯(英语:Rosa Louise McCauley Parks,1913年2月4日-2005年10月24日)是一位美国黑人民权行动主义者。1955年,她在公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乘客,因此遭逮捕,引
  • 刘建康刘建康(1917年9月1日-2017年11月6日),中国鱼类学家、生态学家,中国淡水生态学奠基人、鱼类实验生物学主要开创者之一。江苏吴江人。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士学位。194
  • 桃园市政府坐标:24°59′36″N 121°18′04″E / 24.993416°N 121.301025°E / 24.993416; 121.301025桃园市政府 (简称:桃市府)是中华民国桃园市的最高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属
  • 梁锡玙梁锡玙,字确轩,山西省汾州府介休县(今山西省介休)人,清朝政治人物。雍正二年(1724年)中举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特恩保举经学。授司业,与吴鼎同食俸办事。乾隆十七年,入上书房,累迁詹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