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松节油
✍ dations ◷ 2025-04-24 22:28:25 #松节油
松节油,是精油的一种,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松节油是通过蒸馏作用或其它方法从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所提取的液体,主要成分是萜烯。松节油能以任意比例与氯仿、乙醚或醋酸混合,但不溶于水。松节油属于高闪点可燃液体,具有挥发性,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刚出厂的松节油为无色、有特异臭味的液体,存储时间过久或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颜色逐渐变黄以及臭味加重。根据原料和制取方式的不同,松节油可分为脂松节油、木松节油、硫酸盐松节油等。但无论是何种原料和方法,松节油的制取过程都是从原料中分离出松香和松节油的过程。其中,分离出来的固体即为松香,其主要成分为树脂酸;而分离出来的挥发性液体即为松节油,其主要成分为萜烯。因此,松节油是松香的联产品。脂松节油是指利用蒸馏法从松脂中提取出的松节油,脂松节油采用的松脂为采脂所得。由于脂松节油的原料是可以通过对树木进行多次采割获取,有利于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因此脂松节油占目前松节油总产量的很大比例。脂松节油的联产品是脂松香。采脂,即松脂采割,是指通过割开松柏科植物树干外缘木质部采集树脂的方法。目前,采脂选用的树种主要有赤松、黑松、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南亚松、湿地松、长叶松等。采脂的方法有两种,即常法采脂和化学采脂法。常法采脂是指不采用化学药剂,单纯采用普通的采脂刀割开树干外缘木质部,收取树脂的采脂方法。化学采脂法是指使用化学采脂刀,在割开树干外缘木质部的同时,使用化学药剂刺激树木,延长其流脂时间的方法。化学采脂法根据其采用的药剂不同,又可分为两种,即采用亚硫酸盐低浆废液的中长期化学采脂和采用硫酸软膏的短期强度化学采脂。其中采用硫酸软膏的短期强度化学采脂由于对树木本身具有一定的伤害,一般只适用于两三年内即将砍伐的林木。分离脂松节油的方法是使用水蒸馏法,具体的工艺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滴水法与蒸汽法两大类。滴水法是直接在蒸馏锅用明火加热松脂的一种生产工艺,这种生产工艺由于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且容易引发火灾,已被淘汰。现在广泛使用的方法是蒸汽法,具体工艺也有很多种,但总体可分为三个工序,即熔解松脂、净制熔解脂液和 蒸馏净制脂液。木松节油是指从明子(即富含树脂物质的松根或树干)中提取而成的松节油。木松节油的制取工艺有两种,即浸提法和干馏法。浸提法的制取工序大约包括:切碎明子、使用有机溶剂从明子中浸提出树脂和蒸馏分离出木松节油和木松香。干馏法的制取工序大约包括:将明子放入干馏炉,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使明子分解和从干馏产生的液体产物中分离出松节油。由于相比脂松节油的制取,木松节油的制取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相对较差,因此目前木松节油生产量在松节油总产量中比例较低。硫酸盐松节油是指从木材制浆造纸工业中硫酸盐制浆法产生的废液中提取而成的松节油。值得注意的是:硫酸盐松节油的联产品通常不称为硫酸盐松节油,而是被称为浮油松香。
相关
- Sr5s22,8,18,8,2蒸气压第一:549.5 kJ·mol−1 第二:1064.2 kJ·mol−1 第三:4138 kJ·mol主条目:锶的同位素锶(Strontium,旧译作鎴)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Sr,它的原子序数是38,
- 线形文字A线形文字A是一种古代克里特岛上使用的未解读文字。它的破解是考古学上的“圣杯”。它的一种关联文字,线形文字B于1950年被迈克尔·文特里斯破译,证明其为希腊语的一种古代书写
- 科学论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偏振偏振(polarization)指的是横波能够朝着不同方向振荡的性质。例如电磁波、引力波都会展示出偏振现象。纵波则不会展示出偏振现象,例如传播于气体或液体的声波,其只会朝着传播方向
- 胎生胎生(英语:Viviparity;拉丁语:Viviparious,词根来自vivus生命)可用来形容一些动物与植物的繁衍方式,但两者的定义并不直接相关。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一般为胎生。以动物来说,胎生
- 诗人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属于文学家一类。诗人创作的作品可以是纪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马的史诗;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隐含多种解读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历
- 硫酸钴硫酸钴,化学式CoSO4,常为七水合物(CoSO4·7H2O)的形式。七水物为桃红色单斜结晶,溶于水和甲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氨。在空气中易风化。加热至420°C时失去七个结晶水。硫酸钴很少以
- 婆罗多母亲婆罗多母亲(印地语:Bhārat Mata,来自梵语Bhāratambaभारताम्बा;Bharat意为印度,Mata意为母亲。英语有时写成Mother India),是印度的国家拟人化身。通常描绘成穿藏红色纱
- 萨恩斯·德·奥伊萨弗朗西斯科·哈维尔·萨恩斯·德·奥伊萨(西班牙语:Francisco Javier Saenz de Oiza,1918年10月12日-2000年7月18日)是西班牙纳瓦拉出身的建筑师,被誉为西班牙建筑界现代主义运动
- 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西班牙语:La Niña),又称反圣婴现象,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因此用西班牙语中与厄尔尼诺(El Niño)相对应的阴性名词拉尼娜(La Niña)来代表,厄尔尼诺是“男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