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

✍ dations ◷ 2025-10-22 13:45:43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学说是地球大陆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因此似乎在海床上“漂流”。最初由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中文中“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假说”均指同一概念。这个大胆的学说一直被学界忽视,直至1960年代海洋扩张说出现,令大陆飘移说得以发展,后来更阐述为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的想法已经被板块构造理论纳入,解释大陆如何移动。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称盘古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值得一提的是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有些根本的不同,前者假设推动力是潮汐,后者假想推动力是由于地幔出现对流,拖动板块。但在魏格纳1929年第四版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中,他已经接受了地幔对流提供动力的思想。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在他的地理百科全书中提及美洲是“因地震与潮汐而从欧洲及非洲分裂开去”及“如果有人拿出世界地图,然后仔细观测三大洲的海岸线,就会发现(大陆)分裂的痕迹”。来自南非的地质学家亚历山大·杜托伊特(荷兰语:Alexander du Toit)和英国的阿瑟·霍尔姆斯(英语:Arthur Holmes)都支持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假说。到了1950年代,大陆飘移学说仍然得不到普遍接受。在1960年代前,终于出现转机。罗伯特·迪茨(英语:Robert S. Dietz)、布鲁斯·希曾(英语:Bruce C. Heezen)和哈利·哈蒙德·赫斯得出一份地质研究报告,这就是海底扩张学说,得出实在的地质证据,解释了三大洲为何分裂,令大陆漂移学说更具说服力。首先,假设地球内部是玄武岩质,而地表则是花岗岩质,而大陆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样,浮在融熔状的玄武岩上。大陆因为潮汐的推动而移动分离。此学说在魏格纳因北极考察中,遭遇暴风雪而丧生之后就沉寂一时,到了六十年代,海底扩张学说中的地质报告证明了大西洋正在扩张,而三大洲就渐渐分离,令学界重新研究大陆漂移学说,后来更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亦是现今地质学根基。

相关

  • 酵母菌纲酵母菌纲(学名:Saccharomycetes)是在真菌界的子囊菌门以下的纲,是酵母亚门以下唯一的纲。酵母菌纲中只有一个目,是酵母菌目(Saccharomycetales)。酵母菌纲之下包括有近千个已知物种
  • 数学物理数学物理是数学和物理学的交叉领域,指应用特定的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学的某些部分。对应的数学方法也叫数学物理方法。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在历史上一直密不可分,许多数学理论是
  • 钢琴教师《钢琴教师》(法语:La Pianiste)是一部2001年电影,迈克尔·哈内克导演,伊莎贝尔·于佩尔和伯努瓦·马西莫勒(英语:Benoît Magimel)主演,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继续与德国交战盟军决定性胜利(1944年-1945年)中欧会战(Central Europe Campaign),在当时的纳粹德国又称为帝国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为在中欧地区击退德军所发动一连串军事行动,时间是自194
  • 蕨菜蕨菜,是可食用蕨类植物嫩卷芽的通称。蕨菜在台湾俗称蕨猫,常以台语转写为“过猫”。常见的蕨菜包括欧洲蕨及其变种(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sub sp. Latiusculum (Desv.)
  • 郭柏灵郭柏灵(1936年10月23日-),生于福建龙岩,中国数学家,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布尔萨布尔萨(土耳其语:Bursa),古称普鲁萨(古希腊语:Προῦσα),位于土耳其西北部,是该国第四大城市,也是布尔萨省的首府,人口超过200万。布尔萨以滑雪胜地、奥斯曼帝国苏丹陵墓和肥沃的平
  • 数据缺乏 (DD)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DD)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及个人对保护状况的一个分类。其为当一个物种的已知信息不足以对其保护状况进行正确评估时所用的一个分类标记。这并不一
  • 个人个人(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Persona,英语、德语: Person,来自拉丁语: Persōna)是单独的人类个体的简称,相对应的是由多数人类个体组成的人民。亦是具有某种能力或属性的存在,如理
  • 台积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英语: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通称台积电、台积或TSMC,与旗下公司合称时则称做台积电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