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陆漂移
✍ dations ◷ 2024-12-22 19:29:33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学说是地球大陆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因此似乎在海床上“漂流”。最初由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中文中“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假说”均指同一概念。这个大胆的学说一直被学界忽视,直至1960年代海洋扩张说出现,令大陆飘移说得以发展,后来更阐述为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的想法已经被板块构造理论纳入,解释大陆如何移动。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称盘古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值得一提的是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有些根本的不同,前者假设推动力是潮汐,后者假想推动力是由于地幔出现对流,拖动板块。但在魏格纳1929年第四版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中,他已经接受了地幔对流提供动力的思想。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在他的地理百科全书中提及美洲是“因地震与潮汐而从欧洲及非洲分裂开去”及“如果有人拿出世界地图,然后仔细观测三大洲的海岸线,就会发现(大陆)分裂的痕迹”。来自南非的地质学家亚历山大·杜托伊特(荷兰语:Alexander du Toit)和英国的阿瑟·霍尔姆斯(英语:Arthur Holmes)都支持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假说。到了1950年代,大陆飘移学说仍然得不到普遍接受。在1960年代前,终于出现转机。罗伯特·迪茨(英语:Robert S. Dietz)、布鲁斯·希曾(英语:Bruce C. Heezen)和哈利·哈蒙德·赫斯得出一份地质研究报告,这就是海底扩张学说,得出实在的地质证据,解释了三大洲为何分裂,令大陆漂移学说更具说服力。首先,假设地球内部是玄武岩质,而地表则是花岗岩质,而大陆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样,浮在融熔状的玄武岩上。大陆因为潮汐的推动而移动分离。此学说在魏格纳因北极考察中,遭遇暴风雪而丧生之后就沉寂一时,到了六十年代,海底扩张学说中的地质报告证明了大西洋正在扩张,而三大洲就渐渐分离,令学界重新研究大陆漂移学说,后来更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亦是现今地质学根基。
相关
- 屑头皮屑(英语:Dandruff)是头皮表层的角质皮质细胞老化、剥落形成的,一般为薄片状。一般的皮肤代谢会有稳定的代谢周期,在健康状态下的皮肤本来就有生长、角质化、死亡脱落的情形,因
- 横滨港坐标:35°27′00″N 139°38′46″E / 35.45000°N 139.64611°E / 35.45000; 139.64611横滨港(日语:横浜港/よこはまこう Yokohama kō */?)是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的港湾,濒
- 四人四人性行为(英语:foursome)是指四个人组成的群交。“交换配偶”又称作“换妻”。换妻涉及两对夫妇,已婚异性恋,其中每组互换妻子并和其他男性性交,通常是没有性接触的两个妻子或两
- 链链(Chain),又译作锁,是一个英制长度单位,定义为66英尺(20.1168米),又称为“冈特测链”(Gunter's chain)、“测量链”(Surveyor's chain)或陆上测链(Land chain)。1链=1链=另外, 10平方链=1
- 市镇市镇(comune,复数为comuni)是意大利的最基本的行政区划,也是意大利的基层政权。目前,意大利的市镇(comuni)共有8101个。
- 卡普拉斯马丁·卡普拉斯(英语:Martin Karplus,1930年3月15日-),是一位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和摄影家,拥有奥、美双重国籍。1979年开始担任哈佛大学的西奥多·威廉·理
- 王 圩王圩(1937年12月25日-),中国半导体光电子学专家。生于河北文安。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大学教育在德国,教育是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因此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教育制度。德国教育体制主要是从中世纪后开始发展。起先,受教权只属于贵族、神职人员,随后才普及至一般国民,发展出全民教育
- 勃地酮勃地酮或译为宝丹酮(英语:Boldenone,开发阶段代号为:RU-18761)也被称为Δ1-睾酮,Δ1-testosterone,是一种天然同化类固醇(AAS)和睾酮的 1(2)-脱氢产物。勃地酮本身并未作为医用药品上
- 回归诊断回归分析(英语:Regression Analysis)是一种统计学上分析数据的方法,目的在于了解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是否相关、相关方向与强度,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观察特定变量来预测研究者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