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川敏英

✍ dations ◷ 2025-05-16 08:18:46 #益川敏英
益川敏英(日语:益川 敏英/ますかわ としひで Masukawa Toshihide ?,1940年2月7日-),日本物理学家,专长基本粒子理论。名古屋大学基本粒子宇宙起源研究机构长・特别教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京都产业大学(日语:京都産業大学)益川塾教授・塾头。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益川教授以提出小林-益川模型而闻名于世,并因此与小林诚及南部阳一郎共同获得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小林-益川模型是用来描述顶类型和底类型夸克之间通过W粒子弱相互作用的耦合强度,将卡比博矩阵推广到三代夸克,并可以用来解释弱相互作用中的电荷宇称对称性破缺。益川敏英在1940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中川区,父母则是经营家具制造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位于中川区的老家受到破坏,于是他在名古屋市的昭和区及西区度过少年时代,家中则以砂糖批发维生。他后来进入名古屋大学理学院就读,并在1962年毕业。益川敏英从大学部毕业后,进入坂田昌一领导的实验室进行博士研究,并顺利在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益川敏英也曾在京都大学基础物理学研究所及东京大学原子核研究所担任教职。他与名古屋大学的学弟小林诚于1973年提出小林-益川矩阵,用来解释弱相互作用中的电荷宇称对称性破缺。当时他与小林诚在日本科学杂志《理论物理学进展》共同发表的一篇讨论对称性破缺文章-《弱相互作用可重整化理论中的CP破坏》(CP Violation in the Renormalizable Theory of Weak Interaction)。直到2006年为止,这篇文章是历史上被引用次数最第3多的高能物理相关文章。益川敏英于2003年4月成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并于当月开始在京都产业大学(日语:京都産業大学)理学院担任教授。益川敏英在2008年因小林-益川模型的贡献与小林诚及南部阳一郎共同获得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12月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时,因为不擅长以英语演讲,所以改用日语发表得奖感言。这也是益川敏英生平首次离开日本国土。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授奖人首次以全程日语朗读颂词,以表达对益川敏英的敬意。他在2008年11月成为文化功劳者同时获得日本文化勋章,这是皇室授与对于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的发展提升有显著贡献者的勋章,授与式于皇居松之间进行,并由天皇亲自授与。在日本人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系谱中,益川敏英的位置在:2014年10月,天野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益川与名大记者会现场连线,嘉许这位杰出的学弟。翌年1月30日,益川又对媒体表示:“看到天野教授的活跃,使得我想再推进自己的研究。”2015年7月,南部阳一郎教授逝世后,益川敏英发言称:“南部先生是日本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我认为,他甚至在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之上。”益川敏英于1997年至2000年间担任日本学术会议的会员。益川敏英的家在名古屋大空袭中受到美军投掷凝固汽油弹的攻击,且受到汤川秀树(曾经在1955年签署《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及朝永振一郎的影响,所以他一直热衷于和平运动。1901年:伦琴 / 1902年:洛伦兹、塞曼 / 1903年:贝克勒、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 / 1904年:瑞利 / 1905年:菲利普·莱纳德 / 1906年:汤姆孙 / 1907年:迈克耳孙 / 1908年:李普曼 / 1909年:马可尼、布劳恩 / 1910年:范德瓦耳斯 / 1911年:维恩 / 1912年:达伦 / 1913年:昂内斯 / 1914年:劳厄 / 1915年:劳伦斯·布拉格、亨利·布拉格 / 1917年:巴克拉 / 1918年:普朗克 / 1919年:施塔克 / 1920年:纪尧姆 / 1921年:爱因斯坦 / 1922年:玻尔 / 1923年:密立根 / 1924年:西格巴恩 / 1925年:弗兰克、赫兹1926年:让·佩兰 / 1927年:康普顿、威耳逊 / 1928年:理查森 / 1929年:德布罗意 / 1930年:拉曼 / 1932年:海森堡 / 1933年:薛定谔、狄拉克 / 1935年:查德威克 / 1936年:赫斯、安德森 / 1937年:戴维孙、汤姆孙 / 1938年:费米 / 1939年:劳伦斯 / 1943年:施特恩 / 1944年:拉比 / 1945年:泡利 / 1946年:布里奇曼 / 1947年:阿普尔顿 / 1948年:布莱克特 / 1949年:汤川秀树 / 1950年:鲍威尔1951年:考克饶夫、沃尔顿 / 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 / 1953年:泽尔尼克 / 1954年:玻恩、博特 / 1955年:兰姆、库施 /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 / 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 / 1958年:切连科夫、弗兰克、塔姆 / 1959年:塞格雷、张伯伦 / 1960年:格拉泽 / 1961年:霍夫施塔特、穆斯堡尔 / 1962年:朗道 / 1963年:维格纳、梅耶、延森 / 1964年:汤斯、巴索夫、普罗霍罗夫 / 1965年:朝永振一郎、施温格、费曼 / 1966年:卡斯特勒 / 1967年:贝特 / 1968年:阿尔瓦雷茨 / 1969年:盖尔-曼 / 1970年:阿耳文、奈尔 / 1971年:伽博 / 1972年:巴丁、库珀、施里弗 / 1973年:江崎玲于奈、贾埃弗、约瑟夫森 / 1974年:赖尔、休伊什 / 1975年:玻尔、莫特森、雷恩沃特1976年:里克特、丁肇中 / 1977年:安德森、莫特、范扶累克 / 1978年:卡皮察、彭齐亚斯、威尔逊 / 1979年:格拉肖、萨拉姆、温伯格 / 1980年:克罗宁、菲奇 / 1981年:布隆伯根、肖洛、西格巴恩 / 1982年:威尔森 / 1983年:钱德拉塞卡、福勒 / 1984年:鲁比亚、范德梅尔 / 1985年:克利青 / 1986年:鲁斯卡、宾宁、罗雷尔 / 1987年:贝德诺尔茨、米勒 / 1988年:莱德曼、施瓦茨、施泰因贝格尔 / 1989年:拉姆齐、德默尔特、保罗 / 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泰勒 / 1991年:德热纳 / 1992年:夏帕克 / 1993年:赫尔斯、泰勒 / 1994年:布罗克豪斯、沙尔 / 1995年:佩尔、莱因斯 / 1996年:李、奥谢罗夫、理查森 / 1997年:朱棣文、科昂-唐努德日、菲利普斯 / 1998年:劳夫林、施特默、崔琦 / 1999年:胡夫特、韦尔特曼 / 2000年:阿尔费罗夫、克勒默、基尔比2001年:康奈尔、克特勒、威曼 / 2002年:戴维斯、小柴昌俊、贾科尼 / 2003年:阿布里科索夫、金兹堡、莱格特 / 2004年:格娄斯、波利策、韦尔切克 / 2005年:格劳伯、霍尔、亨施 / 2006年:马瑟、斯穆特 / 2007年:费尔、格林贝格 / 2008年: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 / 2009年:史密斯、博伊尔、高锟 / 2010年:海姆、诺沃肖洛夫 / 2011年:珀尔马特、施密特、里斯 / 2012年:阿罗什、瓦恩兰 / 2013年:恩格勒、希格斯 /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 2015年:梶田隆章、麦克唐纳 / 2016年:索利斯、霍尔丹、科斯特利茨 / 2017年:魏斯、巴里什、索恩 / 2018年:阿什金、穆鲁、斯特里克兰 / 2019年:皮布尔斯、奎洛兹、麦耶

相关

  • 国际科学词汇ISV(英语: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vocabulary)指国际科技词汇或国际通用科技词汇,指的是欧洲语言为了科技术语的统—及科技术语的单义性,以吸收外来词为方法,以术语国际化为目标
  • 楚雄市楚雄市(彝语:ꀒꇖꏃ)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中部的一座县级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政府驻鹿城镇,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元江水系与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跨东经100
  • 本体感觉本体感觉,又称肌肉运动知觉,是一种对肌肉各个部分的动作或者一连串动作所产生的感觉,称呼为“自我知觉”。可是对某些人来说肌肉运动知觉跟自我知觉不同在于保持平衡的触觉。例
  • 五重键五重键(英语:Quintuple Bond),是指有机化学中,原子之间有5对价电子组成的共价键。五重键很罕见,直到2005年才从一个二铬化合物中发现,仅能在含铬、钼、钨的化合物中发现。例如:
  • 圣殿山圣殿山(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
  • 布特罗斯·加利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阿拉伯语:بطرس بطرس غالي‎,拉丁化:Buṭrus Buṭrus-Gālī,1922年11月14日-2016年2月16日),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1992年1月—1996年12月)。布特
  • 打盹睡眠又俗称睡觉,是一种在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等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自然休息状态,此外,在无脊椎动物,例如果蝇中也有这种现象。睡眠的特征包括:减少主动的身体运动,对外界刺激反应减
  • 以太网络以太网(英语: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EEE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当前应
  • 国势调查 (日本)日本国势调查(日语:国勢調査/こくせいちょうさ Kokusei Chōsa),又称日本人口普查,是日本基于《统计法(日语:統計法)》(平成19年5月23日法律第53号),为了总务大臣作成国势统计,而对在日
  • 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August Wilhelm Schlegel 1767年9月8日 – 1845年5月12日),德国诗人、翻译家及批评家,并且是德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他所翻译的莎士比亚使得