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 dations ◷ 2025-10-22 15:03:14 #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总计164人:
- 53 个以色列平民于以色列境内被杀害。
47人在巴勒斯坦境内被杀害。总计2,162人:
- 1,087个平民被以色列国防军杀害。
- 75个平民被以色列市民杀害。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48年–1949年) –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 –
水权争夺战争(1964年-1967年) –
六日战争(1967年) –
消耗战争(1968年–1970年) –
赎罪日战争(1973年) –
南黎巴嫩冲突(1978年) –
黎巴嫩战争(1982年) –
南黎巴嫩冲突(1982年–2000年) –
巴勒斯坦大起义(1987年–1991年) –
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2000年-2008年) –
黎巴嫩战争(2006年) –
加萨战争(2008年–2009年) –
加萨船队冲突“Intifada”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起义”,现在一般指1987年巴勒斯坦群众举行的大起义,反对以色列长期的军事占领。起因于1987年12月9日一辆犹太人的卡车闯入北加沙省的“加伯利亚难民营”,压死4名巴勒斯坦人,之后暴动迅速漫延到加萨、约旦河西岸地区和东耶路撒冷等地。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怒火中烧,走上街头,展开与以色列当局持续数年的对抗。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当时设在突尼斯(流亡政府),脱离巴解的“哈马斯”组织被猜测为幕后指挥者。在那次“起义”中,巴勒斯坦人创造出以落后“冷兵器”向以色列示威的斗争方式,即以青少年在街头投掷石块、自制燃烧瓶与现代武装的军警对抗;采用游行、罢工、抵制美以货物等和平方式,不与占领当局合作。这次起义到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之后才告一段落,但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的统治并未结束。沙龙在2000年9月28日强行参观位于东耶路撒冷圣殿山的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从而重新引发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旷日持久的暴力冲突,并导致第二次起义(阿克萨群众起义)。
相关
- 半干旱地区半干旱气候,又称草原气候,是降水量低于潜在的蒸散量,但又不像干旱气候那么极端的一种气候类型。柯本气候分类法提供的更精确定义是生态特征在沙漠气候和潮湿气候之间的气候。本
- 卡尔卡尔(Carl或Karl)可以指:
- 吉维特期吉维特期(英语:Givetian)是泥盆纪的第五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387.7–382.7百万年前。
- 维也纳州坐标:48°12′N 16°23′E / 48.200°N 16.383°E / 48.200; 16.383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是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也是该国最大城市,同时是奥地利九个邦之一。维也纳是奥地利
- 六经四配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朝鲜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李穑李滉 · 王仁 · 李齐贤
- 东京铁塔东京铁塔(日语:東京タワー/とうきょうタワー Tōkyō tawā */?,英语译名:Tokyo Tower,中文亦译为东京塔)是位于日本东京芝公园的电波塔。其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高333米
- 先麦芋头酥先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英语:Shan Mai Food CO., LTD.)创立于1967年,为台湾本土企业,曾是台中市大甲区知名的糕饼业者,同时也是芋头酥的创始店,其生产的芋头酥曾获选为“国宴点心”
- 美洲鸵鸟目美洲鸵鸟目(学名:Rheiformes)是鸟纲的一目,仅1科1属2种,即美洲鸵鸟和美洲小鸵。分布于美洲,为美洲最大的鸟类,体高约1.6米。群居。栖息于平原地带。
- 秩父事件秩父事件,是1884年10月31日至11月9日期间,埼玉县秩父郡发生的农民起义。农民要求政府拖欠债务,减少杂税。本事件波及邻近群马县、长野县的町村,数千人规模的大骚动,是自由民权运
- 卡顿卡顿县(Cotton County, Oklahoma)是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南部的一个县,南隔雷德河与德克萨斯州相望。面积1,663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6,614人。县治沃尔特斯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