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陆漂移
✍ dations ◷ 2025-02-23 14:02:17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学说是地球大陆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因此似乎在海床上“漂流”。最初由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中文中“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假说”均指同一概念。这个大胆的学说一直被学界忽视,直至1960年代海洋扩张说出现,令大陆飘移说得以发展,后来更阐述为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的想法已经被板块构造理论纳入,解释大陆如何移动。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称盘古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值得一提的是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有些根本的不同,前者假设推动力是潮汐,后者假想推动力是由于地幔出现对流,拖动板块。但在魏格纳1929年第四版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中,他已经接受了地幔对流提供动力的思想。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在他的地理百科全书中提及美洲是“因地震与潮汐而从欧洲及非洲分裂开去”及“如果有人拿出世界地图,然后仔细观测三大洲的海岸线,就会发现(大陆)分裂的痕迹”。来自南非的地质学家亚历山大·杜托伊特(荷兰语:Alexander du Toit)和英国的阿瑟·霍尔姆斯(英语:Arthur Holmes)都支持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假说。到了1950年代,大陆飘移学说仍然得不到普遍接受。在1960年代前,终于出现转机。罗伯特·迪茨(英语:Robert S. Dietz)、布鲁斯·希曾(英语:Bruce C. Heezen)和哈利·哈蒙德·赫斯得出一份地质研究报告,这就是海底扩张学说,得出实在的地质证据,解释了三大洲为何分裂,令大陆漂移学说更具说服力。首先,假设地球内部是玄武岩质,而地表则是花岗岩质,而大陆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样,浮在融熔状的玄武岩上。大陆因为潮汐的推动而移动分离。此学说在魏格纳因北极考察中,遭遇暴风雪而丧生之后就沉寂一时,到了六十年代,海底扩张学说中的地质报告证明了大西洋正在扩张,而三大洲就渐渐分离,令学界重新研究大陆漂移学说,后来更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亦是现今地质学根基。
相关
- 心内膜炎心内膜炎(英语:Endocarditis)是心脏的心内膜(心腔中的最深层的组织)引发的炎症,通常和心脏瓣膜有关。此外,心内膜炎也可能与室间隔(英语:interventricular septum)、腱索(英语:chordae t
- 狼狼(学名:Canis lupus),或称为灰狼,哺乳纲,犬科,在生物学上与狗为同一物种,为现生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物种。狼这个物种曾是地球上分布地区最广的哺乳动物,包括北美和欧亚大陆,但如今
- 格尔德·宾宁格尔德·宾宁(德语:Gerd Binnig,1947年7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47年,格尔德·宾宁出生在法兰克福,他回忆说:“
- 蛋白质纯化蛋白质纯化是指将一种或几种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通常是细胞、组织或整个器官)中分离的一系列过程。对于表征蛋白质功能、结构和相互作用来说,蛋白质纯化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蛋
-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英语:immunodeficiency)是指免疫系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失常或欠缺。免疫缺陷还可能降低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缺陷多为继发性(secondary)免疫缺陷,不过也有些人生来就有
- 曼图霍特普四世曼图霍特普四世(英语:Mentuhotep IV),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一王朝的末代国王(在位时期大约是公元前1998年—约公元前1991年)。他远征红海,目的是探险和采石。他死后由阿米尼姆亥特
- William Oughtred威廉·奥特雷德(英语:William Oughtred,1574年3月5日-1660年6月30日),英格兰数学家,圣公会牧师。在约翰·纳皮尔发明对数,埃德蒙·冈特创立了对数坐标之后,奥特雷德于1622年发明了滑
- 圆山大饭店圆山大饭店是位于中华民国台北市中山区剑潭山的地标性质中国风饭店,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早年为台湾首屈一指的大型国际性饭店。目前所见的宫殿风格建筑于1973年落成,是台北
- 植物化学物质植物化学成分(英语:Phytochemical,又称植物生化素,简称植化素、植生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内的天然化学成分。β-胡萝卜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存在于许多植物中。植生素通常指那些
- 角闪石角闪石是角闪石系列矿物的总称,根据其晶体结构可以被分为斜方角闪石和单斜角闪石两种。角闪石是含有氢氧根的链状结构硅酸盐。角闪石于变质岩及火成岩中极普遍存在,多由富含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